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我們知道,歷史上元朝的蒙古鐵騎戰無不勝,曾一度打到歐洲的萊茵河畔。然而就是這樣一隊精良之師為何打不過日本呢?
5
回覆列表
  • 1 # 歷史系旅法師

    哎,怎麼想的,蒙古厲害在機動力強能遠距離突襲的蒙古騎兵!

    騎兵難道還能衝到東海里游去日本?

    忽必烈兩次派軍出征,製造了大量的戰船,但是那時候不光大部分蒙古人自己是旱鴨子,宋金遼的時候就沒怎麼打過海戰,擅長水戰的人很少,沒有一個有經驗的海軍將領,在海上就損兵折將,到了岸上剩下的人水土不服,當時的日軍佔盡天時地利以逸待勞怎麼輸?

    再加上日本人真是幸運,兩次遠征日本的蒙古海軍都遇上了大風暴!死傷無數!日本人都稱為神風,以為是他們的神在保護他們。

  • 2 # 開啟車窗看景色

    蒙古統一中國後,橫掃亞歐大陸,所到之處,所向披靡,勢不可擋,滅掉西夏、大金,建立了元朝。緊接著發動了元日戰爭和元越戰爭,試圖拿下日本和越南。當時的蒙古鐵騎,更是英勇善戰,中外聞名。

    1258年,忽必烈要求日本效忠蒙古,被日本拒絕。忽必烈十分腦怒,於是就組織一百多艘艦船船隊,向曰本群島進發,企圖用武力征服日本。忽必烈先後組織了2次大規模的進攻,但都因軍隊兵力損失慘重,無功而返。如此強大的蒙古鐵騎為何攻不下日本,有這麼幾條原因:頭一次進攻,是從北韓境內向日本進攻,戰鬥進行了將近一個月,打的異常激烈、殘酷,後因兵源不足,地勢不利,不得不退回本國。第二次,分兵兩路,從江、浙和北韓同時進發,幾乎和頭一次的境遇一樣,無功而返。分析原因有,一是投入的兵力不足,援兵又遲遲不到,戰死戰傷的人員較多,無力繼續堅守陣地,戰鬥力大大減弱。只得上船撤退。二是日本的武士文化,全民皆民的特點決定了該民族具有頑強的反抗意識以及頑強的戰鬥力,這是蒙古鐵騎軍萬萬沒有想到的,所以,戰爭打起來後,蒙古鐵騎非常被動,連連失利。三是地理環境對日本人來說是非常有利。蒙古騎兵善於草原、平原作戰,而日本人善於海上作戰,加之沿岸堅固的海邊防禦堡壘和沿日本群島的漫長海岸線,是蒙古人難以攻入的原因之一。四是蒙古人是跨海作戰,進攻的戰線拉的過長,加上兵源不足,準備不足,戰爭處於劣勢地位就不足為奇了。另外,蒙古人出兵浩浩蕩蕩,保密工作做的不好,日本人事先得到情報,準備充分。上述幾條原因就註定了蒙古人攻不下來日本。

    忽必烈是蒙古國最後一位可汗,也是大元朝的開國皇帝,他在位期間建立了橫跨亞歐兩個大陸的封建帝國,是當時世界最強大的"蒙古帝國",可惜,如此帝國卻沒有徵服只有彈丸之地的日本,實屬是一件非常遺憾的事情。

  • 3 # 毒刺劍客

    第一,元朝統一中原後,對南方的控制力實際很弱,而當時最先進的造船技術就在南方,元朝軍隊乘坐的渡海戰船都是北方造的,技術跟不上作戰需求。

    第二,忽必烈太過著急,下令短時間內必須完成戰船建造,結果因為工期太緊,地方官員只能偷工減料來湊數,甚至把漁船拿來湊數,這些船大多經不起風浪襲擊,一遇到大風大浪就毀了。

    第三,運氣不好,元朝軍隊兩次準備征服日本,結果兩次在海上遇到颱風,日本稱之為神風,還沒開始登陸,艦隊就損失過半。

    第四,保密工作沒做好,元朝出征日本的訊息,日本很早就知道了,而且做了充足的準備,作為無路可退的島國居民,把反登陸作戰的準備工作做足了,元朝艦隊本來就損失過半,又遲遲無法登陸,糧草耗盡,士氣低落,最後只能撤退。

  • 4 # 十年磨劍

    我們知道歷史上的蒙古鐵騎曾一度讓亞洲乃至歐洲人都膽寒,所到之處基本是“寸草不生”在成吉思汗和他的子孫征戰中,曾一度消滅四十餘國,征服七百餘民族部落,建立起了橫跨歐亞大陸的超級帝國。

    公元1274年忽必烈在京稱帝史稱元朝,建立大元后忽必烈享受著萬國來朝的尊敬,然而就在亞洲諸國都進貢時,忽必烈卻發現日本不遵藩禮,曾經叫嚷“在太陽能照射到的地方都將成為蒙古人的牧場。”的忽必烈下令發兵日本。

    1274年元朝聯合附屬國高麗向日本發兵,史稱“文永之役”。那時雙方出征人數共計四萬餘人,船隻900於艘,10月5日,元軍登陸日本,遭到日軍抵抗,接連戰敗。主要原因便是舟車勞累,而且大部分蒙古人沒做過海船,下船之後大多頭昏眼花,而且元軍遠征日本,自身損失無法得到補充,戰局對他們越來越不利。半月之後也就是10月21日,元軍大敗撤退。

    我們常說“禍不單行”可憐的蒙古人在撤退之時竟然遭到了暴風雨和海浪的襲擊最終全軍死傷一半。

    此次大敗後,忽必烈十分惱怒但卻沒有任何辦法只好在心裡憋著,7年之後,忽必烈再次對日本發動戰爭,史稱“弘安之役”,元軍的這次入侵規模十分浩大,人數達到了10於眾,然而同樣的結局出現了這次等待著元軍的竟然是“颱風”,它襲擊了元軍艦隊並摧毀了大部分的船隻。至此第二此伐日失敗。

    我想如果日本在陸上的話早不知其被滅了多少次了。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老是頭暈糊糊的,記憶力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