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5
回覆列表
  • 1 # 九九制會大健康

    一、飲食養生

    古人認為,合理飲食可以調養精氣,糾正臟腑陰陽之偏,防治疾病,延年益壽。故飲食既要注意“博食”即以“五穀為養、五果為助、五畜為益、五菜為充”,又要重視五味調和,否則,會因營養失衡、體質偏頗、五臟六腑功能失調而致病。

    二、經絡養生

    經絡是遍佈人體全身的“網路”系統,它控制著血和氣的執行流動,以保證各組織系統的正常功能。《黃帝內經》說,經絡具有決生死、處百病、調虛實之作用。古代養生學家認為,疏通經絡可作為攝生的重要措施,而最簡便的方法就是經常刺激、按摩、針灸三個重要穴位即合谷穴、內關穴和足三里穴。合谷穴可以防治顏面及五官方面的疾病,內關穴有助於防治心臟疾患,足三里穴則對預防五臟六腑特別是消化系統的疾病最有效。

    三、固精養生

    古人認為,精血是人體營養物質中的精華部分,是生命的物質基礎,五臟六腑得精血的供養,才能保持其正常功能。如性慾無節,精血虧損過多,就會造成身體虛弱、病變百出、減損壽命。而保養陰精則可延緩衰老。

    四、順時養生

    古人認為,天有四時氣候的不同變化,地上萬物有生、長、收、藏之規律,人體亦不例外。因此,古人從衣食住行等方面提出了順時養生法。人的五臟六腑、陰陽氣血的執行必須與四時相適應,不可反其道而行之。因時制宜地調節自己的生活行為,有助於健體防病,否則,逆春氣易傷肝,逆夏氣易傷心,逆秋氣易傷肺,逆冬氣易傷腎。

    五、減毒養生

    古人認為,人若喜怒無常則會導致體內陰陽、氣血失調。勞累過度會損傷脾氣,傷於飲食則生溼、熱、痰濁。冒犯六淫,傷之外邪則百病叢生。這種致病因素被人體視為“毒”,因此提出以“減毒”來保全真氣的養生之道。而透過飲食調理、服用藥物及其它措施,減少體內積聚之毒,可免生疾患,防止早衰,進而延年益壽。

    六、靜神養生靜神在傳統養生學中佔有重要地位。古人認為,神是生命活動的主宰,保持神氣清靜,心理平穩,可保養元氣,使五臟安和,並有助於預防疾病、增進健康和延年益壽。反之則怒傷肝、喜傷心、憂傷肺、恐傷腎,以至誘發種種身心疾患。

    七、修身養生

    古人認為,凡追求健康長壽者首先要從修身養性做起。平日應排除各種妄念,多說好話、多行善事。古醫家孟說雲:“若能保身養情者,常須善言莫離口”,“口有善言,又當身行善事”。孫思邈則說:“心誠意正思慮除,順理修身去煩惱。”養成良好品行,常做有利於他人的事,可使自己心胸開闊、心情愉悅。

    八、調氣養生

    古人認為,人體元氣有化生、推動與固攝血液,溫養全身組織,抵抗病邪,增強臟腑功能之作用。營養失衡、勞逸失當、情志失調、病邪夾擊等諸多因素,可導致元氣的虛、陷、滯、逆等症候,進而使機體發生病理性變化。調氣養生法主張透過慎起居、順四時、戒過勞、防過逸、調飲食、和五味、調七情、省言語、習吐納、行導引等一系列措施來調養元氣、祛病延年。

    九、進補養生

    傳統醫學十分推崇用滋補藥物調理陰陽、補益臟腑、滋養精血。合理進補可以強身、防病、祛病。但進補既要辯證,又要適量,還應考慮順應四時。服用補藥時,如系入肺藥,在秋季較合適;如系溫補藥,則在冬季比較適宜。

  • 2 # 中醫聖方

    養生方法很多。

    1、運動養生。

    運動養生最好是做慢運動,如散步、打太極拳、瑜伽、游泳、打坐、站樁等這些靜中有動,緩慢柔和的運動方式更符合人體的健康,符合人的心理、生理的正常執行狀態,使人體氣血暢通。通,則百病不生,生理機能旺盛。

    2、心理養生。

    一個人的心理是否健康,直接會影響到生理上的功能。心理健康主要是道德修養、心態平衡。一個修養好,道德情操高尚的人,在生活中就能經常保持平和的心態,有益於生理功能上的平衡健康。現代人由於生活節奏緊張,造成了精神緊張,長此以往,人就會處於疲勞的亞健康狀態。中醫講究調理身心健康是治病養生的基礎

    3、音樂與讀書養生。

    音樂可以減輕疲勞感,減輕我們的壓力和焦慮,起到鎮靜、舒緩的效果。讓我們忘記一切煩惱,使心靈獲得寧靜和愉悅,對我們的健康也有著意想不到的好處。

    4、藥物食材養生。

    這個要學會分清自己的身體屬性,是寒還是熱,是實還是虛,是陰虛還是陽虛,一些最基本的中醫辯證知識。這樣才不會讓身體出現偏頗,適得其反。

    任何一種養生都不要過度,要勞逸相結合,也不要偏信輕信。適合自己的才是最好的。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歌詞帶自由綻放在美麗天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