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不忘初心醫路修行

    這個問題在門診也是比較常見的問題,前交叉韌帶重建術是膝關節韌帶重建術中最常用 也是最重要的手術,其重建方法主要是關節內替代手術。關節內手術多利用伸膝裝置的一部分、膕繩肌腱或髂脛束移植來替代前交叉韌帶。手術只是治療的第一步,而功能鍛鍊在治療重顯得尤為重要,術後三個月仍然腫脹疼痛,主要有3方面的原因。

    前交叉韌帶重建手術可造成靜脈損傷、靜脈血流停滯及血液高凝狀態,使病人容易形成血栓,如不採取有效的預防措施,將有很高的下肢深靜脈血栓形成發生率。

    預防措施

    1、基本預防:

    術中避免靜脈內膜損傷。

    術後抬高患肢時,不要在胭窩或小腿下單獨墊枕,以免影響小腿深靜脈迴流。

    鼓勵病人儘早開始經常的足和趾的主動活動,並多做深呼吸及咳嗽動作。

    儘可能早期下床活動,下肢可穿彈力襪。

    2、機械預防措施

    利用機械性原理促使下肢靜脈血流加速,降低術後下肢DVT發病率。比如下肢靜脈泵等。

    3. 藥物預防措施

    術後使用抗凝藥物。

    二、關節積液或再次斷裂

    出現這種情況建議去醫院進行復診,搞清楚是否由於康復鍛鍊導致了韌帶再次撕裂或者關節積液,術後活動刺激滑膜水腫,術後迴圈差,吸收不好,容易產生積液,必要時可能要進行關節穿刺,將積液抽出來,才能幫助患者緩解症狀。

    沒有堅持功能鍛鍊;這也是最為重要。

    手術只是恢復關節結構的穩定性,後面的功能鍛鍊顯得非常重要,尤其是受傷時間長,陳舊性交叉韌帶斷裂的,可能存在肌肉萎縮,肌肉力量差等情況,術後需要長期的功能鍛鍊才能逐步的恢復。

    術後既可以開始踝泵和抬腿鍛鍊的。

    早起4-6周佩戴支具,每週增加20度,4-6周達到90度。

    6周後取除支具後逐步進行下列的鍛鍊:

    1、股四頭肌的抬腿鍛鍊

    2、膝關節負重鍛鍊

    3、膝關節加強鍛鍊靠牆深蹲。

    4、膝關節平衡鍛鍊

    注:以上鍛鍊要諮詢支具的主刀醫生進行鍛鍊。

  • 2 # 運動康復王帥

    你的情況已經術後三個月時間,正常單純前叉重建三個月應該各項基礎功能接近正常狀態。而你的情況三個月了還有明顯疼痛炎症腫脹,說明你的膝蓋情況並不穩定。康復的過程中導致了大量疼痛炎症腫脹,也要考慮你的康復方法問題。

    理解康復的過程

    康復主要是恢復患者的活動度,力量,步態,控制症狀等等。而活動度是我們康復的重點難點,很多病人術後出現膝關節活動度受限粘連問題,影響正常工作生活。所以,掰腿都在掰腿康復,而掰腿的過程本身就是一個鬆解粘連破壞的過程,你不破壞它你的角度也進步不了,而既然破壞了它也必然會伴隨著一定的疼痛炎症腫脹,我們的康復原則就是你不能因為有點疼痛炎症腫脹就不敢做康復,更不能說出現了明顯疼痛炎症腫脹又不去處理,合理範圍內該康復康復但是出現症狀也一定要該處理處理。

    疼痛炎症腫脹的影響

    疼痛會導致肌肉痙攣,對抗。而腫脹又會導致肌肉關節僵硬,角度反彈,形成大量粘連,抑制我們的肌肉等等。所以,整個康復期間會產生疼痛炎症腫脹,但是我們一定要在康復訓練後採用積極措施去控制你訓練後的疼痛炎症腫脹,如果你連這些症狀都控制不住,那你的各項功能也是無法獲得改善的。我們說合理範圍內該康復康復,出現症狀該處理處理。合理範圍指的就是今天訓練後你的疼痛炎症腫脹透過積極的措施處理,休息,第二天不會持續加重,那這就是合理的。如果訓練後採用了各種措施控制,但依然症狀很明顯,那就是康復強度太大,需要調整。

    如何消炎止痛消腫?

    1,藥物理療

    訓練後可以內服外用一些消炎止痛的藥物。或者做一些理療,都有消炎止痛作用。

    2,冰敷

    訓練後會有刺激增加,所以要及時進行冰敷,限制疼痛炎症腫脹的擴散。

    3,物理方法消腫

    可以抬高下肢高於心臟,踝泵練習,淋巴迴流手法,肌貼等等,儘量讓你的消腫手段豐富一些,才能有明顯消腫效果。

    所以,你目前的情況,一方面需要採用各種手段控制訓練後的疼痛炎症腫脹,另一方面,你需要調整康復的方法,方法不對,不但起不到好效果,還會加重損傷。所以,最好可以找個專業康復師聊聊你的目前情況。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如何徒手減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