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森林鹿

    《洛神賦》和《長恨歌》,和其它大部分古典文學一樣,都被後人解讀(強加)了很多文字之外的政治寓意等。不理會這些寓意,單純說其中“描寫女性美貌”的部分,兩篇作品的對比是很有趣的。

    簡單來說,洛神賦的描寫是“似近而實遠”,長恨歌的描寫是“似遠而實近”。

    曹植在作品中,對洛神這個大美女從頭到腳細細刻畫一番,每個部位都攢詞句謳歌,似乎作者本人就站在洛神面前一寸一寸觀察過她,但整體的文風,仍然是在寫一位“女神”,可遠觀不可褻玩的那種。甚至他直接寫洛神與自己對話約歡,可還是沒有近切接觸感。

    原文節選:“(洛神)穠纖得衷,修短合度。肩若削成,腰如約素。延頸秀項,皓質呈露,芳澤無加,鉛華弗御。雲髻峨峨,修眉聯娟,丹唇外朗,皓齒內鮮。明眸善睞,靨輔承權,瓌姿豔逸,儀靜體閒。柔情綽態,媚於語言。……於是忽焉縱體,以遨以嬉。……餘情悅其淑美兮,心振盪而不怡。無良媒以接歡兮,託微波而通辭。願誠素之先達兮,解玉佩以要之……”

    《長恨歌》相反,白居易幾乎沒有直接寫過楊貴妃的體貌,髮髻怎麼樣,臉怎麼樣,三圍怎麼樣,這種工筆描畫是沒有的。他大量使用的是側面烘托、情景氣氛渲染,效果極具挑逗性,幾乎可以歸為成人文學一類了……

    回眸一笑百媚生,六宮粉黛無顏色。

    春寒賜浴華清池,溫泉水滑洗凝脂。

    侍兒扶起嬌無力,始是新承恩澤時。

    雲鬢花顏金步搖,芙蓉帳暖度春宵。

    白寫了很多實物,類似於特寫鏡頭,讓讀者(觀眾)根據這些活色生香的特寫和大場景,自己去腦補關鍵情節,從而產生很紮實的代入感。

  • 2 # 層城鵷雛

    洛神是洛水之神,是一個仙女,自然風華絕代。楊貴妃是唐玄宗的寵妃,具有羞花之貌,且能歌善舞,乃是人間絕色。但是楊貴妃畢竟是人, 不及洛神之形象完美。曹植的《洛神賦》,講述了一個人神殊途的遺憾故事,白居易的《長恨歌》描寫了楊貴妃與唐玄宗的愛情悲歌。在我看來,曹植的文學才華要遠遠高於白居易,雖然曹植和白居易都是文學大家。

    曹植沒有見過洛神,白居易當然也不可能見過楊貴妃,所以他們對主人的描寫就全憑想象力。在兩篇經典的文學作品裡,洛神和楊貴妃的描寫有什麼不同呢?

    洛神與楊貴妃都是美女,為了描繪她們的美麗,曹植所採用的藝術手法更豐富,其採用了由遠到近的手法,“俯而未察,仰以殊觀”,採用了比喻的手法“翩若驚鴻,矯若遊龍,榮耀秋菊,華茂春松……”又採用了直接的容貌描寫,如“雲髻峨峨,修眉聯娟”,後面又有許多服飾,首飾,神情描寫,可以說描寫洛神的美非常全面,既有正面描寫,又有側面烘托,用詞華美,震爍古今。在《長恨歌》裡面,白居易讚頌楊貴妃的美只採用了側面烘托的手法,比如“後宮佳麗三千人,三千寵愛在一身”,描寫楊貴妃的容貌服飾動作神情都是一兩個詞語,遠遠不及《洛神賦》裡洛神的詳細描寫,這也證明了白居易的文采遠遠低於曹植。白居易用來比喻楊貴妃的美只有一句“梨花一枝春帶雨”,遠遠少於洛神的大量比喻描寫。

    《洛神賦》中的結局是人神殊途,依依不捨的離開,是“生離”,《長恨歌》裡的結局是“宛轉蛾眉馬前死”,是“死別”,更令人痛心惋惜。

    《洛神賦》重在描繪洛神的美麗,《長恨歌》重在講述美麗的愛情悲劇,兩篇文章的側重點雖然不同,但是都向我們展示了一個絕色的佳人來。

    樓閣玲瓏五雲起,翩若驚鴻,婉若游龍,凌波微步,鳴玉鸞以偕逝……

  • 3 # 大江東去187548464

    (洛神賦)與(長恨歌)都是描寫女人貌美的詞句,但二者的描述有很大區別…

    先說(洛神賦),是曹值描寫的自己的嫂子甄宓,是將一個美女子全身每一個部位及行走精確細緻的描述,真可謂是淋漓盡致,

    翩若驚鴻,婉若游龍,榮曜秋菊,華貌青松。

    彷彿兮輕雲之蔽月,飄飄兮流風之迴雪。

    皎若太陽昇朝霞,灼若芙蕖出綠波。體形飛鳥,飄忽若神,凌波微步,羅襪生塵。丹唇外朗,皓齒內鮮,明眸善睞,庵輔承權…當然,作品藝術離不開誇張。

    再說,(長恨歌)是由唐代大詩人白居易描寫的楊貴妃的美,只是寫的楊貴妃的豔媚及外形走路的概括,並沒有特別細微的描述…如,天生麗質難自棄,盡是君王看不足,回眸一笑百媚生,六宮粉黛無顏色。雲鬢花豔金步搖,芙蓉帳暖度春宵。春寒賜浴華清池,溫泉水滑洗凝脂…

    這個紅顏禍水最終也得到了應有的下場,杜甫曾說,明眸皓齒今何在,血汙遊魂歸不得。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莎士比亞愛情名言。著名點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