你的擔心是對的。
早在19世紀,精神分析學家勒內施皮茨,跟蹤拍攝過一群沒有媽媽照顧的嬰兒,為期一年,得出結論:
嬰兒對媽媽的依戀關係是會消失或轉移的。
一群嬰兒由媽媽照顧三個月後,由育嬰園的護士照顧。這些孩子普遍發生了變化,不是反應遲鈍,就是情緒低。
施皮茨認為,護士照顧嬰兒是在履行職責,因此未能和嬰兒建立良好的依戀關係,這時候,依戀關係是消失的。
另一群嬰兒,則在媽媽離開後,由家庭的其他養育者,比如爺爺奶奶照顧,這些照顧者,對孩子充滿愛,給予孩子足夠的關注。
這些孩子把對媽媽的依戀關係轉移到了養育者身上。
這一點,看看黃聖依和她的兒子就知道了。
所以,在孩子生命的早期,媽媽建立好和孩子的親密關係很重要。
不過,不用太焦慮,因為你是和孩子骨肉相連的母親,這就是你的先天優勢。
孩子不跟你睡覺根本還是和你不如和奶奶親。所以你不能只關注睡覺這一件事,而是從重新建立親密關係著手。
而親密關係建立往往存在於生活裡的細節中。
…………………………………………………………………………
你可以從兩個方面去努力改變自己:
1、 戒掉自己對婆婆的依賴。
初為人母,什麼都不懂,遇到事情聽老人的可以。但是,隨著孩子的養育,媽媽還停留在原地,事事婆婆主導,孩子肯定也是更願意聽奶奶的,和奶奶親。
所以,先讓自己強大起來。工作之餘多和身邊媽媽們交流,買幾本育兒書籍學學育兒知識。有了養育孩子的底氣和自信,你就可以減少對老人的依賴。同樣,孩子也就多了幾分和你的接觸,多親近你幾分。
2、 找到自己的優勢,和孩子建立起親密關係
長輩再細緻,也終究比不上爸媽給與子女的愛。
兒童心理學表示,嬰幼兒時期,是親子關係發展的關鍵期。
在這個階段,媽媽可透過身體接觸,情感交流,對孩子的及時迴應來建立依戀關係。
例如:多和寶寶做親密動作:甜甜的吻,暖暖的擁抱,充滿愛意的撫摸......
多對寶寶說甜蜜話:我親愛的小寶兒、我的小甜心、我最獨一無二的寶貝......
只要你願意,對於孩子的咿咿呀呀和肢體動作,你會是第一個懂得他意思,明白他需求的人。
而母乳就是拉近母子關係最自然的一條途徑,而且只屬於你。每次餵奶的時候,多和寶寶進行眼神的交流。拍著寶寶給他哼唱幾首兒歌,或者和他說說話都可以。
我們無法24小時陪伴在側,但在寶寶成長的過程中,我們還可以發揮自己作為年輕人的優勢,獲得他的青睞:
給孩子新增輔食,奶奶可能就是小米粥加雞蛋黃。媽媽呢,各種營養輔食,豐富素材,好看造型做起來,小寶寶也會歡喜。
有空的時候多陪娃玩玩,對小小寶寶老一輩人最擅長的就是逗孩子笑。而我們可以給寶寶更有新鮮感的遊戲體驗。娃幾個月的時候,我會給寶寶做撫觸遊戲,還不時想些新花樣,比如把自己的指甲塗不同的顏色,在寶寶面前晃來晃去。
實在不會這些,咱還可以買幾本好看的繪本,開啟,給娃看看那些可愛的小動物形象。給娃講講裡面的故事,面對著寶寶,我們的聲音自然是溫暖的,娃娃能夠接收到媽媽流露的情感。
等孩子會走路了就帶他一起做遊戲。老人只會玩個捉迷藏,你則可以像個孩子和他一起打打鬧鬧,玩個龜兔賽跑遊戲,或者發揮你的特長,帶孩子一起畫畫、跳舞。
老人帶孩子往往簡單粗暴,忽略孩子的感受。而我們做媽媽的可以關注孩子的心理。比如,婆婆總是說這不能玩、那不能碰,還會上手奪走孩子的東西,惹得孩子著急哭泣。我呢,只要沒有危險,咱大膽嘗試,還陪著她一起探索,給她解釋和引導。寶寶自然喜歡找我玩。
孩子不聽話,老人就是各種恐嚇威脅:再亂跑給我看看!再不聽話不喜歡你了!而我們可以提前制定好規則,給她一個活動範圍和時間。做到了還有獎勵小星星貼紙。結果娃就乖得像換了個人,婆婆就開始經常納悶:怎麼到你媽面前變得那麼乖。
總結起來,要娃和你親,要付出耐心,高質量陪伴是關鍵。
最後,警惕一個誤區:孩子和奶奶親不行,我要把孩子搶回來。
愛不用爭奪,孩子和奶奶親是好事,他可以和家裡每一個人親。我們要做的是讓孩子先愛你,再愛奶奶。也就是說在孩子的養育中婆婆必須為輔,你為主。
你的擔心是對的。
早在19世紀,精神分析學家勒內施皮茨,跟蹤拍攝過一群沒有媽媽照顧的嬰兒,為期一年,得出結論:
嬰兒對媽媽的依戀關係是會消失或轉移的。
一群嬰兒由媽媽照顧三個月後,由育嬰園的護士照顧。這些孩子普遍發生了變化,不是反應遲鈍,就是情緒低。
施皮茨認為,護士照顧嬰兒是在履行職責,因此未能和嬰兒建立良好的依戀關係,這時候,依戀關係是消失的。
另一群嬰兒,則在媽媽離開後,由家庭的其他養育者,比如爺爺奶奶照顧,這些照顧者,對孩子充滿愛,給予孩子足夠的關注。
這些孩子把對媽媽的依戀關係轉移到了養育者身上。
這一點,看看黃聖依和她的兒子就知道了。
所以,在孩子生命的早期,媽媽建立好和孩子的親密關係很重要。
不過,不用太焦慮,因為你是和孩子骨肉相連的母親,這就是你的先天優勢。
孩子不跟你睡覺根本還是和你不如和奶奶親。所以你不能只關注睡覺這一件事,而是從重新建立親密關係著手。
而親密關係建立往往存在於生活裡的細節中。
…………………………………………………………………………
你可以從兩個方面去努力改變自己:
1、 戒掉自己對婆婆的依賴。
初為人母,什麼都不懂,遇到事情聽老人的可以。但是,隨著孩子的養育,媽媽還停留在原地,事事婆婆主導,孩子肯定也是更願意聽奶奶的,和奶奶親。
所以,先讓自己強大起來。工作之餘多和身邊媽媽們交流,買幾本育兒書籍學學育兒知識。有了養育孩子的底氣和自信,你就可以減少對老人的依賴。同樣,孩子也就多了幾分和你的接觸,多親近你幾分。
2、 找到自己的優勢,和孩子建立起親密關係
長輩再細緻,也終究比不上爸媽給與子女的愛。
兒童心理學表示,嬰幼兒時期,是親子關係發展的關鍵期。
在這個階段,媽媽可透過身體接觸,情感交流,對孩子的及時迴應來建立依戀關係。
例如:多和寶寶做親密動作:甜甜的吻,暖暖的擁抱,充滿愛意的撫摸......
多對寶寶說甜蜜話:我親愛的小寶兒、我的小甜心、我最獨一無二的寶貝......
只要你願意,對於孩子的咿咿呀呀和肢體動作,你會是第一個懂得他意思,明白他需求的人。
而母乳就是拉近母子關係最自然的一條途徑,而且只屬於你。每次餵奶的時候,多和寶寶進行眼神的交流。拍著寶寶給他哼唱幾首兒歌,或者和他說說話都可以。
我們無法24小時陪伴在側,但在寶寶成長的過程中,我們還可以發揮自己作為年輕人的優勢,獲得他的青睞:
給孩子新增輔食,奶奶可能就是小米粥加雞蛋黃。媽媽呢,各種營養輔食,豐富素材,好看造型做起來,小寶寶也會歡喜。
有空的時候多陪娃玩玩,對小小寶寶老一輩人最擅長的就是逗孩子笑。而我們可以給寶寶更有新鮮感的遊戲體驗。娃幾個月的時候,我會給寶寶做撫觸遊戲,還不時想些新花樣,比如把自己的指甲塗不同的顏色,在寶寶面前晃來晃去。
實在不會這些,咱還可以買幾本好看的繪本,開啟,給娃看看那些可愛的小動物形象。給娃講講裡面的故事,面對著寶寶,我們的聲音自然是溫暖的,娃娃能夠接收到媽媽流露的情感。
等孩子會走路了就帶他一起做遊戲。老人只會玩個捉迷藏,你則可以像個孩子和他一起打打鬧鬧,玩個龜兔賽跑遊戲,或者發揮你的特長,帶孩子一起畫畫、跳舞。
老人帶孩子往往簡單粗暴,忽略孩子的感受。而我們做媽媽的可以關注孩子的心理。比如,婆婆總是說這不能玩、那不能碰,還會上手奪走孩子的東西,惹得孩子著急哭泣。我呢,只要沒有危險,咱大膽嘗試,還陪著她一起探索,給她解釋和引導。寶寶自然喜歡找我玩。
孩子不聽話,老人就是各種恐嚇威脅:再亂跑給我看看!再不聽話不喜歡你了!而我們可以提前制定好規則,給她一個活動範圍和時間。做到了還有獎勵小星星貼紙。結果娃就乖得像換了個人,婆婆就開始經常納悶:怎麼到你媽面前變得那麼乖。
總結起來,要娃和你親,要付出耐心,高質量陪伴是關鍵。
最後,警惕一個誤區:孩子和奶奶親不行,我要把孩子搶回來。
愛不用爭奪,孩子和奶奶親是好事,他可以和家裡每一個人親。我們要做的是讓孩子先愛你,再愛奶奶。也就是說在孩子的養育中婆婆必須為輔,你為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