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7
回覆列表
  • 1 # 慧言歷史妙語古今

    現在就以明清之際外華人怎樣學習中文來說明。

    明朝和明清之際是中外文化交流的重要歷史時期。出於政治、通商、傳教等的需要,大量外華人努力學習和研究漢語,並留下了珍貴史料,取得了顯著成就。

    這一時期,外華人的漢語學習有兩個中心:

    一,以琉球、北韓為代表的周邊東方國家的漢語學習

    二,是以耶穌會傳教士為主的西方人的漢語學習。

     第一,琉球人學習漢語   

    洪武五年,琉球(現日本沖繩)與明朝建立朝貢關係。琉球曾先後至少16次向中國派遣留學生,並在國內興辦教育,推廣漢語漢字。到了清朝,琉球的漢語學習規模繼續擴大。琉球留學生成了維繫中琉友好關係和在琉球繼續傳播漢語漢字與中國文化的中堅力量。

    第二,北韓人的漢語學習  

     北韓人一直重視與中國的經濟文化交流,在漢語學習與研究方面成果卓著。為學習漢語而編寫的教材內容豐富,話題饒有趣味,既有書面語,也有方言俗語、諺語、成語。 在教學方法上採用情景教學,創設生動的模擬情景,例如以兩個高麗人和四個華人在去往北京的路上相遇相識直到相知為主線,圍繞這個主線又設計了吃飯、喝酒、投宿、買賣等眾多小場景,自由地設計了踏春、秋遊、上學、治病、借錢、討債等近百個會話的模擬場景,將語言有機地融入創設的情景之中。  

    第三、耶穌會傳教士的漢語學習  

    (一)入鄉隨俗,互幫互學  

     傳教士與士大夫階層打交道,這些官員與傳教士共同譯書,順便充當他們的漢語老師,其中最著名的當屬徐光啟。來華傳教士“入鄉隨俗”式的“互幫互學”的學習模式,為我們進行對外漢語教學提供了歷史借鑑和良好正規化。   

    (二)分析漢字結構。

    利瑪竇在《西國記法》一書中專門介紹過他的漢字聯想記憶如:“要”是一位來自西部的女子;“利”是收割莊稼的農民;“好”是懷抱孩子的女人。相比利瑪竇的記憶法,曾德昭、安文思二人對漢字結構的分析則更具有科學性和實用性。二人發現漢字字形與字義關係密切,有律可循,如將“日”“月”相結合就構成表示光亮的“明”字,將“心”禁錮在“門”內則構成表示憂愁和苦惱的“悶”字。  

     

    (三)發明漢語拼音幫助學習

    利用拉丁字母拼讀漢字。為掌握漢字發音,來華傳教士借鑑西方音韻學理論和方法,對漢語語音進行詳細分析、歸納,幾經嘗試,終於摸索出了一套用拉丁字母拼讀漢字的方法,開啟了中文拉丁化的歷程。 教會單獨編成《西字奇蹟》,金尼閣在利瑪竇等人方案的基礎上簡化了拼法,出版了《西儒耳目資》一書,為今日漢語拼音方案的形成打下了基礎。  

    拉丁字母拼音方案明顯優於傳統的反切法,有力地推動了中國音韻學的發展,是中西文化融合的結晶。  

    (四)以《四書》為教材,編纂了詞典  

     利瑪竇翻譯的《四書》一直是耶穌會的漢語教材。此外,傳教士還編纂了詞典,最早的雙語詞典是羅明堅和利瑪竇共同編纂的《葡漢辭典》,入清後,湧現出更多、更完整的雙語詞典。這批詞典不僅開創了漢語學習詞典的歷史,也提供了最早的學習西方語言的資料,保留了大量明清兩代的語音材料、方言語料和最早出現的西方外來詞,對今天的對外漢語教學和中國外語教育史研究、中國語言學史研究都具有重要的學術價值。

    (五)開設第一個漢語學校。

    在澳門期間建立的中國第一個用漢語學習機構,也是晚明時期中國第一所外華人學習漢語的學校。1594年,範禮安在澳門創辦了學院,成為第一所進行漢語培訓的高等學府,具有很高的權威性。此外,他們還在杭州、嘉定等地建立過類似的漢語培訓中心。

    第四、後記 外華人在明朝和明清之際學習漢語的過程中,有計劃又有步驟,請教師寫教材、工具書,有獨特的學習模式,重視在實踐中取得成績。使得很多外華人在不太長的時間內,就取到了很好的效果,很快就可以參與與華人的漢語交流。

    神遊史海,煙波縹緲的古文舊典猶如取之不盡的珍寶異藏; 深耕文苑,浩瀚無際的老著新說卻似品嚐不竭的美味佳餚; 古往今來,數不勝數的正書野史總有歎為觀止的悲歡離合; 前世今生,三朝五代的奇聞雜談盡顯令人唏噓的酸甜苦辣。 它們或發人深思,或給人啟迪,或令人感嘆,或予人睿智。

    君若有暇,不妨聽我娓娓道來,我願成為您忠實的良朋益友,陪伴您的閒暇時光。 以文會友,敬請關注、交流。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根據足球場上1-11號碼基本能分辨球員位置,有沒有哪些球星亂穿過這些號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