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sou1ove

    第一,武則天。武則天攻於心計,心狠手辣,兼涉文史。30歲才產下長女,據《資治通鑑》記載:武則天的長女出生後才一月之際,王皇后來看過她的女兒之後,她就親手把女兒給掐死,並嫁禍於王皇后,高宗一氣之下把皇后打入冷宮,後來被武則天暗中殺死。書裡的原話是“送到日本”。當時朝廷以長孫無忌、褚遂良為首的元老大臣勢力強大,唐高宗的權力受到很大限制,外廷以長孫無忌為首的很多大臣反對唐高宗廢王立武,武則天前進的道路也因此充滿艱辛。唐高宗企圖借“廢王立武”重振皇權,打擊元老大臣勢力。於是,武則天開始成為高宗政治上的“戰友”。他們重賞首個明確支援“廢王立武”的五品官員李義府,很多中層官員看到支援“廢王立武”有利可圖便轉而支援立武則天為後,形成了“擁武派”,打破了原來鐵板一塊的局面,後來功臣元老中的李勣(即徐世勣,字茂功,唐高祖賜姓李)說了一句“此陛下家事,何必問外人”打動了高宗的心,使高宗和武則天在廢立皇后的問題上的不利局面一下扭轉過來了,可以說是峰迴路轉,柳暗花明。

      於是在永徽六年(655年)高宗立武氏為皇后,武則天隨後做出一系列舉動:殘忍地虐殺了王皇后和蕭淑妃;讓自己的兒子李弘做了太子;為高宗出謀劃策,採用先易後難的策略,先後罷黜了褚遂良、韓瑗、來濟,最後除掉了長孫無忌。至此,高宗基本實現了君主集權。“廢王立武”事件沉重打擊了關隴貴族,自魏晉南北朝以來皇權不振的情況被改變,對中國歷史產生了非常大的影響。

    第二,慈禧。首先她要殺光緒,只能是在自己臨死前,因為之前有洋人和南方各省叛亂的壓力,她為了保護自己的政治前途,不能提前殺光緒。第二她只能靠太監殺光緒,這是宮廷制度約束的,只有太監和太醫可以借工作之便下手,而太醫是不聽話的,我記得庚子年她曾暗示過叫寶筠(好象)的太醫下藥,這太醫還是她著意籠絡的,但人家寧可跑掉,也不奉旨,實在不可靠,她雖然能在後來殺了這太醫滅口,卻也明白不能靠此輩做大事。於是她把寶押在太監身上。

    崔玉貴這個人,性格里搶陽鬥勝,直爽不藏心眼兒,或者說,某種程度上缺心眼,而且向上爬的慾望很強烈,慈禧用李蓮英壓得他很不舒服,激得他極想透過向太后表忠而壓過李蓮英。動力有了,但是不夠,因為慈禧知道,自己活著,這群太監不敢不對自己忠心,但是自己將死時,影響力顯然要垮,光緒可是皇上,東方明擺著要亮過西方了,這些太監難保不為自己留後路,誰肯為將朽的佛爺去弒君皇呢?

    戊戌後,尤其是庚子後,李蓮英時不時向光緒表忠心,還陪他一起拆表聊天,這事兒慈禧看在眼裡,明在心裡,所以迴鑾後對李的寵信漸漸淡薄,提升起崔玉貴來壓他,還讓接大總管班的小德張認了崔老二當師父,這些都是有用心的。因為她知道李蓮英不會為她殺光緒。

    她把寶押在崔玉貴身上了,但崔玉貴雖然缺心眼兒,也並沒傻到一定要不顧死活為行將就木的她賣命的地步,慈禧決不是濫信奴才的忠心的人,她太明白權力的魔力了:有權力的時候,春暖花開,沒權力的時候,人走茶涼。所以戊戌年後,她先讓崔玉貴去瀛臺監視皇帝,但這還不夠,監視還可以私底下把 握鬆緊,眉來眼去呢,於是,庚子年,她藉口洋亂,又令崔監殺了珍妃。珍妃是什麼人,在宮裡誰不知道皇帝對她的感情,殺珍妃等於永不見恕於皇帝,結果慈禧楞是讓崔親手把珍妃塞到了井裡,並弄得滿城皆知。

    經此一役,崔睡覺就再沒安穩過,他自己不止一次對別人講:“你們別看我現在風光,我的脖埂子已經開了一半了。幾時天鼓一敲,老佛爺昇天,我這小命兒就完。”崔玉貴知道自己殺了珍妃,光緒得勢之後,決不會饒過他。這正是慈禧要他明白的事情:你沒有機會腳踩皇帝的船了。

    慈禧用人的厲害,就在於此:我不強迫你為我做事,但是我把你所有的後路斷絕,你除了按照我希望的去做,別無選擇。就這樣,設局讓底下人的小算盤,敲出的結果和她期望的一致,甚至還要迫切,這是她用人的精明所在。可惜宮女何榮到死都不明白,為什麼太后殺珍妃要如此大張旗鼓,而不是讓人偷偷勒死了她,然後報個病故就完了,事實上,她殺珍妃,除了恨這個丫頭不跟她一條心,主要還是為了給殺光緒造一把鋒利合用的刀——崔玉貴。

    德齡後來告訴康有為,光緒是太后令崔玉貴鴆殺的,她這說法,極可能是知悉內情的小德張告訴她的,是當日的實情,想想一切都在推論中。除了不願意掉腦袋的崔玉貴,還有誰願意去亟亟執行慈禧太后臨死前的這個命令呢?甚至連太后宮大總管接班人小德張都一直在暗地裡幫著瀛臺啊。

    可慈禧只算計光緒了,只顧得身後自個兒影響力的繼續了,卻忘了報復是柄雙刃劍,結果讓她扶植的“自己人”袁世凱吃掉了大清的江山,正所謂人算不如天算,機關算盡太聰明,聰明反被聰明誤。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如何讓自己從抑鬱症中擺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