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嗶嗶巫
-
2 # 梧桐開花嘍
有人說曹操比劉邦強,那是因為曹操對上游牧民族全勝,北方的匈奴鮮卑和烏丸,都在魏國面前乖乖的。
相反劉邦,白登之恥,一生未雪,到了漢武帝,才大破匈奴。
-
3 # 瀾石記
曹操領兵打仗的本領確實比劉邦強,在亂世中打出一片天地,統一了中國北方。他與劉邦的差距是沒有統一天下。不過,曹操創下的基業被繼承下來,他兒子曹丕在此基礎上建立了魏國,司馬懿篡政後,其子司馬昭滅了蜀國,其孫司馬炎建立晉國,滅了吳國,結束了三國割據的局面。而這一切,都因為曹操創下的基業實力雄厚,始終是三國中最強的一方。
劉邦乃是具有雄才大略的開國皇帝,他出身於平民,善於領導人、招納賢才,有著名的詩句“大風起兮雲飛揚,安得猛士兮守四方”。他以“運籌帷幄,決勝千里”的張良為軍師,用“戰必勝,攻必克”的韓信為帥,用蕭何“鎮國家,撫百姓,給餉饋,不絕糧道”,並聯合彭越、英布等諸侯,打敗了不可一世的項羽,贏得楚漢爭霸的勝利,建立了大漢王朝。劉邦與曹操相比,勝在善於“將將”,審時度勢,知人善任。在建功立業方面,曹操與劉邦不能相提並論。
-
4 # 漫步文史
我是歷史話光年,我來回答這個問題。
劉邦統一天下應該從楚漢戰爭算起,歷時五年。劉邦與曹操統一天下的難以程度也是不同的,曹操面對的困難明顯要高於劉邦。
劉邦的軍事才能略遜曹操,但政治才能卻略勝曹操劉邦所指揮的戰役基本沒有勝利過,當然彭城之戰中進攻彭城是成功了,但五十六萬諸侯聯軍對陣彭城老弱婦孺,這連戰術都不需要,直接打就完了。此後滎陽對峙期間可謂是屢敗屢戰。但在求生掙扎的期間,拉攏有實力的諸侯,如彭越、英布,還有齊王韓信,側翼戰場對項羽楚軍的牽制、騷擾,從而使得劉邦在戰略上佔領了絕對優勢,為最終垓下之戰奠定了基礎。
曹操在軍事上,無論是戰略還是戰術都相當出色。在響應袁紹討伐董卓期間,曹操以以正擊斜,首先出兵進攻,終因寡不敵眾,敗退酸棗。從其敗退後對諸侯的戰略部署來看,可進可退,既可誅董卓又能得民心,實為上策。但諸侯不能用其計謀,最終也只能化作一盤散沙,各自割據。但曹操在政治上,挾天子以令諸侯,雖然高明,但並非長久之計,最重要的是如此對待幼主,極易被他人效仿,看此後司馬懿以同樣的手段對待曹氏便可知曉。
劉邦與曹操面對的對手不同在佔盡政治優勢之後,劉邦的對手實則只有西楚霸王項羽一人。滎陽對峙期間,眾諸侯無論是騷擾楚軍後方,牽制項羽對正面戰場的進攻,還是側翼戰場的開闢,分散項羽有限的兵力,其結果都是反楚幫漢。還有關中負責兵卒與糧草補給、保障後勤的蕭何,劉邦只要負責與項羽打游擊、不被擊殺,慢慢消耗就可以了。
曹操的對少就複雜的多,前有二袁後有劉備、孫權。二袁時期天下州郡大亂,互相征伐,曹操平定各方割據勢力,結束戰亂,深得民心。但是後期的劉備、孫權就不同了,赤壁之戰後三足鼎立局面已形成,三國的戰略不僅停留在征伐上,而是更加註重內政了。如此,曹操便沒有機會再輕易消滅任何一個,從而也導致三國陷入死局,註定只能是歷史的一個短暫的過程,而不能如統一般的長久。
劉邦與曹操統一的結果不同劉邦擊敗項羽之後,建立的漢朝,並沒有如秦朝般的實現天下郡縣制,而是郡縣制與分封制並存。如果從秦之後的歷史趨勢來看,可以說劉邦的統一併不徹底,為漢朝留下了弊病。此後一直到漢武帝時期,推恩令的出現,才使得諸侯漸漸還政與中央和地方州郡。
曹操所面臨的問題,絕不能再出現分封、諸侯割據情況。雖然是獨斷專政,但為了便於管理,對於東漢十三州即便是不能完全統一,也不能再次分封。如此,統一天下的難度便明顯高於劉邦的郡縣與分封並存。
總結曹操雖然在政治上略遜與劉邦,但在軍事上卻是要略勝劉邦。對於二人的對比也不能以是否統一天下為主要依據,畢竟曹操也統一了中原。進攻江東,北方士卒不習水性,只能先攻蜀漢,而蜀漢不僅有梟雄劉備與五虎上將,還有個文武兼備的諸葛孔明。
再有就是地理因素,歷代王朝的統一都離不開一個“十”字規律,要麼自北向南,要麼自西向東。當然也有一個例外,那就是明朝。
回覆列表
由於太懶無法給出詳細回答,但是有一點我覺得能給您一點幫助:劉邦嚴格來說並沒有真正做到中央集權的統一,當時是以分封各路諸侯王國形式統一的(不得不分封)。而曹操是逐個硬打下來的。如果從上面的角度考慮曹公確實比沛公給力。 正巧今天早上寫了一篇關於曹公的文章,有興趣可以觀看支援一下。
哦,對了,沛公大搞分封時,南方百越地區沒有納入版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