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Afczdgv

    邊塞詩常用的表達技巧,有用典、借代、對比、烘托、虛實結合、象徵、借景抒情、比喻、誇張等。 用典 用典,也就是用事,是一種修辭手法。引用古籍中的故事,或詞句,為用典。可以豐富而含蓄地表達有關的內容和思想。 表達效果:使詩歌內容凝練,含義深刻。 出 塞 王昌齡 秦時明月漢時關, 萬里長征人未還。 但使龍城飛將在, 不教胡馬度陰山。 【賞析】“但使龍城飛將在,不教胡馬度陰山”,直接抒發了邊防士卒鞏固邊防的願望和保衛國家的壯志。有人說龍城是指打到龍城的衛青,上寫有“青至龍城,斬首虜數百”;也有人說龍城是指轉戰千里,路過龍城的李陵,寫李陵引兵東南,循故龍城道行四五日,抵大澤葭葦中,虜從上風縱火,陵亦令軍中縱火以自救。假如有龍城飛將那樣的猛將,敵人的馬隊就不會度過陰山。這兩句化用“龍城飛將”的典故,寫得意在言外。意思就是說:由於朝廷用人不當,使將帥不得其人,才造成了烽火長燃、徵人不還的局面。 2.借代表達效果:借代的修辭效果可以用十六字概括:以簡代繁,以實代虛,以奇代凡,以事代情。隴西行四首·其二陳陶誓掃匈奴不顧身,五千貂錦喪胡塵。可憐無定河邊骨,猶是春閨夢裡人! 【賞析】貂錦,漢代羽林軍穿錦衣貂裘,這裡借指精銳部隊。部隊如此精良,戰死者達五千之眾,足見戰鬥之激烈和傷亡之慘重。用胡塵代指胡人的土地。3.對比對比是把兩個相反、相對的事物或同一事物相反、相對的兩個方面放在一起,用比較的方法加以描述或說明,這種寫作手法叫對比,也叫對照。邊塞詩中的對比手法則多為將軍和士兵遭遇的對比,帝王功業和百姓苦難的對比,當然也有環境描寫的對比。表達效果:透過對比,使中心主旨的表達更為鮮明。涼州詞王翰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飲琵琶馬上催。醉臥沙場君莫笑,古來征戰幾人回?秦中花鳥已應闌,塞外風沙猶自寒夜聽胡笳折楊柳, 教人意氣憶長安。 4.烘托表達效果:邊塞詩中烘托手法大多為用環境描寫來烘托戰場的慘烈、艱苦或者軍情的緊急。從軍行(其五)王昌齡大漠風塵日色昏,紅旗半卷出轅門。【賞析】詩的一、二句“大漠風塵日色昏,紅旗半卷出轅門”,採用倒裝的句式,描繪了戍邊部隊奉命開拔及行軍途中的情景。“大漠風塵日色昏”並不是指天色已晚,而是指風沙遮天蔽日。但這不光表現氣候的暴烈,它作為一種背景出現,還自然對軍事形勢起著烘托、暗示的作用。在這種情勢下,唐軍不是轅門緊閉,被動防守,而是主動出征。為了減少風的強大阻力,加快行軍速度,戰士們半卷著紅旗,向前挺進。這兩句於“大漠風塵”之中,渲染紅旗指引的一支勁旅,好像不是自然界在逞威,而是這支軍隊卷塵挾風,如一柄利劍,直指敵營。這就把讀者的心絃扣得緊緊的,讓人感到一場惡戰已迫在眉睫。這支橫行大漠的健兒,將要演出一種驚心動魄的場面。5.虛實結合表達效果:運用想象,拓展詩歌內容,形成時空對比。涼州詞(其一)張籍邊城暮雨雁飛低,蘆筍初生漸欲齊。無數鈴聲遙過磧,應馱白練到安西。鳳林關裡水東流,白草黃榆六十秋。邊將皆承主恩澤,無人解道取涼州。 【賞析】第三句“無數鈴聲遙過磧”,寫的是在沙漠上級緩行進的一隊馱運貨物的駱駝,但句中卻並沒有出現駱駝和押運人員的形象,只有從沙漠上遙遙傳來的絡繹不絕的駝鈴聲。這是虛實結合、以聲傳影,因聲見形的妙用。一列長長的駱駝隊遠遠的走過沙漠,駝鈴發出悅耳的聲響,使人不由的想起往日絲綢之路的繁榮景象,而現在的安西都護府轄境為吐蕃控制,駱駝商隊再不能到達安西了。抒發了由對唐王朝落寞衰微的無奈而產生的辛酸沉痛之情。6.直抒胸臆表達效果:直接表達情感,真切強烈,震動人心。從軍行楊炯烽火照西京,心中自不平。牙璋辭鳳闕,鐵騎繞龍城。雪暗凋旗畫,風多雜鼓聲。寧為百夫長,勝作一書生。【賞析】詩的尾聯:“寧為百夫長,勝作一書生。”直接抒發從戎書生保邊衛國的壯志豪情。艱苦激烈的戰鬥,更增添了他對這種不平凡的生活的熱愛,寧願做個下級軍官馳騁沙場,為保衛邊疆而戰,也不願作置身書齋的書生。表達了詩人忠貞的報國之心。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前幾句歌詞大概是:丟掉煩惱,丟書包。丟掉外套再丟衣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