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無塵有心

    應該嚴查高職稱,因為很多晉了級的不帶晉級課程,改帶副科,只有嚴查高職稱,晉級課程和所代課程一致才有高職稱,主科工資也要調整,語文和音樂美術課程一樣,誰想帶語文,上課累,有作業,還要當班主任!副科不一樣,作業少,沒檢查,沒考核!活多活少一樣錢,誰吃飽撐著幹主科!再說家長有幾個反映學校音樂沒教好的?所以職稱改革不單單是提高高職稱比例,還要考慮實際代課,主科副科即使是副科也要有個檢查標準吧!不然天天聽聽歌~看看自習~所以不解決工資問題,相對公平問題等等質量想提高?難

  • 2 # 佩玉的爸爸

    老師的職稱問題已經讓很多人傷心傷心加痛苦加難過。

    大多是老師最期望的職稱或者工資收入方面仍然是從自己的交流來進行,工作能力是一個不可衡量的問題,很多老師工作多少年之後,培養的孩子都成了人才,但是在當時的教學成績中卻不見得是一個優秀的老師。

    10年樹木百年樹人,這是一個大家都知道的問題,我們的教育評價體系把這個過程簡化成了分數,所以老師在教學過程中必須重視自己的分數,否則的話,自己的職稱收入以及各種獎勵榮譽都會受到影響,這就是教育目前存在的一個現狀問題。

    目前的職稱主要是以評比為主,評比的過程中需要提供一系列的證書,而這些證書的背後卻有著許多不可告人的秘密,因此對於老師來講,普通老師希望公平,希望按照教齡這一個最簡單的準則來實現職稱晉升是有很大的願望的。

    法規想法,雖然理論是非常好的,夢想也是非常理想的,結果呢?那是不可能的,或許全國的老師都呼籲起來之後,有可能會實現按照年限進行支撐的一種想法。

    我也期盼著按照互動來進行,職稱的晉升。

  • 3 # 一縷正義的光芒

    教師職稱是官方對所有從教者最權威的評價和認可方式,應該能全方位多層次體現教師的綜合素養,僅僅從教齡和教學能力考察認定是不全面的。個人以為,教師職稱應當從以下幾個角度考評。

    1.師德。這才是教師職稱評定中最重要最不可或缺的元素,教師的職責是教書育人,他們的一言一行都在潛移默化的深刻影響著學生的健康成長。從某種意義上說,高尚的師德甚至比教師的學識能力更重要。但是,長期以來的職稱評定政策表面看起來也很重視師德方面的考核,但是因師德評價的彈性空間太大,師德考察往往淪為形式。所以,才會出現了猥褻學生的高階教師,才會出現了瘋狂補課撈錢的高水平教師。

    2.學識淵博能力非凡。淵博的學識是教師的必備素養之一,作為一名專業教師,僅僅具備本學科的知識是遠遠不夠的,因為各學科之間的知識往往是相互聯絡相互滲透的,只有樹立活到老學到老的理念,不斷加強充電學習,才能適應日益發展更新的教育形勢,才能勝任不斷變化的課堂。教師的教學能力並不是單純看那些榮譽證書,更不是看學生的考試成績(具體評價方式值得認真研究),因為那些東西都不夠客觀,而且容易引發學校內部的矛盾,造成唯證書論的錯誤職稱理念。我們的職稱恰恰忽略了這一點,所以,才會出現了投機取巧者在職稱評定中大顯身手,好多默默無聞教學紮實深受學生喜愛的老黃牛老師卻一直靠邊站。

    3.教齡。按教齡評定職稱,並不是論資排輩,而是體現國家對教師長期從教的認可和肯定,因為並不是所有的老師都能堅守講臺30年,應該提高教齡分的比重(但是好多地方卻把教師的教齡20年封頂,這的確是奇葩的規定)尤其是那些長期紮根農村學校的基層教師,他們把自己的一生都獻給了祖國的基層教育事業,如果沒有他們,就沒有今天農村教育的嶄新面貌。讓那些在農村一線工作滿20或30年的老師直接評聘高階職稱是廣大農村教師的強烈呼聲,也是他們一點微不足道的要求。

    4.其他。如班主任工作(班主任是學校最辛苦的工作,應該適當體現,但是現在的比重超高,讓非班主任老師基本絕望),如承擔的教學任務要達到平均工作量(那些象徵性帶幾節課的有關人員應該被限制),要嚴格遵守考勤制度(人人都會有私事,但是教學才是本職工作,每學期請假超過一定期限的老師應該被限制),論文論著課題(都可以作為參考,但是稽核一定要嚴格,目前好多學校負責職稱的工作人員缺乏最基本的鑑定嘗試,假刊物也能矇混過關,假課題也能加分,造假盛行導致新的不公平)。

  • 4 # 小韭菜看鋸

    從給領導送禮多少來評,不送禮上哪裡評優樹先?不送禮行,成績得特別突出(能累死你),送上禮,有點成績就行。潛規則,哪個老師都知道,評上優樹上先才能聘上職稱,還得有名額。所以,不申報,不參評是當老師的最高境界,你會發現,工作很有幸福感。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歌詞中有“…你的照片”,歌手是男低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