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曾愛上一隻貓
-
2 # 晴情見聞
中國和美國。國土太小的國家及在大國旁邊的小國經濟易受大國左右。
見到有朋友回答是越南,這個我想講一下。越南現在好是因為避稅的企業跑去設廠了,是目前中美貿易戰的最大受益者,可是,危機也正在稍稍來臨。
據美方統計,今年前5個月美國對越南貨物貿易收支為逆差215.9億美元,對美逆差額在各國中排名第五,美國進口越南商品為258.4億美元,較上年同期增長30%以上。
對美國1~3月進口動向進行分析發現,美國從中國進口的手機同比下降30%,但從越南進口則增長到3倍!據分析主要原因是南韓國三星電子將手機生產基地從中國轉移到了越南。
今年5月美國將越南列入匯率政策監控物件國,牽制其有利於出口的匯率貶值,6月特朗普在5G峰會前罵越南是“全世界最惡劣的貿易施虐者”,並在峰會其間與越南總理阮春福會談時,直接要求構建對雙方有利且平衡的貿易關係。
7月2日對利用越南轉出口的鋼材徵收456%的關稅。
越南表示“正在盡巨大努力平衡與美國的貿易收支”。
但越南這樣的小國怎平衡得了這樣巨大的順差?透過買美國貨來平衡,越南人能買得了多少美國貨?要真想平衡,那就把那些從中國轉移進來的廠趕走,那不就等於把賺錢的機器扔了嗎。
回到中國和美國是未來十年最有前途的國家這個觀點,我覺得不需要長篇大論來論證,只需看看一個現象。
比較有潛力的國家其實不多,主要受已經成型大國的擠壓,需要在夾縫中生存,目前看來這一點做得比較好的是越南和印度,前段時間受貿易戰影響,全球經濟形勢都不太好,但是這兩個國家基本上還保持著不錯的經濟增長。
經濟大環境是歐洲、美國、中國、日本、南韓壟斷著中高階製造業,剩下的產業大都不怎麼掙錢。中國現在的工業水平逐步問鼎全球一流水平,並且覆蓋面越來越大,導致產業中不少都和日本南韓重疊,這也就是為什麼日本南韓前段時間經濟停滯不前的主要原因,他們人口不夠體量太小,從成本上看相同質量的產品,成本要高出中國一大截,因此日本和南韓正在逐步失去競爭力。日本和南韓迫於體量太小,因此只能挑一些自己有優勢的高階產業進行發展,而不能向中國這樣全面發展。
美國的因素也很大,美國目前為止仍然是世界頭號強國,也壟斷著不少高階技術,並且還可以利用石油美元經濟壓迫歐洲國家,歐洲國家因為奉行高福利政策、人口不夠等原因,現在開始逐步向金融業轉型,產業型別正在逐步減少,最終會出現產業人員斷層,導致失去競爭力。
剩下的國家,基本都是吃著中美歐的產業邊角料,中美歐壟斷著高階產業,那麼低端產業就開始逐步往外遷移,我們可以發現中國對環境的保護越來越強了,這很大一部分因素是中國已經完成了中低端產業向中高階產業的過度,將高汙染低產值的產業遷移出去所導致的。遷移到哪了?印度,越南。
從目前的的經濟增長上來看,越南的進度實際上是比印度快一些的。印度人口多,但是民族、宗教也多,這導致了印度國內難以形成一個統一標準的系統,因此經濟發展不如宗教信仰黨派統一的越南,另外印度的國防投入佔比也太高,不過印度人口體量大,而且人口平均年齡並不大,沒有出現任何老齡化的徵兆,印度經濟目前充滿著活力,因此還有很大的發揮空間。越南則接手了一些從中國遷移出去的產業,並且在經濟上效仿中國,目前正處於低端製造業向中端製造業過度的階段。不過越南國家體量也不大,因此出現了和日本南韓一樣的問題,那就是最多隻能在中端產業中掙扎,體量限制下,他無法完成過度到高階產業的過程,何況高階產業被中美歐牢牢攥著呢。
此外,向土耳其、俄羅斯也都有不錯的發展前景。土耳其連線歐亞大陸,地理位置優越,中東石油、俄羅斯的燃氣等資源都需要路過土耳其。土耳其總統埃爾多安也是個很有能力的領導人,相信不久后土耳其就會開始發展經濟。俄羅斯則是依靠出口資源,獲得不錯的發展。北溪2專案,就是俄羅斯的重點經濟工程,這可以改變俄羅斯的經濟格局。並且,北極的冰開始消融了,俄羅斯很有可能會獲得一些出海口,並且對北極的資源進行開採,一些用於極地環境的裝備,俄羅斯比美國都要強不少,比如核動力破冰船……
不過,土耳其和俄羅斯都要面對美國和歐洲對其的制裁和圍堵,好在中國的一帶一路戰略,能夠讓這兩個國家得到些許喘息。
而且,上述四個國家中,除了越南外,其他國家都需要投入大量的國防預算,這是相當沉重的負擔。未來10年裡,主要還是看中國和美國,歐洲經濟持續低迷應該是必然的,日本南韓體量太小能夠在一些產業上獲得不錯的發展,但是絕對不夠支撐這兩個國家的運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