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昌齡的《採蓮曲》共有兩首,都是描寫採蓮女的勞動場景,借景抒情,刻畫出純樸自然優美的意境,表達了作者對勞動場景的讚美和對生活的熱愛。作品原文:其一吳姬越豔楚王妃,爭弄蓮舟水溼衣。來時浦口花迎入,採罷江頭月送歸。其二荷葉羅裙一色裁,芙蓉向臉兩邊開。亂入池中看不見,聞歌始覺有人來。白話譯文:其一像吳國美女越國嬌娘楚王妃嬪一樣美麗的採蓮女們,競相划動採蓮船,湖水打溼了衣衫。來的時候蓮花把她們迎進河口,採完之後明月把她們送回江邊。其二採蓮女的羅裙綠得像荷葉一樣,出水的荷花正朝著採蓮女的臉龐開放。碧羅裙芙蓉面混雜在荷花池中難以辨認,聽到歌聲才發覺池中有人來採蓮。擴充套件資料創作背景:這首詩是王昌齡被貶龍標時所做,約作於唐玄宗天寶七載(748)夏。據記載,王昌齡任龍標尉已經有了一段時間,一次,王昌齡獨自一人在龍標城外遊玩,在東溪的荷池,見當地酋長的公主、蠻女阿朵在荷池採蓮唱歌的情景,被深深吸引,遂作《採蓮曲》。文學賞析:第一首詩寫水鄉姑娘的採蓮活動。吳姬、越豔、楚王妃三個詞連用,鋪寫出蓮娃們爭芳鬥妍,美色紛呈的景象。第二句正寫採蓮活動,從“爭弄蓮舟”來看,似乎是一種採蓮的競賽遊戲。“花迎人”和“月送歸”運用了擬人手法,把整個採蓮活動的現場給寫活了,極富詩意,寫荷花迎接採蓮女和月亮送別採蓮女,實際上還是為了表現採蓮女之可愛。這首詩通過幾個動詞淋漓盡致地將採蓮女應有的性格:活潑開朗表現出來,並以花、月、舟、水來襯托女子的容貌,可以說這就是一部小電影,對刻畫人物形象非常生動形象而別有韻味。第二首詩可以說是一幅《採蓮圖》,畫面的中心自然是採蓮少女們。但作者卻自始至終不讓她們在這幅活動的畫面上明顯地出現,而是讓她們夾雜在田田荷葉、豔豔荷花叢中,若隱若現,若有若無,使採蓮少女與美麗的大自然融為一體,使全詩別具一種引人遐想的優美意境。直到最後,作者仍不讓畫的主角明顯出現在畫面上,那目的除了把她們作為美麗的大自然的化身之外,還因為這樣描寫才能留下悠然不盡的情味。這樣的藝術構思,是獨具匠心的。
王昌齡的《採蓮曲》共有兩首,都是描寫採蓮女的勞動場景,借景抒情,刻畫出純樸自然優美的意境,表達了作者對勞動場景的讚美和對生活的熱愛。作品原文:其一吳姬越豔楚王妃,爭弄蓮舟水溼衣。來時浦口花迎入,採罷江頭月送歸。其二荷葉羅裙一色裁,芙蓉向臉兩邊開。亂入池中看不見,聞歌始覺有人來。白話譯文:其一像吳國美女越國嬌娘楚王妃嬪一樣美麗的採蓮女們,競相划動採蓮船,湖水打溼了衣衫。來的時候蓮花把她們迎進河口,採完之後明月把她們送回江邊。其二採蓮女的羅裙綠得像荷葉一樣,出水的荷花正朝著採蓮女的臉龐開放。碧羅裙芙蓉面混雜在荷花池中難以辨認,聽到歌聲才發覺池中有人來採蓮。擴充套件資料創作背景:這首詩是王昌齡被貶龍標時所做,約作於唐玄宗天寶七載(748)夏。據記載,王昌齡任龍標尉已經有了一段時間,一次,王昌齡獨自一人在龍標城外遊玩,在東溪的荷池,見當地酋長的公主、蠻女阿朵在荷池採蓮唱歌的情景,被深深吸引,遂作《採蓮曲》。文學賞析:第一首詩寫水鄉姑娘的採蓮活動。吳姬、越豔、楚王妃三個詞連用,鋪寫出蓮娃們爭芳鬥妍,美色紛呈的景象。第二句正寫採蓮活動,從“爭弄蓮舟”來看,似乎是一種採蓮的競賽遊戲。“花迎人”和“月送歸”運用了擬人手法,把整個採蓮活動的現場給寫活了,極富詩意,寫荷花迎接採蓮女和月亮送別採蓮女,實際上還是為了表現採蓮女之可愛。這首詩通過幾個動詞淋漓盡致地將採蓮女應有的性格:活潑開朗表現出來,並以花、月、舟、水來襯托女子的容貌,可以說這就是一部小電影,對刻畫人物形象非常生動形象而別有韻味。第二首詩可以說是一幅《採蓮圖》,畫面的中心自然是採蓮少女們。但作者卻自始至終不讓她們在這幅活動的畫面上明顯地出現,而是讓她們夾雜在田田荷葉、豔豔荷花叢中,若隱若現,若有若無,使採蓮少女與美麗的大自然融為一體,使全詩別具一種引人遐想的優美意境。直到最後,作者仍不讓畫的主角明顯出現在畫面上,那目的除了把她們作為美麗的大自然的化身之外,還因為這樣描寫才能留下悠然不盡的情味。這樣的藝術構思,是獨具匠心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