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Affgcff

    《採蓮曲》這首詩描寫了採蓮女在荷塘中若隱若現、若有若無,人花難辨,花人同類的生動畫面,巧妙地將採蓮少女的美麗與大自然融為一體,表現出採蓮女天真浪漫、朝氣蓬勃的性格。原詩:《採蓮曲》唐代:王昌齡荷葉羅裙一色裁,芙蓉向臉兩邊開。亂入池中看不見,聞歌始覺有人來。釋義:採蓮少女的綠羅裙融入到田田荷葉中,彷彿一色,少女的臉龐掩映在盛開的荷花間,相互映照。混入蓮池中不見了蹤影,聽到歌聲四起才覺察到有人前來。作者卻自始至終不讓她們在這幅活動的畫面上明顯地出現,而是讓她們夾雜在田田荷葉、豔豔荷花叢中,若隱若現,若有若無,使採蓮少女與美麗的大自然融為一體,使全詩別具一種引人遐想的優美意境。這樣的藝術構思,是獨具匠心的。從詩本身而言,只是一曲形象的讚歌,時間、地點、人物的指涉性不強,因此可以說,詩中形象並非實指,而是周王朝時代一個品德高尚計程車大夫,具有泛指意蘊。全詩分三章,反覆吟詠。但在內容上,並不按詩章分派,而是融匯讚美內容於三章之中。這是因為詩歌本身比較短小,不能長篇鋪敘,無法按稱頌物件的各個方面一一分述,只能混涵概括,點到為止。同時,三章內容基本一致,就起了反覆歌頌的作用,使聽者印象更加深刻。與這種抑揚起伏的感情抒發相適應,此詩在句式上整散相間,以散為主,用韻上平仄交替,富於變化。如開始兩句散,接著兩句整,後面又回到散。開始四句用低韻仄聲,中間四句用文韻平聲,“君不見”兩句句句用韻,為藥韻仄聲,末尾兩句再回到尤韻平聲。這樣,隨著整散的變化和韻腳的轉換,不僅與感情的抑揚起伏相適應,而且形式上也有整齊對稱之美,縱橫飛動之妙,節奏鮮明,音調優美。文情聲情,絲絲入扣。這些特點,直接影響了後來長篇七古的發展。“始覺有人來”要和“聞歌”聯在一起體味。本已“不見”,忽而“聞歌”,方知“有人”;但人卻又仍然掩映於荷葉荷花之中,故雖聞歌而不見她們的身姿面影。這真是所謂“菱歌唱不徹,知在此塘中”(崔國輔《小長干曲》)了。這一描寫,更增加了畫面的生動意趣和詩境的含蘊,令人宛見十畝蓮塘,荷花盛開,菱歌四起的情景,和觀望者聞歌神馳、佇立凝望的情狀,而採蓮少女們充滿青春活力的歡樂情緒也洋溢在這聞歌而不見人的荷塘之中。在溫詞中,此詞屬於較為淺直的作品,辭藻不算豔麗,含義也還顯豁。但是仍具有某些深曲之作的特點:只客觀地提供精美的物象情態,而隱去它們之間的表面聯絡,留下大片想象餘地。像“畫樓離恨錦屏空”與“杏花紅”之間也未點明其關係。而這些物象情態的關係,很容易領悟出來,所以反而顯得淺而不露,短而味永。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圓珠筆筆油弄到皮沙發上了,怎麼清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