詩經裡的雅分為大雅,小雅。“雅者,正也!”在此,正就是標準的意思。什麼是標準呢?周天子建立了強盛的王朝,他們的語言自然成為天下同意的“雅言”,相當於現在的普通話。他們歌唱的詩篇,自然就是“雅”了。
那麼,《詩經》“雅”的內容是什麼呢?簡單說,主要反映周王朝比較高階的貴族活動、軍國大事的問題。《詩大序》裡說,“《大雅》多為西周王室貴族的作品,主要歌頌周王室祖先乃至武王 、 宣王等之功績,有些詩篇也反映了厲王 、幽王的暴虐昏亂及其統治危機。”
那麼這篇《召旻》說的是什麼呢?就是周幽王的暴政。
《大雅·召旻》是《詩經·大雅》的什篇之一,有11篇,此詩與《小雅·節南山》、《小雅·正月》、《小雅·十月之交》、《小雅·雨無正》、《小雅·小旻》和《大雅·召旻》等為同類作品。都說的周幽王。
公元前781年,周宣王去世後,幽王宮涅繼位,任用好利的虢石父執政,朝政腐敗激起華人怨恨。
公元前 779年,伐六濟之戎失敗;同時天災頻仍,周朝統治內外交困。引致西周滅亡的導火線是幽王廢掉正後申侯之女及太子宜臼,改以嬖寵美人褒姒為後,其子伯服(一作伯盤)為太子。宜臼逃奔申國,申侯聯合繒國和西方的犬戎進攻幽王。著名的周幽王“烽火戲諸侯”就來源與此。後來幽王與伯服均被犬戎殺死於戲(今陝西臨潼東)。
公元前771年,西周覆亡。幽王死後,申侯、魯侯、許文公等共立原太子宜臼於申,虢公翰又另立王子餘臣於攜(今地不詳),形成兩王並立。宜臼為避犬戎,遷都到洛邑,是為周平王。餘臣在公元前760年被晉文侯所殺。
歌者目睹這一切,痛心疾首,憂心如焚,唱出此歌。
我們先來看看這首詩:
詩裡的內容和意思如下:
1、詩中的第一二段,“旻天疾威,天篤降喪。”悲呼老天暴虐難當,不斷降下災禍,說完老天爺,“天降罪罟”義同上章的“天篤降喪”,變易其詞反覆陳說老天不仁,當然仍是意在斥王。因為國王昏庸暴虐,天就會降下各種自然災害;“潰潰回遹,實靖夷我邦。”說這是要把我們好好一個國家給葬送掉啊!從指責王的種種暴行來看,我們分析一下,就可以得知說的是周幽王。
2、第六段“池之竭矣,不雲自頻。泉之竭矣,不雲自中。”清代陳奐《詩毛氏傳疏》以為“池竭喻王政之亂由外無賢臣,泉竭喻王政之亂由內無賢妃”,可備一說。這數句用意一如《大雅·蕩》末章“顛沛之揭,枝葉未有害,本實先撥”(大樹推倒橫在地,枝葉暫時沒損傷,但是根斷終枯死)數句,告戒幽王當懸崖勒馬,迷途知返,否則小禍積大禍,小難變大難,國家終將覆亡。
3、詩裡面的最後一句,“昔先王受命,有如召公,日闢國百里”先王:指武王、成王。召(shào)公:周武王、成王時的大臣,國風裡召南的召公。《毛詩序》以為是“凡伯刺幽王大壞也”,說明是幽王時期。
所以無論從雅分析,還是從此詩的背景分析,以及從詩的內容分析,都可以推測出這首詩是諷刺周幽王的作品。你認同嗎?
詩經裡的雅分為大雅,小雅。“雅者,正也!”在此,正就是標準的意思。什麼是標準呢?周天子建立了強盛的王朝,他們的語言自然成為天下同意的“雅言”,相當於現在的普通話。他們歌唱的詩篇,自然就是“雅”了。
那麼,《詩經》“雅”的內容是什麼呢?簡單說,主要反映周王朝比較高階的貴族活動、軍國大事的問題。《詩大序》裡說,“《大雅》多為西周王室貴族的作品,主要歌頌周王室祖先乃至武王 、 宣王等之功績,有些詩篇也反映了厲王 、幽王的暴虐昏亂及其統治危機。”
那麼這篇《召旻》說的是什麼呢?就是周幽王的暴政。
2、《召旻》這首詩的背景分析《大雅·召旻》是《詩經·大雅》的什篇之一,有11篇,此詩與《小雅·節南山》、《小雅·正月》、《小雅·十月之交》、《小雅·雨無正》、《小雅·小旻》和《大雅·召旻》等為同類作品。都說的周幽王。
公元前781年,周宣王去世後,幽王宮涅繼位,任用好利的虢石父執政,朝政腐敗激起華人怨恨。
公元前 779年,伐六濟之戎失敗;同時天災頻仍,周朝統治內外交困。引致西周滅亡的導火線是幽王廢掉正後申侯之女及太子宜臼,改以嬖寵美人褒姒為後,其子伯服(一作伯盤)為太子。宜臼逃奔申國,申侯聯合繒國和西方的犬戎進攻幽王。著名的周幽王“烽火戲諸侯”就來源與此。後來幽王與伯服均被犬戎殺死於戲(今陝西臨潼東)。
公元前771年,西周覆亡。幽王死後,申侯、魯侯、許文公等共立原太子宜臼於申,虢公翰又另立王子餘臣於攜(今地不詳),形成兩王並立。宜臼為避犬戎,遷都到洛邑,是為周平王。餘臣在公元前760年被晉文侯所殺。
歌者目睹這一切,痛心疾首,憂心如焚,唱出此歌。
3、《召旻》意義分析我們先來看看這首詩:
旻天疾威,天篤降喪。瘨我饑饉,民卒流亡。我居圉卒荒。天降罪罟,蟊賊內訌。昏椓靡共,潰潰回遹,實靖夷我邦。 皋皋訿々,曾不知其玷。兢兢業業,孔填不寧,我位孔貶。 如彼歲旱,草不潰茂,如彼棲苴。我相此邦,無不潰止。 維昔之富不如時,維今之疚不如茲。彼疏斯粺,胡不自替?職兄斯引。池之竭矣,不雲自頻。泉之竭矣,不雲自中。溥斯害矣,職兄斯弘,不烖我躬。 昔先王受命,有如召公,日闢國百里,今也日蹙國百里。於乎哀哉!維今之人,不尚有舊!詩裡的內容和意思如下:
老天暴虐難提防,接二連三降災荒。饑饉遍地災情重,十室九空盡流亡。國土荒蕪生榛莽。天降罪網真嚴重,蟊賊相爭起內訌。讒言亂政職不供,昏憒邪僻肆逞兇,想把國家來斷送。欺詐攻擊心藏奸,卻不自知有汙點。君子兢兢又業業,對此早就心不安,可惜職位太低賤。好比干旱年頭到,地裡百草不豐茂,像那枯草歪又倒。看看國家這個樣,崩潰滅亡免不了。昔日富裕今日窮,時弊莫如此地兇。人吃粗糧他白米,何不退後居朝中?情況越來越嚴重。池水枯竭非一天,豈不開始在邊沿?泉水枯竭源頭斷,豈不開始在中間?這場禍害太普遍,這種情況在發展,難道我不受災難?先王受命昔為君,有像召公輔佐臣。當初日闢百里地,如今國土日受損。可嘆可悲真痛心!不知如今滿朝人,是否還有舊忠臣?1、詩中的第一二段,“旻天疾威,天篤降喪。”悲呼老天暴虐難當,不斷降下災禍,說完老天爺,“天降罪罟”義同上章的“天篤降喪”,變易其詞反覆陳說老天不仁,當然仍是意在斥王。因為國王昏庸暴虐,天就會降下各種自然災害;“潰潰回遹,實靖夷我邦。”說這是要把我們好好一個國家給葬送掉啊!從指責王的種種暴行來看,我們分析一下,就可以得知說的是周幽王。
2、第六段“池之竭矣,不雲自頻。泉之竭矣,不雲自中。”清代陳奐《詩毛氏傳疏》以為“池竭喻王政之亂由外無賢臣,泉竭喻王政之亂由內無賢妃”,可備一說。這數句用意一如《大雅·蕩》末章“顛沛之揭,枝葉未有害,本實先撥”(大樹推倒橫在地,枝葉暫時沒損傷,但是根斷終枯死)數句,告戒幽王當懸崖勒馬,迷途知返,否則小禍積大禍,小難變大難,國家終將覆亡。
3、詩裡面的最後一句,“昔先王受命,有如召公,日闢國百里”先王:指武王、成王。召(shào)公:周武王、成王時的大臣,國風裡召南的召公。《毛詩序》以為是“凡伯刺幽王大壞也”,說明是幽王時期。
所以無論從雅分析,還是從此詩的背景分析,以及從詩的內容分析,都可以推測出這首詩是諷刺周幽王的作品。你認同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