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金牌小書童
-
2 # 胸懷寬廣
這個話題,我有點發言權。
我不喜歡暴力,當班主任,也不打罵學生,我認為,老師不能用道理來引導學生,就沒什麼更好的辦法了。因為能和學生和諧相處,在經常性的問卷調查中,我總是能獲得好評。
一切的改變,始於學衡水。加強學生管理,強化政教工作。學校制訂了嚴格的學生管理條例,採用扣分制度,多方面考查監督學生。一個年級就可能“勸退”上百名學生。於是,“嚴”字當頭,老師手中有了扣分的尚方寶劍,學生害怕了。方方面面的嚴打緊追,把學生逼向課堂學習。接著就是學習管理上的強化,時間也被排了序,消滅一切可能的浪費,學生便成為上了發條的馬蹄表,按節奏不停地運轉。最終,成績成了最有力的話語權。
也許是我性格不夠強大,也許我認識比較落後,在當班主任的過程中,不願意輕意勸退學生。既然不能消滅落後分子,班級成績肯定會受影響。於是多次受到各級領導批評,認為我對學生太“仁慈”,不夠嚴厲。我也做過多次反思,總不能戰勝自己。
事實上,我覺得和之前相比,已經變得夠兇暴了。比如,凡事失去了耐心,總以為“條例”能夠解決一切問題,動不動就上綱上線,拿扣分說事。每次班會,也是批評多過表揚,嚴肅多過活潑。總感覺自己生活在煩躁之中,總以為自己的學生不夠自覺,不能理解我。這種改變使我痛苦,能感覺到自己在漸漸地扭曲變形,眼中常是憤怒而非慈祥,口裡常吐冰霜而非和風,最怕接年級組和政教處的電話,是不是哪個學生又“犯規”了?儘管如此,還是不能符合學校對學生的管理要求,是一個“不上進”的班主任。
教育學生,本來應該是“溫柔”的,這是教育的本質。但是,學校處在競爭的大環境下,成績中的每一分,都是像榨油那樣從學生身上擠出來的。人的伸縮性很大,沒壓力情況下產生惰性很容易,管得緊了,就可能多學幾分鐘,就可能多得幾分。自古“慈不掌兵”,像我這樣的班主任,根本就不能適應現代教育的嚴格制度,當下去只能害了學生。
學生很聰明,你對他狠,他就可能夾起尾巴老老實實學習,你若寬鬆,你就是他的突破口,就是他的避風港,你這科成績就別想好。若是班主任,你這個班的成績也別想好。這是我痛苦反思的結論,也是我工作不愉快的癥結,也是我做人的矛盾所在。
對學生“溫柔”,未必能夠得到理解和回報,但失去的肯定是成績和榮譽。沒辦法,環境使然,現實如此,雖然不情願,也只能放棄“溫柔”。
回覆列表
教育學生,能“溫柔”點兒嗎?
我怎麼看?應該是以一種當年大臣們看晉惠帝的眼光來看吧。
當然,這並不是惡意嘲諷,只是稍作借用,說這話的人當然沒有疑惑餓死的百姓“何不食肉糜”的晉惠帝傻,但這種缺乏對事物全面認知的狀態是一樣的。
很多時候我們看到的學校教育學生太過簡單粗暴,只是有人願意讓我們看到的,而非全部。比如最近很火的貴州黔東南三穗縣,某中學老師提水桶在校門口給女學生卸妝這件事。
雖然大家也都承認學校的初衷是好的,但在很多人眼中,這就是教育學生不夠“溫柔”的典型。一個男老師,用同一個毛巾給女學生挨個卸妝,看影片動作,如果是攤上自家孩子,一定是心疼至極,太簡單粗暴了!
但事實呢?
根據校方迴應,這是多次引導無效之後的無奈之舉。我們對學生的教育當然是從溫柔開始的,但如果你的溫柔以待並沒有得到應有的迴應呢?該不該轉換思路和態度呢?是嘗試以更強硬的態度管教,還是選擇放棄教育?大家希望是哪一種?
類似的事情還有很多,比如山西某中學規定學生帶手機進校園,被發現的話手機一律銷燬,規定被曝到網上後,也不乏指責,說為什麼不能引導學生合理的使用手機,為什麼不能把手機交還給家長?為什麼沒有使用這些看起來很溫柔的方法呢?——因為這些學校都已經用過了啊!在溫柔無效的情況下,學校才會不得已選擇粗暴!
我只能說,教育學生要“溫柔”一點,這句話本身沒錯,但需要放在更具體的情境下。比如我們教育學生,應該“先禮後兵”,最初應該溫柔,但若溫柔無效,也適當允許不夠溫柔的做法。
公眾和社會之所以認為教育學生應溫柔,其實本質上還是受很多新聞的影響,對學校不夠信任,總是覺得學校是“不教而誅”,一旦發現學生的錯誤就恨不得一棍子把學生打死!但大家理性想一想,學校這樣做有什麼好處?把學生都攆走?讓家長心生不滿?然後敗壞學校的名聲,讓自己招不到學生?
只希望大家對待教育問題,在足夠關注的同時,也能各方多一些溝通,多一些理解。社會對學校的教育,也應當溫柔一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