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曉婷影視

    昨天看了幾部電影其中就有《這個男人來自地球》由於自己是個小導演一直在找錢拍小成本的電影,所以研究小成本電影就成了自己的一個必修課。

    看過很多小成本的作品,比如《活埋》《狙擊之牆》然後又看了《這個男人來自地球》。

    簡單的聊聊吧。

    但從劇本上來講,這是一部非常優秀的劇本,邏輯清晰,對白嚴禁,人物性格鮮明,最關鍵它在一個相對單一的空間裡進行。這個空間就是約翰的家裡。這個劇本絕對可以在大多數電影節環節裡拿到最佳劇本獎。

    單一場景最大的問題大家都明白就是單調,所以在好萊塢商業電影當中,基本上都是小場次,多場次,把場次儘量做多,一部劇本最少場次在90場以上,平均下來都能到一分鐘一場的樣子。有些剪輯優秀節奏飛快的電影的場次甚至能到150-250場,就是為了不讓觀眾睡著。

    《這個男人來自地球》的劇本場景過於單一,這就非常考驗功力了,這種考驗第一是對於劇作的考量,第二是對於導演排程的考量。

    如何打破固定畫面穩定的構圖,營造緊張感?

    我們看到第一場排程戲,他們進屋開始,房間十分侷促,如果所有角色都坐定進行對話的情況下,會早晨嚴重的固態平衡,讓整個畫面趨於穩定,在這種環境下,導演找到了最好的解決方案。那就是始終保持有人在走動或者運動,打破這種均衡,同時製造不安全感和緊張感,於是在這個侷促的環境當中,我們也能感受導演營造的不安全感。

    如何打破場景單調的問題?

    導演可用的環境十分有限,於是他將外部環境多方位細緻的分切利用,簡直是寸土寸金的節奏,主要的外環境就是房外,車前,門前,次臥。只有這幾個環境,所以在處理上尋找新穎的角度才能體現出場景切換的意義。

    其次我們來講講故事本身。

    故事本身所營造的衝突點,隱藏的比較神,但卻也是符合編劇理論的。

    這個電影的最終戲劇任務其實是解開到底約翰是不是活了那麼久。在電影節奏當中。

    第一幕

    介紹自己事情的前因後果。

    然後由黑人博士觸發第一次事件,約翰說出自己的故事過渡到第二幕。

    第一幕催化劑:約翰要不辭而別。

    約翰承認了自己14000歲的事實。

    爭辯時間:幾個博士開始覺得不可思議不接受到約翰在跟大家解決疑問。

    第二幕銜接點:其中一個哥們覺得約翰瘋了,打電話去叫來一個心理學教授。

    B故事開啟:約翰跟短髮女人的愛情故事開始。

    遊戲時間:大家開心的暢想14000年以來約翰的一些故事。

    中點(壞蛋逼近):心理學家到來。

    一無所有:心理學家喪偶正在難過,聽到了約翰竟然活了14000歲無法接受。

    靈魂黑夜:約翰承認自己就是耶穌,直接打破了眾人的宗教信仰和眾多價值觀。

    第三幕

    轉折點:約翰意識到事態變得不可控,於是按照大家能接收的方式去告訴大家騙了大家。

    結局:心理學家聽到了約翰在房間外邊跟短髮女生講的關於60年前的故事,原來約翰是心理學家的親生父親。心理學家不能接受心臟病發而死。

    終場畫面:短髮女人選擇追隨約翰而去,進行下一次的漂泊。

    整部影片基本是由對話組成,最為緊張的一幕也不過是格魯伯拔出一把道具槍的一刻。一間房子、八個人便已經足以撐起這樣一部貫穿千萬年人類歷史、同時又做到發人深省這一點的作品。在電影這一媒介中,以近乎話劇的規制來完成創作不啻於為自己戴上了一副沉重的鐐銬,在剝離了一切特效、蒙太奇、華麗的剪下之後,還能抓住觀眾注意力、讓他們陷入深深的思考,便只有靠出眾的劇情設定以及演員優秀的演出了。在扮演奧德曼的大衛•李•史密斯(David Lee Smith)那溫柔的面容中,我們似乎可以看到一個更近凡塵的基督,而當格魯伯指責他依靠吸收他人生命維持永生之時,奧德曼那陰沉的表情又像極了現代版的德古拉伯爵。

    不知比克斯比是否在病榻上看到了耶穌,又或者死神在側的最後一段人生時光讓他通透地看到了整個人類的歷史,總而言之,這個故事有著太多太多值得我們去思考的東西。也許永生對於我們每一個人都是一個永不可即的夢想,但也許對於奧德曼這個得到了永恆生命的人而言,這個世界上最為珍貴的,也仍然是與你我別無不同的,來自他人的感情。而這份感情,也可以讓我們在短暫的生命中,感受到時間的永恆。

    在對於時間的主觀感受上,我們總是平等的,不是嗎。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劉德華唱的一首歌曾經年少愛追夢是什麼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