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魂舞大漠
-
2 # 本來世界觀
華沙條約簡稱華約,是冷戰時期為了對抗以美國為首的北大西洋公約組織(北約)而成立的一個軍事性質的組織。是冷戰的產物。
總共有十一個原華沙條約組織的成員國後來變成了北約的成員國,他們是原來的德意志民主共和國(現在的德意志聯邦共和國),捷克共和國,匈牙利,波蘭,保加利亞,羅馬尼亞,愛沙尼亞,拉脫維亞,立陶宛共和國,斯洛瓦克和阿爾巴尼亞共和國。
可以看出,這些國家隨著冷戰的結束,兩極爭霸的解體。他們都選擇了制度主義為自己國家的發展方向,具體表現為這11個國家目前有10個都加入了歐洲聯盟(除了阿爾巴尼亞),再加入歐盟之後,才逐漸在軍事上向北約靠攏。因為歐洲實力最強的英國,法國和德國都是北約的成員國,其他的國家也隨著這種外溢效應,為了尋求集體安全,來增加共同的認同感。
-
3 # 世界真的很大
除了俄國及前蘇聯加盟共和國,其他7個成員國,都先後加入了北約組織,並派兵參加了北約在中東地區的一系列軍事行動。歷史有時真的很戲劇。
1949年,美國、加拿大和西歐北歐共10個國家,在華盛頓簽署條約,宣佈北大西洋公約組織成立。1954年,西德加入北約,極大地刺激了蘇聯,被認為是對蘇聯最直接的威脅。次年,在蘇聯的主持下,華沙條約組織在波蘭首都成立。這標誌著冷戰時代的真正開始。
華沙條約成員國共有8個,它們是:阿爾巴尼亞、羅馬尼亞、保加利亞、捷克斯洛伐克、東德、匈牙利、波蘭、蘇聯。常設機構有3個:政治委員會、國防委員會和外交委員會,其中政治和國防是重中之重。
國防委員會下,又成立了聯合司令部,負責領導、調動、訓練、組織和指揮所有軍事行動。從1970年開始,華約還組建了一支有各國軍事人員構成的“一體化部隊”,包括陸海空三軍,交由聯合司令部統一指揮。單是這支“一體化部隊”就有300多萬。
亞洲一些國家,如蒙古,也曾要求加入華約,但最後他們只是以觀察員身份,參加會議和活動。雖然條約規定,組織只是共同防衛,並不干涉成員國內部事務,但是事實上,蘇聯正是透過華沙條約,對成員國實施政治、經濟、軍事和外交上的控制。
1956年,匈牙利總理納吉·伊姆雷試圖擺脫蘇聯的控制,宣佈退出華約組織,要求蘇軍撤出匈牙利,引起蘇聯派兵武裝干涉。納吉被捕後,於1958年被處決。蘇聯在匈牙利全國實施清洗和鎮壓,超過3000人被處死。
同樣的還有捷克事件。1968年,捷克發起改革,蘇聯認為此舉有脫離華沙集團之嫌,數10個師突然從各線進軍捷克,最後武裝佔領首都布拉格,捷克政府只得放棄任何形式的抵抗和改革,回到蘇聯人預設的軌道上去。
1968年10月,阿爾巴尼亞成為第一個退出華約集團的國家。1989年,波蘭退出華約。每二年,東德與西德重新統一,自然不再是華約成員,併成為北約的一部分。1991年2月,剩下5個國家的代表在匈牙利首都召開會議,宣佈華約解散,隨後又是蘇聯解體。
1999年,波蘭、捷克和匈牙利加入北約。羅馬尼亞、保加利亞,以及從捷克分出來的斯洛伐克,從蘇聯獨立出來的愛沙尼亞、拉脫維亞、立陶宛,於2004年成為北約成員國。2009年,阿爾巴尼亞也加入了進去。
2005年,波蘭政府解密了華約組織的1300多份檔案,另有100份仍在保密狀態。在解密的部分檔案中,有華約組織的核戰爭計劃;一旦北約發動襲擊,快速佔領奧地利、德國、荷蘭和丹麥的計劃。
回覆列表
北約是冷戰的產物,前蘇聯解體於上世紀90年代分崩離析,1991年7月1日華約正式解散,然北約不散,持續擴張,經過三輪擴張,已由1949年成立時的12個成員國發展為29個成員國,第一輪1999年,原華約成員國波蘭、匈牙利、捷克共3國加入;第二輪是在2002年,原華約成員國保加利亞、羅馬尼亞、斯洛伐克(捷克斯洛伐克一分為二)3國加入,另有前蘇聯加盟共和國的波羅地海三國拉脫維亞、愛沙尼亞、立陶宛3國加入。第三輪2017年,原華約成員國黑山正式成為北約第29個成員國,這樣共有5個原華約成員國加入北約,即波蘭、匈牙利、捷克斯洛伐克、保加利亞和羅馬尼亞。這其中不包括1990年兩德統一前的民主德國(即東德),東德也屬華約一員。
華約是1955年成立的,共有八個國家,阿爾巴尼亞、保加利亞、匈牙利、民主德國、波蘭、羅馬尼亞、蘇聯、捷克斯洛伐克。
截止今天,北約這29個成員國分別是:美國、英國、法國、德國、義大利、西班牙、荷蘭、比利時、丹麥、加拿大、盧森堡、挪威、葡萄牙、土耳其、希臘、波蘭、匈牙利、捷克、愛沙尼亞、拉脫維亞、立陶宛、保加利亞、羅馬尼亞、斯洛伐克、斯洛維尼亞、克羅埃西亞、阿爾巴尼亞、冰島和黑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