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三觀粉碎機

    這個辦法並不好啊,因為如果真的去嘗試了,就可以知道這是根本沒有辦法測量出大象的體重的。我們知道一頭亞洲象重達3-5噸。而且《三國志·魏書·武文世王公傳》寫的清清楚楚,“時孫權曾致巨象”,也就是說這是一頭成年大象,恐怕起碼要到4噸了。

    一頭4噸重的象,可不是那個時代的普通小船可以承受的,起碼需要戰艦級別的了。當然,人家曹操是丞相,搞艘戰艦大船還是很輕鬆的,但問題是……請問大象怎麼拉上去?是打暈拖走還是怎麼滴?墊塊可以承受4噸重的木板?

    當然了,這並不是說曹衝“化整為零”的思路和辦法不好(雖然精確度很低),而是那個時代秤大象並不現實。

    那有人就問了,你一邊說曹衝秤象,一邊又說秤象不現實,這不是自我矛盾麼?錯了,這件事並不矛盾,因為曹衝秤像的這個故事完全就是假的。

    我們知道曹衝從小宅心仁厚,聰明伶俐,非常得曹操喜歡,可惜無奈英年早逝,十三歲就因病去世了。歷史記載為建安十三年,即公元208年。此時的孫權地盤僅僅江東六郡,估摸著根本不知道世界上還有大象這種動物。因為江浙不產大象啊。直到公元210年,孫權遣交州刺史步騭揮師南征,交州九郡盡歸東吳,孫權這才發現了越南的大象,才有可能獻給曹操。

  • 2 # 甜甜向上精心創作

    曹衝稱得上"等效替代法"的鼻祖,所謂等效替代法,就是在保證效果相同的前提下,將一個陌生的、複雜的問題轉化為一個熟悉的、簡單的問題進行處理的方法。等效替代法被廣泛應用在各種學科中,在初中物理中也經常用到這種方法,比較典型的有:在力學問題中,物體受到多個力的作用時,可用一個合力來替代;在電學中,幾個電阻串並聯,可以用一個總電阻來替代;在光學中,為確定平面鏡成像的大小和位置,用一支與鏡前蠟燭完全相同的蠟燭放在鏡後,替代鏡前的蠟燭與其成的像比較。都能使複雜的問題簡單化,是問題順利解決。

    還有一個問題值得一提,初中物理中有測量液體密度問題,最基本的方法是用天平測出液體的質量,用量筒測出液體的體積,然後,根據公式ρ=m/V計算出液體的密度。當然,也可使用密度計直接測量。但這些方法對於測量人體血液的密度,顯然不適用。但想到"曹衝稱象"蘊含的思想方法——等效替代法,就能輕鬆解決問題。

    預先配製各種密度的硫酸銅溶液,分別盛在燒杯中,然後將人的血液在各個燒杯的硫酸銅溶液中各滴一滴,看哪個燒杯中的血滴懸浮。因為均質實心物體密度等於液體密度時才能懸浮在液體中,所以只要測出這個燒杯中硫酸銅溶液的密度,自然得到血液的密度。

    三國時期的方法,現在還在用,你說好不好?

  • 3 # 老豆224876384

    好,在過去的年代,能夠用這個辦法就是再好也不過了,我們應該站在當時的情況來看代人和事,如果用今天的眼光來看人,偉大的馬克思比不上今天三歲的’兒,因為今天三歲小兒都會玩手機,而馬克思不會。

  • 4 # 一成

    請大家千萬不要小看了古人的智慧。別說稱個大象,就是更大,更笨重的東西,古人照樣可以解決。至於稱大象是否真實,其實一點也不重要。主要是透過這故事告訴人們一些解決問題的辦法和思路。稱象這事,在今天看來,可能太小兒科了。但故事的主人公,本來就是個小孩。能想出這樣個辦法,已經相當了不起了。

    下面我就說一個不太小兒科的事。以此印證古人的非凡智慧。

    後母戊大方鼎也稱司母戊鼎。是迄今世界上出土最大、最重的青銅禮器,享有"鎮國之寶"的美譽。

    為商代後期建造。鼎 長方形,口長112釐米、口寬79.2釐米,壁厚6釐米,連耳高133釐米,重達832.84公斤。

    要造出這麼一個大傢伙,其難度我來幫大家想一想。

    首先 得準備超過鼎本身重量的青銅材料。具專家估計,不會少於1000公斤。這麼多的材料。用多大的鍋將它熔化?還是用很多鍋同時熔化它們?澆鑄時,如何保證所有鍋熔化的青銅水的溫度大體一致?

    其次 製做多少塊陶範?而且各陶範間要保證緊密,準確地合併到一起。並且一各塊陶範上事先還要刻上精美的文飾。

    第三 這麼多青銅熔化之後,澆鑄時分幾個口灌入?灌注時,青銅水流速是多少,冷卻速度又是多少,陶範內部空氣由什麼地方排出?避免因空氣受熱而損壞陶範。

    第四。。。。第五。。。。估計在建造過程中,還有更多需要解決的技術問題。但古人在當時條件下,就是做到了。至於稱個大象的重量,那太簡單不過了。對吧?

    反正以我現在的知識水平,上面能想到的問題,我一個都解決不了。哪位高人有興趣,也思考一下吧。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小葉紫檀長期帶有什麼好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