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小旭哥Josh
-
2 # 夜小紫
《海上鋼琴師》中,一家唱片公司的工作人員為主角1900錄下了一張記錄了他鋼琴曲的唱片。1900面對一整套現代裝置,問了一個“傻”問題——
“這會傷害到我的,不是嗎?”
但,如若不是當時錄下了那一段,1900那無敵於人間的絕美音樂,就無緣被他人聽到了。
曲子的失傳,大體上就像是這樣子,在沒有錄音裝置之前,人們無法將聲音完整地儲存下來,故而音樂極其容易失傳。
要想跨越時代將音樂留存下來,當然也要依賴一整套的符號系統,以樂譜的形式讓音樂永存。
譬如,據說最早的時候,中國音樂家打的譜,叫“文字譜”,文字譜的記錄效率極低,透過詳細的文字記述琴樂的演奏手法,如左右手的指法、弦序、徽位等來記錄琴曲。現存唯一的文字譜是唐代抄本《碣石調·幽蘭》,先藏於日本京都西賀茂的神光院。十九世紀末,楊守敬先生在日本訪求古書的時候,發現了這首琴曲。
那啥,這譜子就長這樣子——
時隔多年,徹底掌握一整套音樂語言,並將之復活,難度是很大的。百年間有很多音樂大師試圖去還原這首古樂,有興趣的可以在網路上搜一搜。
文字譜的記錄難度很高,效率也低下,留存的機率自然也就更低了。
當然,中國也存在類似於西方樂譜那樣的“律譜”,譬如說流傳最廣的是工尺譜。所謂律譜,實際上都要發明一套獨特的符號系統來記錄音樂的節奏、調值等。
所以,不懂這一套符號的人看譜子,基本上等同於看天書。比如說下圖——
這一套東西,現在除了一些專業人員,基本上沒人看得懂。
依賴律譜傳下來的古樂,最有名的是南宋詞人姜夔的《白石道人歌曲》。現存最早的版本是元代陶宗儀所抄,宋嘉泰幾年(1202年)雲間錢希武刻木。當代也有一些復原,有興趣的可以去搜索看看。
整個這一套體系,實際上要說失傳,實際上也沒失傳。只不過面對西方更嚴謹全面的音樂學科範式,更簡練的記譜方式,傳統的這一套東西全面潰退,除了專業研究者少有人識了。
而中國古代音樂緣何失傳那麼多,還要從文化心態上簡單分析。
其一是華人好“道”而輕“術”,喜歡談理論,而往往看不上技法這一類務實的東西。
《樂》是上古六經之一,“禮樂”並舉也是周文化的核心。所以在音樂上,華人素來也是談音樂的教化之功,談音樂哲學多一些,而記錄音樂技法等少一些。
其二,華人傳藝,素來有嚴格的門檻規矩。
大家看武俠小說,往往江湖上有什麼“傳男不傳女,傳內不傳外”的規矩,這也是儒家文化薰陶下的華人所樂為的。老師傅技藝精湛,但技藝往往只在家門內傳遞,連徒兒也要留一手,如果家門人丁單薄,可能一項絕藝就失傳了。
譬如大家都知道魏晉之際的名士阮籍,會彈奏《廣陵散》,袁準求他傳授,阮籍不肯,到死的時候感嘆說:"袁孝尼嘗請學此散,吾靳固不與,《廣陵散》於今絕矣!"這就是音樂失傳的第一手記錄。
回覆列表
從古至今,包括歷史劇得內容都說美國是金山,崇洋媚外的人多了,自然就覺得中國的東西都不好,沒去過的認為是金山,去過才知道非常一般,就連那些在混得最低階的鬼老跑到中國來都有大堆無知的人上趕著去討好……卻不知紐約的時代廣場比上海的外灘差的不是一點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