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真正鱷魚不哭
-
2 # 王司徒軍武百科
自鍛破片(SFF,Self-forging fragment warhead)是爆炸成型彈丸(EFP,Explosively formed penetrator)的一種早期構型,也可以歸納進爆炸成型彈丸中。
因為現代的爆炸成型彈丸已經不僅僅透過錐形空心裝藥這種粗陋的方式製造自鍛破片攻擊,所以不適宜於再進行粗淺一攬子定義。
自鍛破片結構很簡單,其實也可以理解為空心裝藥破甲彈,一般稱之為HEAT戰鬥部(High-explosive anti-tank),是一種非常高效的反裝甲戰鬥部。
常見的如RPG火箭筒、反坦克導彈、反坦克雷、坦克破甲彈、末敏彈、槍榴彈等等,很多反裝甲武器都採用了SFF技術,利用錐形空心聚能裝藥和自鍛破片攻擊裝甲。
這種技術優點在於,HEAT依靠的是接觸爆炸後產生的金屬自鍛破片殺傷,所以威力大小僅與自鍛破片的質量以及爆炸裝藥的大小相關聯,不像其它穿甲彈那樣需要考慮距離、角度等因素。
不同於普通的硬芯穿甲彈和硬頭穿甲彈,HEAT的自鍛破片僅僅是個圓形或錐形、杯形的金屬板,這種構造乍看根本就沒有穿甲的能力,但這恰恰是它“自鍛”的由來,也是它穿甲的奧秘。
HEAT的錐形空心聚能裝藥其實很好理解,就是定向爆破原理,它利用了塑形的戰鬥部裝藥,造成彈藥朝著一個方向爆炸,從而將絕大部分能量推向前方。
但是,光能朝著一個地方噴發還是起不到大作用,對付厚重的裝甲需要“硬碰硬”,所以人們在錐形裝藥前面安了個合金的金屬板,這就是自鍛破片。
當HEAT爆炸時,金屬板首當其衝遭遇定向爆破,它會瞬間被高溫高壓化為一團柔軟的金屬,同時它會被衝擊力猛的推出去,變成箭一樣的金屬彈丸。
這即是“自鍛”的由來,自鍛自鍛,自我鍛造成型嘛,它原本是一塊圓金屬板,讓炸藥這麼一躥,硬生生變成了長長的炮彈,可不就是“自我鍛造”麼?
稍微說複雜點,這叫“門羅效應”(Gathering energy effect),錐形空心裝藥像個“大喇叭”,對著金屬板藥罩猛攻,產生高溫和名為“爆轟波”的衝擊波,能量會沿法線方向進行軸線塑性流動,將化學能都附著在藥罩上,從而將金屬藥罩變成變形的破片彈頭打出去。
早期的SFF自鍛破片僅有1000-3000m/s的速度,但隨著這種武器的發展,EFP爆炸成型彈丸已經能達到20000m/s以上的速度了,這得益於藥罩錐角的設計最佳化,以及現代工藝的金屬加工手段,以及複合型裝藥技術。
-
3 # 軍武資料庫
自鍛破片其實就是一種聚能射流破片。
和實現金屬射流的原理是特別相近的。
我們都知道聚能穿甲彈是依靠一個藥罩將炸藥的能量彙集到一起,形成高溫高速的金屬射流對裝甲進行擊穿。
但是這種射流往往儘可以在很近的距離產生效果,過遠的距離上,由於空氣阻力的擾動,射流就會分散開了失去了打穿裝甲的能力。
這時候人們就要考慮如何去保持高速射流。答案也很簡單就是改變藥罩的形狀啊!但改來改去發現當藥罩接近於平面形狀只帶有很小的內凹弧度的時候
這個藥罩會直接被炸藥“崩”出去。但由於藥罩中心部位所受到的壓力較大,於是這個藥罩在崩出去的同時就會變為一個特殊形狀的金屬塊
以極高的速度向目標。
這種金屬塊由於是在爆炸之後所產生的,也就叫做自鍛破片了。
自鍛破片主要會用在末敏彈上,在相對較遠的距離上對坦克裝甲車輛進行攻擊。
同時這種自鍛破片也會應用在一些反艦導彈的戰鬥部中。
在戰鬥部爆炸的時候,大量預鍛破片會四處飛散,擊穿幾層甲板或艙室,對艦船內部造成極大的破壞。
回覆列表
自鍛破片(SEF)也叫爆炸成型彈丸(EFP )。
爆炸成型彈丸戰鬥部是在聚能裝藥技術基礎上發展起來的一種戰鬥部,該戰鬥部採用微凹的重金屬板,板的空心面朝向目標。在爆炸力的作用下,把原金屬的淺錐形物體(藥型罩)變形成一個緻密的杵體高速運動,然後侵徹坦克裝甲。
這種技術主要用於遠距離攻擊叢集裝甲目標,通常採用子母式戰鬥部,母彈內可裝填若干枚末敏型子彈,子彈由爆炸成型裝藥,目標敏感系統、引爆裝置及降落傘等組成。火箭彈或導彈飛至目標區域上空時,母彈引信作用,開倉拋撒子彈。當子彈敏感系統探測並識別目標後,立即引爆裝藥,形成高速爆炸成型彈丸,從頂部擊穿坦克裝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