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歷史名將錄

    時間推演到隋唐時期,才開始有了飛鴿傳書這一說法(唐朝才真正開始普及)。這很好理解,你總不能讓鴿子拎著兩斤重的竹子飛幾百裡吧?這可是違反動物保護法的。總而言之,造紙術的普及,讓飛鴿傳書的普及成為可能。

      說到這,就不得不佩服古人的智慧了。貓抓老鼠狗看門,牛能犁地馬能騎,在那個科技不發達的年代,人們所有的心思都花在了研究動物上了。古人非常聰明的發現,鴿子這種鳥非常的戀家,不管把它抓去哪裡,一旦放生,這顧家的小東西一定會回巢裡去。

      我們俗稱這種天性叫“歸巢性”,並且鴿子有著先天基因上的優勢,它們對地球磁場的感覺很靈敏,就跟身體里長著根指南針似的,該咋飛心裡有數。而且鴿子飛的還挺快,比起馬兒來,那不知要快到哪裡去了。這種種出類拔萃的優點,讓鴿子成為了古人眼裡天生的信使。

      我們都知道,之所以鴿子能成為信鴿,最重要的一點就是利用鳥的天性—— 歸巢性。古人訓練信鴿的原理,萬變不離其宗,都是在這一點上大做文章。一開始,很簡單嘛——給它一個溫暖的家。好吃好喝供奉著,把弟弟妹妹爸爸媽媽反正沾親帶故的,都抓在一個巢裡養著,

      古時喚之“驛站”,也就相當於今天的快遞分揀中心。然後讓專業的訓鴿員把鴿子從巢裡抓出來,走遠到一定距離放生,歸巢時再飼些鳥食作為獎勵。久而久之,鴿子便會馴化成一種迫切歸巢的條件反射。它們一定是這麼想的“外面的世界好可怕,趕緊回家吃好吃噠”。如此,一隻合格的信鴿,便養成了。

      1、 異地歸巢:從驛站帶一隻信鴿走,需要送信時綁在信鴿腿上放飛,戀家的小鴿子就會迫不及待的飛回驛站。這是最簡單的。

      2、 兩點迴圈:在A地餵食信鴿,但是晚上不讓它在A地的驛站睡覺。只能進B地的驛站睡覺。白天鴿子醒來又飛來A地找吃的,長期訓練以後,信鴿習慣了A吃B睡,就會養成來回奔波送信的習慣。有點像我們兩點一線的上班生活。

      雖然飛鴿傳書這種傳遞資訊的方式還是具有一定的不確定性,比如飛著飛著被老鷹吃了,飛累了歇息的時候被好事者一箭射下來作烤乳鴿吃了,這種意外當然是有的。但是從當時的科技水平來看,飛鴿傳書除了不夠靈活,可以說是傳遞資訊最快,成本最低的方式了,難道騎馬送信就沒有意外了?不得不佩服古人的智慧啊,一隻小小的鴿子,也能玩出這麼多花樣來。這才是真正的人類智慧結晶,真正的黑科技。

  • 2 # 月夜羽夕

    現在的社會,任何人之間的資訊交流變得非常迅速,只需要一部小小的手機,就能夠聯絡上千裡之外的人,而隨著網際網路的普及,人們更是能夠透過影片聊天甚至VR聊天來進行社交或者傳遞資訊,但是在古代沒有這些高科技的存在是怎樣進行資訊的傳遞呢?

    從人類的發展來看,從語言誕生一直到文字發明,資訊交流也一直在進步著,這一方面的進步一直都是智慧生物所共同的追求,也是讓人類文明能夠進化到下一個階段的階梯。那麼在沒有電沒有機器的時期,古人們在資訊傳遞方面還有著什麼高招呢?

    在古代最為傳統的訊息傳遞方式就是利用動物,快馬加鞭這個詞就是形容訊息的傳遞,利用馬來傳遞資訊也比人跑起來要快,而且造紙術的發明也讓資訊載體從厚重的竹筒變成了輕薄的紙。隨著時間推移,到了隋唐時期就已經有人開始利用鴿子來進行資訊傳遞,而到了唐朝才正式讓飛鴿傳書成為了主流的資訊傳遞方式。那麼這種黑科技到底是怎樣實現的呢?

    這就不得不佩服古人的智慧了,許許多多動物的特性都被古人發掘了出來,貓吃耗子狗看家、騎馬出行牛耕地等等,同樣,古人們發現了鴿子這種鳥不管到了哪裡都能夠飛回家裡,這種顧家的特性成為了飛鴿傳書的重要原因。

    鴿子的這種特性叫做“歸巢性”,而且鴿子也有著非常靈敏的地球磁場感應,所以身體裡面有著指南針,去到哪裡都可以回家,而且鴿子還要比馬快,所以這種有點也讓這種小巧的動物成為了出色的信使。

    如何培養一隻信鴿也是經過了非常多的試驗,最為簡單的方法就是在一個驛站中帶走一個養的鴿子,如果需要把信送回去,就把信綁在鴿子的腿上並將其放飛,這樣信鴿就會迫不及待的飛回驛站,這也成功的完成了一次資訊傳遞。

    再就是需要兩地經常的傳遞資訊,如果沒有往來就不能夠帶上信鴿,那麼這樣怎麼辦呢?可以在一個地方讓信鴿睡覺,然後再把它帶到另一個地方進行餵食,餵食完再讓它回到第一個地方,這樣時間長了鴿子在一次次的習慣之後就會在第一個地方睡覺,然後飛到第二個地方找東西吃,然後再飛回第一個地方睡覺,這樣就養成了如同每天起床上班的習性,就有了來回送信的能力。

    這種黑科技不得不讓我們佩服古人的智慧,能夠利用一隻小小的鴿子玩出那麼多的花樣,這才是真正的黑科技。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如果你會不經意的想起我歌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