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西安—豐鎬遺子
-
2 # 歷史探探
關於三國疆域範圍,先要說下東漢的十三州了,因為三國的疆域繼承自東漢。東漢末年,黃巾起義後,中央對地方控制力減弱,於是漢靈帝以宗室為州牧,形成了地方割據政權。十三州地圖如圖。
東漢末年全國十三個州:司隸、豫州、冀州、兗州、徐州、青州、荊州、揚州、益州、涼州、幷州、交州,幽州。
由於三國時期混戰不斷,而三國的地圖是不斷變化的,但是最後基本趨於穩定。我選取劉備稱帝時的地圖進行分析。
透過與東漢十三州對比可知。魏蜀吳三國大致各佔幾州。
魏國佔據了:
幽州(北京及近郊如天津,公孫瓚故地)、
冀州(河北南部,袁紹故地)、
兗州、青州、(山東,曹操起家的老本)
徐州、(江蘇徐州及其附近山東河南安徽的一大片地方,陶謙)
豫州、(河南及安徽北
涼州、(甘肅,馬騰父子據所)
雍州(司隸)、(主要是陝西,司隸有時也算作一州,漢武帝所設)
幷州(山西)、(三姓家奴第二姓的所在,丁原)
半個荊州(荊北,除掉南郡,即湖北除掉西邊江陵那一片,劉表的不肖子孫。。。)、
小半個揚州(江蘇及安徽北,控制的極弱,多次得失,曹丕還是怪留意這塊的,就是可惜他沒在那贏過)
東吳:
半個荊州,(荊南,即湖南;荊北,主要就是南郡,周瑜領的可是真正的南郡太守)
揚州(江蘇,安徽,上海,浙江,福建,差不多就是華東地區踢掉山東省)
交州(越南北部+廣東廣西,劉備說的與蒼梧太守有舊,這個蒼梧就是這的)
蜀國:
益州(四川,原劉焉父子)曾擁有荊州。
可以知道魏國佔了十三州中的九個半州,吳國佔了兩個半州,蜀國只有一個益州。
再來看看三國的人口與面積:
據有關文獻紀錄,公元262年,魏國的國土面積達291萬平方公里,是三國中統治面積最大的國度。
蜀漢共有22郡、僅益州一州。據統計,公元262年,蜀國的國土面積是107萬平方公里,是三國中國土面積最小的。
孫吳原有32郡及三州:荊州、揚州、交州。於226年設定廣州,後併入交州。據統計,公元262年,吳國的國土面積達到了145萬平方公里。
蜀華人數約有28萬戶,兵士人數約10萬。吳華人數約有52萬戶,兵士約23萬。魏華人數約有103萬戶,兵士約50萬。
上面說的都是歷史地圖,當然要論說哪些偏遠地區的話,魏蜀吳都是有的。而且實際統治基礎都不穩定。
魏國有遼東,東漢末年軍閥混戰時,公孫度據有遼東。這個割據勢力對曹魏一直時叛時降,保持著半獨立的地位。公孫淵繼為遼東太守後,對魏更加不遜。曹叡震怒,派荊州刺史毋丘檢出任幽州刺史,時遼水大漲,毋丘檢不利而還。毋丘檢討伐受阻,使公孫淵更加得意。後來魏明帝曹睿派司馬懿領兵,才平定了遼東。
蜀國有南中等。諸葛亮北伐之前,七擒七縱孟獲,才勉強平定南方,不過諸葛亮死後,蜀國南部又復叛,連諸葛亮推崇的將軍向寵都是死於南征。可以看到蜀國南部統治較弱。蜀國南中地區一直是這樣,於是成都被圍,劉禪也不可能逃回南部地區,只能投降。
最後說說東吳,東吳的交州本來是士夔統治,後來投降孫權,孫權分交州為交州和廣州。三國時期,交州地處偏遠,人口稀少,吳國統治重心一直在長江流域。後來晉滅吳,渡過長江,攻破建業,東吳也就投降了。
需要有明確一個範圍的答案?中醫歷史地圖集上所展示的三國疆域,和三國統治者所能控制利用、也可以說是“有用”的領土,究竟差別有多大。為什麼會出現“益州沃野千里,民殷國富”、南中安定貢獻金銀牛馬,以及“益州疲敝”、國小民少這兩類截然不同的結論?魏國對於西域疆土的掌控力究竟幾何?東吳對山越聚集區域以及荊州南部乃至更南方的領土是否有心無力鞭長莫及?
回覆列表
東漢13州魏國就佔了中原9個 ,東吳佔了東南3個,蜀國佔了西南1個。
當時中國農業和工業以北方為主,所以魏國的地域最廣,農業最發達,生產力最高,人口最多,魏國景元四年537萬 魏國滅亡時1386萬人口。
吳國的疆域是長江沿岸和長三角地區。揚州下半部分三國時期全是荒地,交州由不聽話的南蠻自治。吳國真正能控制的就是半個揚州加大部分的荊州。在唐朝以前,浙江以南的地區很荒蕪的,人都沒幾個,宋朝以後,大批南方才迅速發展起來,所以吳華人不多,赤烏五年240萬 吳國滅亡時只有230萬,相當於魏國的六分之一人口。
蜀國擁有荊州的時間沒超過3年,所以蜀國的疆域能控制的就是成都平原和漢中盆地,也就是益州加漢中,蜀國南部地區也就幾個據點而已,而且時常控制不住,諸葛亮去世後,西南孟獲已經完全失控。蜀國雖然只有一個益州但是這益州是全國最大的洲,能頂三個小一點的洲,但是蜀國除了成都平原漢中盆地其它全是山,加上連年用兵,發展困難,人口到蜀國滅亡時只有94萬,相當於魏國的十五分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