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陸叔23
-
2 # 忠國中醫
我們還是先了解下陽氣和脾的作用。
人體的所有功能都不開陽氣啊,也就是說,人說話,思想,活動,呼吸等任何反應都是在陽氣的功能之下完成的,陽氣的功能有一防禦作用,二推動作用,三氣化用,四溫煦作用,五固攝作用。
陽氣就像外面的太陽一樣,自然界中如果沒有太陽了,那麼地球上所有的生物就全完了,所以中醫內經說,陽氣者,若天與日,失其所則折壽而不彰。
而陽氣的來原於脾胃對飲食物的消化和吸收。我們在來聊下脾的功能。
脾為氣血生化之源,主運化,為痰溼之源。如果脾的陽氣勝,脾的功能就正常,會把飲食物變化為氣血,供給全身,有多餘的就會貯藏於腎,因此說脾為氣血生化之源。
相反呢,過食寒涼,損傷脾陽,脾的功能失常,變化氣血不足,不能供養身體,從而產生垃圾這就是溼了,所以說脾為痰溼之源。
人活著就要靠飲食,所以說,谷不入半日則氣衰,一日則氣少矣。簡單的就是人是鐵,飯是鋼,一頓不吃餓的慌。
如果我因平時貪圖寒涼,而損傷脾陽,我一日三餐只能吸收70個陽氣,而一天需要消耗100個陽氣,顯然只從飲食中吸收的陽氣是不夠的,那麼就會從腎臟中提前支取30個陽氣,如此天長日久,人的身體是每況愈下。
我們看下上面氣的作用,有個固攝作用,是什麼意思呢?我們可以把氣比喻成河堤,血液就是河水,但是河堤年久失修,河堤崩塌了,造成河水氾濫。
而現病人體寒怕冷多汗,正是因為體陽氣虛,陽氣失於溫煦功能自然體寒怕冷,陽氣失於固攝功能,自然就多汗了。由以上可以知道,病人是陽氣虛而造成這種病症的。而陽氣的來源於脾,陽氣貯藏於腎,所以說脾為後天之本,腎為先天之本,肺主一身之氣,脾虛不能充於肺,母病及子,肺氣失攝,困此病人可說是肺脾腎陽氣不足。
治療呢在這裡我就不開藥方了,自己在當地找中醫大夫給診治吧。
自己可以配合按摩或灸下足三里,三陰交,湧泉,神闕,關元,肺俞,脾俞,腎俞等穴位。
以後呢多注意以下幾點吧,這樣有助於身體的恢復。
一多注意外界的寒溼,別讓寒溼侵襲傷害身體。。
二飲食呢,清淡為主,別吃寒涼性食物。
三早休息,早休息就是補腎。十點左右就睡吧。
四晚餐後別劇烈運動,慢走,晨起可以鍛鍊身體,但以不出汗為佳,發現要出汗了就休息休息。
四少生氣,調順肝氣,使體內氣血調達。
五別喝酒,別吸菸,少房室。
-
3 # 老吳和蘄艾
題主所提的問題,是典型陽虛的現象!
怕冷,出汗,體虛!
皇帝內徑關於人體陽氣論述
陽氣者,若天與日,失其所,則折壽而不彰。故天運當以日光明。是故陽因而上,衛外者也這段話意思,天上陽氣,是太陽,若是太陽陽氣失去正常狀態,就會,影響人體健康!陽氣在人體還有衛氣,固護作用!
陽虛衛外作用底下,出虛冷汗!
黃帝內徑,夫自古通天者,生之本,本於陰陽。他的意思是說通曉天地的人,在把握人體的陽氣。
可見陽氣對人生命的重要。
題主的情況可以採用艾灸的方法,艾灸補陽它的效果非常好。還可以,家庭操作費用低。
可以艾灸百會,這個穴位又叫三陽五會,身體陽氣的交匯點。
艾灸他可以補人體的陽氣。
大椎穴,人體督脈和六陽經交匯點。
命門穴,關元穴,太溪穴。
艾灸這些穴位,可以很好的補充人體的陽氣。
堅持一段時間,你會發現你怕冷的,問題慢慢好轉。
出汗的問題也會慢慢的收斂。
最大的好處就是你給家庭操作,不要很高的費用。
回答完畢,我是老吳蘄艾,專注蘄艾種植加工,致力艾灸文化公益傳播!
回覆列表
體寒怕冷看你的年齡了,年老體弱,氣血虛,當然會弱不禁風了,當然怕冷。如果婦女生育後產生的怕冷,多是產後風,產後體弱,易感風寒,藏於湊理,關格於內外,裡熱表寒,怕吹風而多汗,汗出而感到寒冷,治療甚是困難,因此,至冬天可以用附子黑豆狗肉湯,黃芪,當歸,紅參,生薑,紅棗煲羊肉湯,多用生薑,秋天不宜吃太多姜,秋天肺主令,多吃傷肺氣。冬天則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