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使用者6998436758653

    我來說一個,戰國時期最敬業的的人:張儀。

    公元前311年,張儀遊走於中原各國,透過不懈努力終於完成自己的終極目標——連橫六國。可事與願違,他的偉大策略最終還是失敗了。張儀這位極為敬業的相國,在生命的最後兩年仍然一心在為大秦考慮,鞠躬盡瘁。

    連橫破裂

    張儀遊說完最後一個國家後,急忙返回秦國,向自己的東家秦惠文王報告喜訊。他心中也許無時無刻都存在著歡愉和興奮。自己為了目標,幾次險死於諸侯國中,直到這一天,他的事業達到了頂峰,一切努力終於迎來了豐收的果實。他很希望看到,接下來的幾年內,天下太平盛世,各諸侯國推舉秦國為頭領,成立一個新的王朝。

    儀歸報,未至咸陽而秦惠王卒,武王立。

    但是,沮喪的訊息在張儀還沒回到咸陽時就傳來。秦惠文王沒有等到張儀的好訊息就離世了,他的兒子嬴蕩繼位,稱秦武王。就像他的名字,秦武王尚武而厭文,他不喜歡張儀。作為頂級說客的張儀彷彿突然遭遇了一場傾盆大雨,一切的興奮都被這個訊息瞬間冷卻。

    武王自為太子時不說張儀。

    接著很多大臣為了迎合新王,打壓張儀的功績,不斷向武王進言,他們汙衊張儀不守信用,反覆無常,利用陰謀矇蔽君王。這群人彷彿從沒看到張儀幫秦王奪取的土地,彷彿看不到他遊歷六國,說服各個如狼似虎的諸侯國。他們只看到了張儀接連欺騙楚懷王,只看到他危言聳聽嚇壞了燕國。可是沒人發現,張儀從來沒有欺騙過惠文王,他只是為了自己的事業和目標在不斷努力。

    無信,左右賣國以取容。秦必複用之,恐為天下笑。

    秦武王本來就不喜歡這個能說會道的,受到大臣們如狂風般的讒言,逐漸開始冷落他。張儀費盡心思組成的連橫聯盟在秦武王的藐視下迅速的瓦解,一切努力付諸東流。

    諸侯聞張儀有卻武王,皆畔衡,複合從。

    鞠躬盡瘁

    局勢讓張儀已經心如死灰,他決定為自己的東家最後再獻一計。齊國因為連橫的事憎恨張儀,知道他被新王不喜,特地派人來責罵。張儀告訴武王,我可以讓國家獲取更多的好處。齊王不是恨我嗎?我就到魏國去,齊王因此攻打魏國,秦國就可以從中漁翁得利,乘機攻佔南韓的土地。

    為秦社稷計者,東方有大變,然後王可以多割得地也。

    秦武王雖然不喜張儀,但他心裡何嘗不明白這個人為了秦國付出了太多太多,他做事一定是在為秦國著想的,於是派車將張儀送到魏國去任相國。果然不出所料,小氣的齊王竟然真的來攻打魏國。

    齊果興師伐之。

    為了不讓這第二個東家受自己所牽連,張儀派楚人去說服齊王。讓他說:齊王你這麼做是幫助張儀保住地位,讓他更加受到重視啊!張儀從秦國離開時就說,他要秦國更加興盛,讓其他國家相互攻打、消耗,秦肯定能趁亂得利。現在張儀到了魏國,齊國果然攻打魏國,這不就是幫助張儀提高聲勢威望,幫助秦國獲取利益了嗎?齊王聽後只能無奈的撤兵了。

    今儀入梁,王果伐之,是王內罷國而外伐與國,廣鄰敵以內自臨,而信儀於秦王也。

    張儀在當了一年相國後,走完了輝煌的一生,在魏國去世。

    敬業精神

    自從來到秦國當客卿開始,張儀是一個百分百敬業的謀士。他一切的所思、所想都是在為秦國考慮,甚至冒著生命危險去為秦國換取土地。他為何如此敬業?

    張儀太有才了,他希望自己跟老師鬼谷子所學的縱橫之術可以得到發揚光大。這樣有大才能、大抱負的人,他的終極目標就是實現自己的政治夢想。為了實現這個連橫策略,這個極難的超級計劃,他必須不斷的努力,無時無刻的去想、去謀,才有希望成功。

    張儀有些自傲,他的才能也讓他有自傲的本錢。同學蘇秦的激將法讓張儀即感激又氣憤,同樣是一個老師的學生,自己並不比蘇秦差到哪裡。可是被蘇秦侮辱比被其他人侮辱更加讓人心痛,更加讓人傷自尊。蘇秦不是想要聯合六國攻秦嗎?不是想要合縱天下六國嗎?張儀骨子裡的傲氣讓他就想跟蘇秦比一比,到底誰才是最優秀的那一個。

    張儀太喜歡惠文王了,這位舊主也喜歡他,信任他。當張儀與秦王裡應外合,一個打一個勸,把魏王玩弄於鼓掌之中時,兩個人是多麼的默契。當他把從楚懷王那裡騙來的六百里土地進獻給惠文王時,那個君王露出了真心讚揚的笑容。當張儀毅然赴死,以性命換取土地的時候,張儀明明看到了惠王臉上的依依不捨。所以只要他活著,他會一直盡心盡力地幫助這位君王實現統一天下的目標。

    伯樂已經不再,千里馬縱然能跑,已然沒了懂自己的人。張儀究其一生的事業最終沒有實現,但在最懂自己的人死後兩年,他也追隨而去,這也是一種幸福和成就吧。

    參考資料:《史記》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dnf凱麗的強化器有什麼用成功百分之百上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