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緣聚緣散皆忘憂

    我們人體感覺速度依靠兩種方式,一種是視覺參考,一個是身體受力參考。

    前一種需要有參照物,在太空,你的參照物只有飛船,地球和其它星體,飛船和你的速度同步,地球等星體離你太遠,你無法察覺出速度差異,所以你無法察覺出自己在高速運動。

    第二種,是感受到力,透過加速度來覺察速度,但你在太空是勻速運動,沒有力作用在你身上,所以也無法感知你的具體速度。

    實際中,我們人體最可靠的速度感知方式還是視覺,靠耳內的前庭器官感受加速度的方式來推測速度的方式並不可靠,你可以試試閉眼坐車來估算路程和速度看,就知道了。

  • 2 # 魑魅涅磐

    國際空間站作為迄今為止人類發射的質量最大的航天器,從1998年第一個曙光號功能艙發射升空到2011年全部建設完成,國際空間站的重量也超過了400餘噸,執行在距離地面400餘公里的近地軌道(NEO)上,只需要92分鐘即可繞地球一圈。一般來說航天器為了能夠長期在軌執行,特別是繞地航天器的飛行速度不得低於第一宇宙速度,也就是7.9km/s,如果某個航天器的執行速度低於這個速度的話,則會因為其利用高速度產生的離心力低於地球的引力,從而會因為執行軌道高度的不斷下降,最終可能會與大氣層發生摩擦燒燬,所以航天器就需要透過自身的動力或者外部動力加速,以便讓航天器的執行速度不得低於第一宇宙速度。但是我們知道國際空間站的平均執行速度是低於第一宇宙速度的,這是因為執行軌道高度和軌道傾角有直接關係,因為國際空間站的執行軌道傾角大概是52度,所以在這個軌道傾角執行時其線速度是小於第一宇宙速度的。簡單來說就是國際空間站的執行軌道高度大於地球半徑時,所需要的速度就可以小於第一宇宙速度。這是因為地球引力是以物體與地心的距離的增大呈平方反比縮小的。也就是說距離地球的距離越遠,所需要的環繞速度就越小。所以國際空間站執行在距離地面400餘公里的軌道上時只需要其利用高速飛行產生的離心力大於在這個執行高速上地球的引力即可長期在軌執行。軌道高度更高的衛星的速度則更低,比如GEO軌道上的通訊衛星距離地面高度達到了3.6萬公里,所以其執行速度要比國際空間站更低。而執行速度的降低對於航天器是有很大好處的,比如由於其執行速度更低,所以可以以更低的燃料消耗來達到規定的執行速度,這樣執行軌道更高的航天器就更節省燃料,相比低軌道的航天器攜帶相同燃料時執行壽命更長,同樣的壽命質量更輕(但是並不意味著發射成本更低,因為隨著執行軌道的高度不斷增加,就需要3級火箭才能發射入軌,而NEO軌道的航天器一般只需要一級半火箭就可發射,所以綜合來說,有可能發射成本更高)。

    再回到最初的問題,如果空間站的宇航員出艙活動,是一種什麼感受呢?會不會很危險啊?的確談感受的話,因為在我們很多人的心中第一感覺就是國際空間站的執行速度這麼快?會不會眼花繚亂呢?其實速度的快慢並不是絕對的,是要根據參考物的不同而變化的,比如我們乘坐客機出去旅行時,機艙內的乘客相對飛機本身而言二者是靜止參考關係,兩者的相對速度是零,但是飛機相對地面的人來說就是運動的,所以就有速度產生,這個速度差就是飛機的飛行速度。當然這個觀點也同樣適用於其他交通工具。再回到出艙工作的宇航員和國際空間站之間的關係上,因為宇航員在艙外的時候,其相對地面的線速度和國際空間站相對地面的線速度是相同的,所以國際空間站和艙內艙外的航天員都是相對靜止關係,因為不管是航天員還是空間站其周圍的參考物並沒有發生任何改變,相對位置是固定的,所以在艙外的航天員只要不看地球其並不會覺得自己在繞地球高速旋轉。當然航天員在艙外工作還是有很多危險性存在的,比如越來越多的太空垃圾或者隕石的撞擊,還有就是在艙外一定要系安全繩(因為質量不同慣性不同,時間越長二者的誤差更大,所以航天員很可能就會飄走),其次就是一定要檢查航天服的氣密性和生命安全保障系統是否正常等。

  • 3 # 輝哥愛科學

    宇航員是在空間站內,隨著空間站一起運動的,就好像你坐在運動的動車或飛機上,你是感覺不到什麼運動的感覺的,人在地球上也會隨著地球運動,但是我們感覺不到在運動一樣。

    但是危險是有可能有的,因為在地球周圍還是有很多太空垃圾和太空隕石碎片的,萬一要是撞上或是被撞上都會是致命的。

  • 4 # wsq20664

    這7.7公里秒速,第一威脅當然是大速度碰撞,一碰就有生命危險,包括人類肉眼可見的大小天體及微粒,以及不可見的全頻普光電和磁場;

    第二威脅當然是外太空的真空,絕不適合人類生存,太空服必須保壓供氧保溫,提供地面大氣小環境。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也字的謎語是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