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韓人稱中秋節為“秋夕節”, 秋夕節可以說是南韓人一年中最重要的傳統節日。
華人過中秋,主要是家人團聚,不能團聚的也講究千里共嬋娟。而南韓人的“中秋節”,除了全家團聚之外,也是追憶祖先恩德的日子,更為重要的是要祭祖和掃墓,秋夕節在南韓的受重視程度不亞於春節。
每年的秋夕假期,南韓都會上演“民族大遷徙”的壯觀場面,這個場面猶如中國春運一般,路上來來往往都是趕著回家的人。
南韓在秋夕節也有自己獨特的美食——鬆餅。鬆餅形如半月,是用米粉製成,內餡是豆沙、棗泥等,在蒸的時候會墊上松毛而得名。
好吃又好玩的韓式鬆糕作法也很簡單,通常將麵糰揉成代表秋季豐收的柿子、南瓜等模樣,還有各樣果實、半月型或葉子等,非常適合家人一起聊天一起製作美食,聯絡彼此感情。在南韓甚至有俗語說,“做得好鬆糕,嫁得好人家”。
日本月見節:吃糰子 賞月會
日本人稱中秋節為“月見節”。節日這天,會有成千上萬的居民都穿上富有民族特色的服裝,吟唱吆喝,扶老攜幼,一起抬著神龕到廟裡去進香。
日本人過中秋不吃月餅,而是江米做的“糰子”,它形狀各異,餡兒主要以豆沙為主。現在日本只有少部分地方保留著過“月見節”的習俗。
越南中秋節:聽阿貴 打花燈
越南人過中秋節以孩子和鯉魚為貴。阿貴相當於越南版的嫦娥,相傳阿貴得到仙樹後,未遵仙訓,用汙水澆樹,結果仙樹騰空飛上月宮。
於是,孩子們都在中秋晚上聽“阿貴”的傳說,還會提鯉魚燈出遊玩耍,預示長大“跳龍門”之意。
在每年中秋節期間,越南各地都要舉行花燈節,並對花燈的設計進行評比,優勝者將會獲得獎勵。越南有些地方還會在節日期間組織舞獅,常在農曆八月十四、十五兩晚進行。孩子們則會提著各種燈籠,成群結隊地盡情嬉鬧。
新加坡:遊園活動
新加坡是一個華人占人口絕大多數的國家,對於一年一度的中秋佳節向來十分重視。對新加坡的華人來說,中秋佳節是聯絡感情、表示謝意的天賜良機。親朋好友、商業夥伴之間都會相互饋贈月餅,藉此表示問候與祝願。
新加坡是一個旅遊城市,中秋佳節也是一個吸引遊客的絕好機會。
每年中秋臨近時,當地著名的烏節路、新加坡河畔、牛車水及裕華園等地裝飾一新。入夜時分,華燈初上,整個大街小巷一片紅彤彤的景象,令人心動。
馬來西亞:提燈遊行
馬來西亞的華人在中秋節時必定要做的三件事情是賞月、吃月餅、提燈籠遊行。和北京一樣,中秋節前馬來西亞各地的老字號商家都會紛紛推出各色月餅。首都吉隆坡市內各大商場都設有月餅專櫃,報紙、電視臺的月餅廣告也鋪天蓋地。
吉隆坡一些地方會舉行提燈籠遊行慶中秋活動,除舞龍舞獅外,一輛輛載有“嫦娥”、“七仙女”的花車漫遊其間,服飾鮮豔的藝人和青年載歌載舞,非常熱鬧。
泰國國祈月節:擺仙桃 拜八仙
泰華人把中秋節喚做“祈月節”。每當泰國的八月十五之夜,各家各戶都會用甘蔗紮成拱門,男女老少都要集中參拜月亮。中秋桌上供奉著中國民間傳說的“八洞神仙”。向祈禱者傳授“八仙過海,各顯神通”。桌上還擺滿了“壽桃”、“月餅”之類的美食。
據泰國傳說,中秋祈月,八仙會帶著壽桃到月宮給觀音祝壽,菩薩神仙們就會“降福生靈”。
高棉:拜月節
高棉人在佛曆十二月舉行傳統的“送水節”,又稱“拜月節”。早上起首先要準備供月禮品,需要採鮮花,挖木薯熬湯,舂扁米(糯米炒熟後舂扁的食品),以及煮甘蔗水,到了晚上,大家把供品放進托盤,將托盤放在房前一張大席子上,靜靜等待明月升起,之後人們對月祈禱,期盼月亮能給他們帶來福氣與好運,儀式結束後,老人把扁米塞進孩子嘴裡,直到孩子無法再咀嚼為止,這是為了表示“圓圓滿滿”、“和和美美”。
斯里蘭卡月圓節:聽講經 拜月亮
斯里蘭卡的“月圓節”,是按佛曆習俗流傳的,每月當月圓時,就要過一次節,當然以中秋的“月圓節”最隆重。
“月圓節”這天,斯里蘭卡全國放假。善男信女們早早安排好美味佳餚後,都爭先恐後地到寺廟或神堂去聽講經,拜月亮。聽拜之後,人們圍坐在場院裡,就著美食,端坐賞月。直至明月西沉,歌舞娛樂,盡興而散。
月亮代表著亙古不變的寧靜純潔,以至於全世界的人們都情願祭拜它,讚美它,信仰它。雖然各國中秋節的習俗各有特色,但都寄託了對親人朋友的美好祝願,充滿了對幸福生活的嚮往之情。
南韓人稱中秋節為“秋夕節”, 秋夕節可以說是南韓人一年中最重要的傳統節日。
華人過中秋,主要是家人團聚,不能團聚的也講究千里共嬋娟。而南韓人的“中秋節”,除了全家團聚之外,也是追憶祖先恩德的日子,更為重要的是要祭祖和掃墓,秋夕節在南韓的受重視程度不亞於春節。
每年的秋夕假期,南韓都會上演“民族大遷徙”的壯觀場面,這個場面猶如中國春運一般,路上來來往往都是趕著回家的人。
南韓在秋夕節也有自己獨特的美食——鬆餅。鬆餅形如半月,是用米粉製成,內餡是豆沙、棗泥等,在蒸的時候會墊上松毛而得名。
好吃又好玩的韓式鬆糕作法也很簡單,通常將麵糰揉成代表秋季豐收的柿子、南瓜等模樣,還有各樣果實、半月型或葉子等,非常適合家人一起聊天一起製作美食,聯絡彼此感情。在南韓甚至有俗語說,“做得好鬆糕,嫁得好人家”。
日本月見節:吃糰子 賞月會
日本人稱中秋節為“月見節”。節日這天,會有成千上萬的居民都穿上富有民族特色的服裝,吟唱吆喝,扶老攜幼,一起抬著神龕到廟裡去進香。
日本人過中秋不吃月餅,而是江米做的“糰子”,它形狀各異,餡兒主要以豆沙為主。現在日本只有少部分地方保留著過“月見節”的習俗。
越南中秋節:聽阿貴 打花燈
越南人過中秋節以孩子和鯉魚為貴。阿貴相當於越南版的嫦娥,相傳阿貴得到仙樹後,未遵仙訓,用汙水澆樹,結果仙樹騰空飛上月宮。
於是,孩子們都在中秋晚上聽“阿貴”的傳說,還會提鯉魚燈出遊玩耍,預示長大“跳龍門”之意。
在每年中秋節期間,越南各地都要舉行花燈節,並對花燈的設計進行評比,優勝者將會獲得獎勵。越南有些地方還會在節日期間組織舞獅,常在農曆八月十四、十五兩晚進行。孩子們則會提著各種燈籠,成群結隊地盡情嬉鬧。
新加坡:遊園活動
新加坡是一個華人占人口絕大多數的國家,對於一年一度的中秋佳節向來十分重視。對新加坡的華人來說,中秋佳節是聯絡感情、表示謝意的天賜良機。親朋好友、商業夥伴之間都會相互饋贈月餅,藉此表示問候與祝願。
新加坡是一個旅遊城市,中秋佳節也是一個吸引遊客的絕好機會。
每年中秋臨近時,當地著名的烏節路、新加坡河畔、牛車水及裕華園等地裝飾一新。入夜時分,華燈初上,整個大街小巷一片紅彤彤的景象,令人心動。
馬來西亞:提燈遊行
馬來西亞的華人在中秋節時必定要做的三件事情是賞月、吃月餅、提燈籠遊行。和北京一樣,中秋節前馬來西亞各地的老字號商家都會紛紛推出各色月餅。首都吉隆坡市內各大商場都設有月餅專櫃,報紙、電視臺的月餅廣告也鋪天蓋地。
吉隆坡一些地方會舉行提燈籠遊行慶中秋活動,除舞龍舞獅外,一輛輛載有“嫦娥”、“七仙女”的花車漫遊其間,服飾鮮豔的藝人和青年載歌載舞,非常熱鬧。
泰國國祈月節:擺仙桃 拜八仙
泰華人把中秋節喚做“祈月節”。每當泰國的八月十五之夜,各家各戶都會用甘蔗紮成拱門,男女老少都要集中參拜月亮。中秋桌上供奉著中國民間傳說的“八洞神仙”。向祈禱者傳授“八仙過海,各顯神通”。桌上還擺滿了“壽桃”、“月餅”之類的美食。
據泰國傳說,中秋祈月,八仙會帶著壽桃到月宮給觀音祝壽,菩薩神仙們就會“降福生靈”。
高棉:拜月節
高棉人在佛曆十二月舉行傳統的“送水節”,又稱“拜月節”。早上起首先要準備供月禮品,需要採鮮花,挖木薯熬湯,舂扁米(糯米炒熟後舂扁的食品),以及煮甘蔗水,到了晚上,大家把供品放進托盤,將托盤放在房前一張大席子上,靜靜等待明月升起,之後人們對月祈禱,期盼月亮能給他們帶來福氣與好運,儀式結束後,老人把扁米塞進孩子嘴裡,直到孩子無法再咀嚼為止,這是為了表示“圓圓滿滿”、“和和美美”。
斯里蘭卡月圓節:聽講經 拜月亮
斯里蘭卡的“月圓節”,是按佛曆習俗流傳的,每月當月圓時,就要過一次節,當然以中秋的“月圓節”最隆重。
“月圓節”這天,斯里蘭卡全國放假。善男信女們早早安排好美味佳餚後,都爭先恐後地到寺廟或神堂去聽講經,拜月亮。聽拜之後,人們圍坐在場院裡,就著美食,端坐賞月。直至明月西沉,歌舞娛樂,盡興而散。
月亮代表著亙古不變的寧靜純潔,以至於全世界的人們都情願祭拜它,讚美它,信仰它。雖然各國中秋節的習俗各有特色,但都寄託了對親人朋友的美好祝願,充滿了對幸福生活的嚮往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