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
北極和南極的海冰不同,主要是因為它們的地理位置不同。北極是一個半封閉的海洋,幾乎完全被陸地包圍。因此,在北極形成的海冰不像南極的海冰那樣流動。儘管海冰在北極盆地周圍移動,但它往往停留在寒冷的北極水域。絮體更容易聚合,或互相碰撞,堆積成厚厚的山脊,這些匯聚的浮冰使北極的冰更厚。
脊冰的存在及其較長的生命週期導致了冰在夏季融化過程中停留的時間更長。因此,一些北極海冰在夏季仍然存在,並在第二年秋季繼續生長。在冬季存在的1500萬平方公里(580萬平方英里)的海冰中,平均700萬平方公里(270萬平方英里)仍處於夏季融化季節的末期。
南極幾乎是與北極相對的一個地理位置,因為南極是一個被海洋包圍的陸地。開闊的海洋允許形成的海冰更自由地移動,從而產生更高的漂移速度。然而,南極海冰形成海脊的頻率遠低於北極海冰。另外,由於北面沒有陸地邊界,海冰可以自由地向北漂浮到溫暖的水域,最終在那裡融化。結果,南極冬季形成的海冰幾乎全部在夏季融化。冬季,海冰覆蓋的海洋麵積高達1800萬平方公里(690萬平方英里),但到夏末,海冰僅存約300萬平方公里(110萬平方英里)。
因為海冰在南極的停留時間不像在北極那樣長,所以沒有機會像北極海冰那樣厚。雖然這兩個地區的厚度差別很大,但南極冰層通常厚1至2米(3至6英尺),而北極大部分地區被2至3米(6至9英尺)厚的海冰覆蓋。一些北極地區覆蓋著4到5米(12到15英尺)厚的冰。
以上圖片揭示了海冰的另一個顯著差異。南極最大海冰的形狀大致對稱於北極,形成一個圍繞南極的圓圈。相比之下,北極地區是不對稱的,有些經度的冰比其他經度的多。例如,加拿大東海岸的海冰延伸至紐芬蘭以南至北緯50度,俄羅斯東海岸的海冰延伸至北緯38度左右的中國渤海灣。相反,在西歐,北緯70度的挪威北部海岸(比紐芬蘭或日本北緯2000公里或1243英里)通常保持無冰狀態。洋流和風解釋了這些差異。
在南極,洋流和風傾向於不間斷地從西向東繞著大陸流動,就像一道屏障,阻擋了北面溫暖的空氣和水。相比之下,由於洋流的流動方式,大西洋以北的北極地區對南方溫暖的水域開放。這些溫暖的海水可以流入北極,阻止北大西洋海冰的形成。加拿大和俄羅斯東部沿海的水域受到來自西部的冷空氣的影響。加拿大東部海岸也受到向南流動的冷水流的補給,這使得海冰更容易生長。
由於北冰洋大部分被冰覆蓋,被陸地包圍,降水相對較少。降雪量很低,除了靠近冰緣。然而,南極洲完全被海洋包圍,所以更容易獲得水分。南極海冰往往被較厚的雪覆蓋,積雪可能累積到雪的重量將冰推到海平面以下,導致雪被鹹水淹沒。
由於南極大陸的緣故,南極海冰沒有到達南極,只延伸到南緯75度左右(羅斯海和威德爾海)。然而,北極海冰可以一直延伸到北極。與低緯度地區相比,北極海冰表面接受的太陽能更少,因為太Sunny線的入射角度更為斜角。
來自太平洋以及俄羅斯和加拿大的幾條河流的水為北冰洋提供了更新鮮、密度更低的水。因此北冰洋在表層附近有一層寒冷的淡水,下面有更溫暖、更鹹的海水。這種寒冷的淡水層通常允許北極比南極更多的冰生長。
北極和南極海冰的範圍每年都有相當大的變化。月平均面積每年的月平均值相差可達100萬平方公里(386102平方英里)。在某些月份,南極冰層範圍的趨勢在95%的水平上有統計學意義,儘管很小。
根據科學測量,北極夏季海冰的厚度和範圍在過去30年裡都顯示出了急劇的下降。這與北極變暖的觀測結果相符。這一趨勢是極地地區氣候變化的一個主要跡象,可能是全球變暖影響的一個指標。
地理
北極和南極的海冰不同,主要是因為它們的地理位置不同。北極是一個半封閉的海洋,幾乎完全被陸地包圍。因此,在北極形成的海冰不像南極的海冰那樣流動。儘管海冰在北極盆地周圍移動,但它往往停留在寒冷的北極水域。絮體更容易聚合,或互相碰撞,堆積成厚厚的山脊,這些匯聚的浮冰使北極的冰更厚。
脊冰的存在及其較長的生命週期導致了冰在夏季融化過程中停留的時間更長。因此,一些北極海冰在夏季仍然存在,並在第二年秋季繼續生長。在冬季存在的1500萬平方公里(580萬平方英里)的海冰中,平均700萬平方公里(270萬平方英里)仍處於夏季融化季節的末期。
南極幾乎是與北極相對的一個地理位置,因為南極是一個被海洋包圍的陸地。開闊的海洋允許形成的海冰更自由地移動,從而產生更高的漂移速度。然而,南極海冰形成海脊的頻率遠低於北極海冰。另外,由於北面沒有陸地邊界,海冰可以自由地向北漂浮到溫暖的水域,最終在那裡融化。結果,南極冬季形成的海冰幾乎全部在夏季融化。冬季,海冰覆蓋的海洋麵積高達1800萬平方公里(690萬平方英里),但到夏末,海冰僅存約300萬平方公里(110萬平方英里)。
圖注:這些影象利用衛星獲取的海冰濃度資料顯示了1979年至2000年3月和9月北極和南極海冰的平均最小和最大值。南半球和北半球的季節正好相反;南半球在2月份達到夏季最低值,而北半球在9月份達到夏季最低值。北半球影象中心的黑圈是由於北極衛星覆蓋範圍的限制而缺乏資料的區域。)厚度因為海冰在南極的停留時間不像在北極那樣長,所以沒有機會像北極海冰那樣厚。雖然這兩個地區的厚度差別很大,但南極冰層通常厚1至2米(3至6英尺),而北極大部分地區被2至3米(6至9英尺)厚的海冰覆蓋。一些北極地區覆蓋著4到5米(12到15英尺)厚的冰。
冰層範圍模式以上圖片揭示了海冰的另一個顯著差異。南極最大海冰的形狀大致對稱於北極,形成一個圍繞南極的圓圈。相比之下,北極地區是不對稱的,有些經度的冰比其他經度的多。例如,加拿大東海岸的海冰延伸至紐芬蘭以南至北緯50度,俄羅斯東海岸的海冰延伸至北緯38度左右的中國渤海灣。相反,在西歐,北緯70度的挪威北部海岸(比紐芬蘭或日本北緯2000公里或1243英里)通常保持無冰狀態。洋流和風解釋了這些差異。
在南極,洋流和風傾向於不間斷地從西向東繞著大陸流動,就像一道屏障,阻擋了北面溫暖的空氣和水。相比之下,由於洋流的流動方式,大西洋以北的北極地區對南方溫暖的水域開放。這些溫暖的海水可以流入北極,阻止北大西洋海冰的形成。加拿大和俄羅斯東部沿海的水域受到來自西部的冷空氣的影響。加拿大東部海岸也受到向南流動的冷水流的補給,這使得海冰更容易生長。
海冰上的積雪由於北冰洋大部分被冰覆蓋,被陸地包圍,降水相對較少。降雪量很低,除了靠近冰緣。然而,南極洲完全被海洋包圍,所以更容易獲得水分。南極海冰往往被較厚的雪覆蓋,積雪可能累積到雪的重量將冰推到海平面以下,導致雪被鹹水淹沒。
其他差異由於南極大陸的緣故,南極海冰沒有到達南極,只延伸到南緯75度左右(羅斯海和威德爾海)。然而,北極海冰可以一直延伸到北極。與低緯度地區相比,北極海冰表面接受的太陽能更少,因為太Sunny線的入射角度更為斜角。
來自太平洋以及俄羅斯和加拿大的幾條河流的水為北冰洋提供了更新鮮、密度更低的水。因此北冰洋在表層附近有一層寒冷的淡水,下面有更溫暖、更鹹的海水。這種寒冷的淡水層通常允許北極比南極更多的冰生長。
範圍的變化北極和南極海冰的範圍每年都有相當大的變化。月平均面積每年的月平均值相差可達100萬平方公里(386102平方英里)。在某些月份,南極冰層範圍的趨勢在95%的水平上有統計學意義,儘管很小。
根據科學測量,北極夏季海冰的厚度和範圍在過去30年裡都顯示出了急劇的下降。這與北極變暖的觀測結果相符。這一趨勢是極地地區氣候變化的一個主要跡象,可能是全球變暖影響的一個指標。
上圖:1978-2013年南極海冰總範圍,來自SMMR和SSM/I-SSMIS的海冰趨勢和氣候,NASA團隊演算法。上圖:1978-2013年北極海冰總範圍,來自SMMR和SSM/I-SSMIS的海冰趨勢和氣候,NASA團隊演算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