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升學易E

    現在確實越來越多的大學開始採用大類招生的模式,特別是985、211這類比較好的學校。所謂的大類招生就是把幾個相近的專業或者某個學院下面的專業打包,變成一個專業,在招生的時候不分更細的專業錄取,大一上一樣的基礎課,有的是大一結束後上大二的時候開始分,有部分專業是大二下學期結束了再開始分具體的專業方向。

    最大的好處是避免一些盲目,因為現在畢竟大部分家長或者學生對專業並不是特別瞭解,哪怕是在網上查一些資料或者問問別人,對於一個專業具體學什麼、將來做什麼沒有一個明確的概念。經過進了大學之後,透過對大一基礎課的學習,跟老師的溝通,跟學長的溝通可以對具體的專業方向瞭解的更具體,這樣可以減少一些盲目性,選擇自己喜歡或者適合的具體的專業方向。

    實際上這裡面是隱含一個矛盾的,因為絕大部分的學校,在分具體的專業的時候,大類再往下分,不是你想學哪個專業就學哪個專業,實際上是按照大一或者大一大二學習的總排名,按照順序誰在前面誰先選,到了後面實際上就沒有選擇的機會,剩下哪個專業就要去讀,儘管這個專業你不喜歡,甚至有可能出現一種情況,如果不是按照大類招生,就是按照之前的高考成績,你能夠選到你想學的專業,但是經過大一這樣一年的學習,如果你放鬆了,成績排在後面,那你反而去到你不想學的專業,這個專業可能跟你之前的分數差幾分甚至十幾分。舉個最普遍的例子,工商管理類,工商管理類裡面,大部分的學校把會計、財務管理跟市場營銷放在工商管理大類裡,有的同學按照高考的成績是比較高的,完全有可能進到會計、財務管理這類專業裡面,有可能大一放鬆了成績落下來了,可能就只能去選擇市場營銷、物流管理這樣的專業。同樣的,在很多學校的經濟類,金融學是在裡面的,裡面包括財政學、稅收學、保險學,類似的這樣的都是屬於經濟類的大類下的,高考的時候有可能能去學熱門的金融,但是大一放鬆了成績靠後,可能要選擇保險這類。

    大類招生帶來的劣勢就是大一的學習壓力會加大,對於自我管理能力較差的學生來說反而要吃虧的,甚至有的學校來說是一個二次高考。另外一點,這就到了學校裡面的學院或者是某幾個系這樣的層面,規範性和流程就會出現一些漏洞,在中國這樣的大環境下是避免不了的,實際上就帶來了一些人際關係,暗箱操作,公平性會受到一些影響。

    有的學校比較松,根據學生意願選擇,沒有名額限制,這就會出現熱門專業扎堆,爆棚。冷門專業沒人報,同樣會帶來一個問題,像大學專業30-40人這樣小班教學,和老師的溝通還能好一些,如果專業的小班也變成幾十人的大班,那教學質量就很難保證了,師資力量、教室、包括一些理工科的實驗室、器材各方面都會帶來問題。

    像大類招生一般來說包含幾個專業,少的兩三個,多的五六個,七八個,都正常。在招生簡章裡面要看清楚,即便同一個名稱在不同學校有可能設定是不同的,比如工商管理大類,有的學校就是市場營銷、會計、工商管理,有的學校可能有六七個專業,廣告學,旅遊管理都算在裡面。有的學校把大類招生做的比較極致,比如18年的西安交大,大類招生裡面有兩個,一個叫做工科試驗班,分成電類、機類,電類裡面包含兩個學院,一共7個專業,另外一個機類,把十幾個二十個專業都打包在裡面,這個會帶來很大的不確定性,真的不知道輪到你挑的時候還有什麼專業。

    還要小心的是有的學校的大類招生,實際上是做了一個包裝,把比較弱的專業、招生不太容易的專業包裝成一個大類。比如人大的理科實驗班,這讓很多人都會認為這是比較好的強化班、尖子班,實際上是一個變相的大類招生,裡面分三個,主要說一下第三個班,實際上是把物理、化學、和心理學捆綁在一起了。有的同學錄取到這個實驗班的時候,在大一學的是一樣的,大二分專業的時候是物理、化學和心理學去選擇並且這幾個都不是人大的優勢專業,而且本身這幾個專業就業就是比較一般的,所以確實有一些大類招生有一些大大小小的陷阱在裡面。

    至於說如何規避風險,這個是挺難的,第一個,在有選擇的情況下回避大類招生,如果說孩子自我約束力差一些需要人管的。但是目前大類招生是一種趨勢,對應分數能選擇的就是那樣幾所學校,不太好迴避,所以最好的辦法是做好大學學業規劃,讓孩子提前對大學的遊戲規則有一些瞭解,同時樹立明確的目標,從大一開始不要放鬆,好好學,自己掌握主動權,這也是現在越來越多的家長在我們這邊開始委託做大學學業規劃,越來越多的家長和考生意識到這一方面的重要性,不是考上大學就萬事大吉了,實際上是另外一個新的開始。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如何評價好萊塢電影創作及發行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