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人西辭黃鶴樓,煙花三月下揚州,孤帆遠影碧空盡,唯見長江天際流。【詩文解釋】老朋友在西面的黃鶴樓與我辭別,在三月份煙霧迷漫、繁花似錦的春天去揚州。孤船的帆影漸漸遠去消失在碧空的盡頭,只看見長江浩浩蕩蕩地向天邊流去。李白是一位熱愛自然、喜歡交遊的詩人,他“一生好入名山遊”,足跡幾乎遍及整個中國,留下了許多歌詠自然美、歌頌友情的作品。《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是歷來傳頌的名篇,這首詩是李白出蜀壯遊期間的作品,寫詩人送別友人時無限依戀的感情,也寫出祖國河山的壯麗美好。詩的起句“故人西辭黃鶴樓”緊扣題旨,點明送行的地點及自己與被送者的關係。“故人”一詞說明了兩位詩人的深厚情誼。“黃鶴樓”是天下名勝,是詩人墨客流連聚會之所,又是傳說中仙人乘鶴昇天之處。而今兩位瀟灑飄逸的詩人在此道別,更帶有詩意和浪漫色彩。第二句“煙花三月下揚州”,緊承首句,寫送行的時令與被送者要去的地方。“揚州”是東南都會,自古繁華,而“三月”又正是春光明媚,百花爭豔的季節。詩人用“煙花”修飾“三月”,不僅傳神地寫出煙霧迷濛、繁花似錦的陽春特色,也使人聯想到處在開元盛世的揚州,那花團錦簇、繡戶珠簾,繁榮而又太平的景象。孟浩然要去的地方真是好地方,時間也選擇得恰當。李白對友人的這次旅遊自然十分欣羨。“煙花三月下揚州”這清麗明快的詩句,正表達了詩人內心的愉快與嚮往。但李白又是富於感情的詩人,當友人揚帆遠去的時候,惜別之情油然而生。從《李太白集》裡,我們可以看到李白、孟浩然之間有著不少贈答詩。在《贈孟浩然》中,李白寫道:“吾愛孟夫子,風流天下聞。紅顏棄軒冕,白首臥松雲。”可見李白對孟浩然是多麼敬佩,兩人的情誼是多麼深厚。詩的第三、四句正是寫李白送別詩友時的惜別深情。“孤帆遠影碧空盡,唯見長江天際流。”表面看來這兩句詩全是寫景,其實卻有著詩人鮮明的形象。“孤帆”絕不是說浩瀚的長江上只有一隻帆船,而是寫詩人的全部注意力和感情只集中在友人乘坐的那一隻帆船上。詩人在黃鶴樓邊送行,看著友人乘坐的船掛起風帆,漸去漸遠,越去越小,越去越模糊了,只剩下一點影子了,最後終於消失在水天相接之處,而詩人仍然久久佇立,目送流向天際的江水,似乎要把自己的一片情意託付江水,陪隨行舟,將友人送到目的地。這兩句詩表達了多麼深摯的友情,然而在詩句中卻找不到“友情”這個字眼。詩人巧妙地將依依惜別的深情寄託在對自然景物的動態描寫之中,將情與景完全交融在一起了,真正做到了含吐不露而餘味無窮。另外在詩歌的用韻上,詩人也頗具匠心地選擇了“樓”“州”“流”三個聲調悠揚的韻腳,吟誦起來餘音嫋嫋。這與孤帆遠去、江流天際的景象以及詩人目送神馳、情意綿綿的神態十分吻合。再加上語言清麗自然,意境雄渾開闊,這首詩真是令人越讀越愛,百讀不厭,無怪乎千古傳頌。清人沈德潛在《唐詩別裁》中品評李太白七絕的藝術特色時說:“七言絕句以語近情遙,含吐不露為貴。隻眼前景,口頭語而有弦外音,使人神遠,太白有焉。”李太白的七絕在詩壇上的確是獨步了。這首送別詩有它自己特殊的情味。它不同於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川》那種少年剛腸的離別,也不同於王維《渭城曲》那種深情體貼的離別。這首詩,可以說是表現一種充滿詩意的離別。其所以如此,是因為這是兩位風流瀟灑的詩人的離別。還因為這次離別跟一個繁華的時代、繁華的季節、繁華的地區相聯絡,在愉快的分手中還帶著詩人李白的嚮往,這就使得這次離別有著無比的詩意。李白與孟浩然的交往,是在他剛出四川不久,正當年輕快意的時候,他眼裡的世界,還幾乎象黃金一般美好。比李白大十多歲的孟浩然,這時已經詩名滿天下。他給李白的印象是陶醉在山水之間,自由而愉快,所以李白在《贈孟浩然》詩中說:“吾愛孟夫子,風流天下聞。紅顏棄軒冕,白首臥松雲。”再說這次離別正是開元盛世,太平而又繁榮,季節是煙花三月、春意最濃的時候,從黃鶴樓到揚州,這一路都是繁花似錦。而揚州呢?更是當時整個東南地區最繁華的都會。李白是那樣一個浪漫、愛好遊覽的人,所以這次離別完全是在很濃郁的暢想曲和抒情詩的氣氛裡進行的。李白心裡沒有什麼憂傷和不愉快,相反地認為孟浩然這趟旅行快樂得很,他嚮往揚州,又嚮往孟浩然,所以一邊送別,一邊心也就跟著飛翔,胸中有無窮的詩意隨著江水盪漾。“故人西辭黃鶴樓”,這一句不光是為了點題,更因為黃鶴樓乃天下名勝,可能是兩位詩人經常流連聚會之所。因此一提到黃鶴樓,就帶出種種與此處有關的富於詩意的生活內容。而黃鶴樓本身呢?又是傳說仙人飛上天空去的地方,這和李白心目中這次孟浩然愉快地去揚州,又構成一種聯想,增加了那種愉快的、暢想曲的氣氛。
故人西辭黃鶴樓,煙花三月下揚州,孤帆遠影碧空盡,唯見長江天際流。【詩文解釋】老朋友在西面的黃鶴樓與我辭別,在三月份煙霧迷漫、繁花似錦的春天去揚州。孤船的帆影漸漸遠去消失在碧空的盡頭,只看見長江浩浩蕩蕩地向天邊流去。李白是一位熱愛自然、喜歡交遊的詩人,他“一生好入名山遊”,足跡幾乎遍及整個中國,留下了許多歌詠自然美、歌頌友情的作品。《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是歷來傳頌的名篇,這首詩是李白出蜀壯遊期間的作品,寫詩人送別友人時無限依戀的感情,也寫出祖國河山的壯麗美好。詩的起句“故人西辭黃鶴樓”緊扣題旨,點明送行的地點及自己與被送者的關係。“故人”一詞說明了兩位詩人的深厚情誼。“黃鶴樓”是天下名勝,是詩人墨客流連聚會之所,又是傳說中仙人乘鶴昇天之處。而今兩位瀟灑飄逸的詩人在此道別,更帶有詩意和浪漫色彩。第二句“煙花三月下揚州”,緊承首句,寫送行的時令與被送者要去的地方。“揚州”是東南都會,自古繁華,而“三月”又正是春光明媚,百花爭豔的季節。詩人用“煙花”修飾“三月”,不僅傳神地寫出煙霧迷濛、繁花似錦的陽春特色,也使人聯想到處在開元盛世的揚州,那花團錦簇、繡戶珠簾,繁榮而又太平的景象。孟浩然要去的地方真是好地方,時間也選擇得恰當。李白對友人的這次旅遊自然十分欣羨。“煙花三月下揚州”這清麗明快的詩句,正表達了詩人內心的愉快與嚮往。但李白又是富於感情的詩人,當友人揚帆遠去的時候,惜別之情油然而生。從《李太白集》裡,我們可以看到李白、孟浩然之間有著不少贈答詩。在《贈孟浩然》中,李白寫道:“吾愛孟夫子,風流天下聞。紅顏棄軒冕,白首臥松雲。”可見李白對孟浩然是多麼敬佩,兩人的情誼是多麼深厚。詩的第三、四句正是寫李白送別詩友時的惜別深情。“孤帆遠影碧空盡,唯見長江天際流。”表面看來這兩句詩全是寫景,其實卻有著詩人鮮明的形象。“孤帆”絕不是說浩瀚的長江上只有一隻帆船,而是寫詩人的全部注意力和感情只集中在友人乘坐的那一隻帆船上。詩人在黃鶴樓邊送行,看著友人乘坐的船掛起風帆,漸去漸遠,越去越小,越去越模糊了,只剩下一點影子了,最後終於消失在水天相接之處,而詩人仍然久久佇立,目送流向天際的江水,似乎要把自己的一片情意託付江水,陪隨行舟,將友人送到目的地。這兩句詩表達了多麼深摯的友情,然而在詩句中卻找不到“友情”這個字眼。詩人巧妙地將依依惜別的深情寄託在對自然景物的動態描寫之中,將情與景完全交融在一起了,真正做到了含吐不露而餘味無窮。另外在詩歌的用韻上,詩人也頗具匠心地選擇了“樓”“州”“流”三個聲調悠揚的韻腳,吟誦起來餘音嫋嫋。這與孤帆遠去、江流天際的景象以及詩人目送神馳、情意綿綿的神態十分吻合。再加上語言清麗自然,意境雄渾開闊,這首詩真是令人越讀越愛,百讀不厭,無怪乎千古傳頌。清人沈德潛在《唐詩別裁》中品評李太白七絕的藝術特色時說:“七言絕句以語近情遙,含吐不露為貴。隻眼前景,口頭語而有弦外音,使人神遠,太白有焉。”李太白的七絕在詩壇上的確是獨步了。這首送別詩有它自己特殊的情味。它不同於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川》那種少年剛腸的離別,也不同於王維《渭城曲》那種深情體貼的離別。這首詩,可以說是表現一種充滿詩意的離別。其所以如此,是因為這是兩位風流瀟灑的詩人的離別。還因為這次離別跟一個繁華的時代、繁華的季節、繁華的地區相聯絡,在愉快的分手中還帶著詩人李白的嚮往,這就使得這次離別有著無比的詩意。李白與孟浩然的交往,是在他剛出四川不久,正當年輕快意的時候,他眼裡的世界,還幾乎象黃金一般美好。比李白大十多歲的孟浩然,這時已經詩名滿天下。他給李白的印象是陶醉在山水之間,自由而愉快,所以李白在《贈孟浩然》詩中說:“吾愛孟夫子,風流天下聞。紅顏棄軒冕,白首臥松雲。”再說這次離別正是開元盛世,太平而又繁榮,季節是煙花三月、春意最濃的時候,從黃鶴樓到揚州,這一路都是繁花似錦。而揚州呢?更是當時整個東南地區最繁華的都會。李白是那樣一個浪漫、愛好遊覽的人,所以這次離別完全是在很濃郁的暢想曲和抒情詩的氣氛裡進行的。李白心裡沒有什麼憂傷和不愉快,相反地認為孟浩然這趟旅行快樂得很,他嚮往揚州,又嚮往孟浩然,所以一邊送別,一邊心也就跟著飛翔,胸中有無窮的詩意隨著江水盪漾。“故人西辭黃鶴樓”,這一句不光是為了點題,更因為黃鶴樓乃天下名勝,可能是兩位詩人經常流連聚會之所。因此一提到黃鶴樓,就帶出種種與此處有關的富於詩意的生活內容。而黃鶴樓本身呢?又是傳說仙人飛上天空去的地方,這和李白心目中這次孟浩然愉快地去揚州,又構成一種聯想,增加了那種愉快的、暢想曲的氣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