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書法大樹

    是在唐玄宗時期,安祿山叛亂,常山太守顏杲卿、顏季明挺身而出,為了百姓民生,堅決抵抗,結果“父陷子死,巢傾卵覆”。顏杲卿的堂弟顏真卿悲憤不已,寫下了這篇《祭蔡侄文稿》。

  • 2 # 志英7292

    謝謝邀請回答,看這作品的名字就能猜到是回念親人的,追溯顏真卿生活的的年代,那是在唐玄宗時期,出現一次事件的安史之亂,常山太守顏杲卿、顏季明挺身而出,為了百姓民生,堅決抵抗,後來因為得罪了那幫人,又寡不敵眾,結果“父陷子死,巢傾卵覆”。顏杲卿的堂弟顏真卿悲憤不已,寫下了這篇《祭蔡侄文稿》。

  • 3 # 文物鑑定專家邢捷

    《祭侄文稿》是唐代著名書法家顏真卿行書作品,作於唐代乾元元年(758),被元代著名書法家鮮于樞譽為“天下行書第二”。《祭侄文稿》在《宣和書譜》中有著錄,清代乾隆年間入內府,現藏臺北故宮博物院。《祭侄文稿》亦稱《祭侄季明文稿》。在中國書法史上有“天下三大行書”之說,《祭侄文稿》之所以排在第二,是因前有王羲之《蘭亭序》,後有蘇東坡《寒食帖》。

    顏真卿《祭侄文稿》(區域性)(臺北故宮博物院藏)

    在唐代玄宗末年至代宗初年(755—763),唐朝將領安祿山與史思明背叛唐朝,發動了一場政治叛亂,史稱“安史之亂”。“安史之亂”是指安、史二人同唐朝爭奪統治權的內戰,為唐由盛而衰的轉折點。“安史之亂”又因爆發於唐玄宗天寶年間,故亦稱“天寶之亂”。“安史之亂”時,顏真卿的堂兄顏杲卿任常山郡(今河北石家莊附近)太守。顏真卿任平原郡(今山東德州)太守。顏真卿聯絡顏杲卿起兵,兩郡聯結,形成犄角之勢,效忠皇室,抵抗叛軍。往返於常山、平原之間傳遞訊息的是顏杲卿之第三子、顏真卿之堂侄顏季明。唐代天寶十四年,太原節度使王承業擁兵不救,史思明攻破城池。顏杲卿與子顏季明先後罹難,顏氏一門三十餘口受株連也慘遭殺害。《祭侄文稿》中有“賊臣不救孤城圍逼,父陷子死,巢傾卵覆”之句。事後,顏真卿派顏杲卿之長子顏全明處理後事,僅得顏杲卿之一足和顏季明的頭骨。顏真卿悲憤交加,縈紆忿激,情不自禁,於是援筆疾書,泣然紙上,寫下了不朽之作《祭侄文稿》。

    顏真卿《祭侄文稿》(區域性)(臺北故宮博物院藏)

    《祭侄文稿》因系草稿性質,故突顯率意。率意中有真性情,無刻意之跡。顏真卿楷書嚴謹至極,而行書卻能不拘繩墨,輕鬆空靈,顯出顏真卿書法藝術的創造力和高層次的書法意趣。顏真卿在《祭侄文稿》中祭奠了堂兄顏杲卿一門忠烈,尤其懷念他的堂侄顏季明,說他生下來就很出眾,平時已表現出少年少有的德行,好像是顏氏宗廟中的重器,又好像是顏氏庭院的香草和仙樹。顏真卿本人,也在顏杲卿捐軀的二十多年後,於唐代貞元元年(785)為唐王朝捨生取義,殺身成仁。

  • 4 # 汶水才子

    顏真卿的《祭侄文稿》是公元758年所寫的。該文稿23行,234字。當年顏真卿已50歲了,也屬於白髮思念黑髮人。其侄子顏季明隨其父親顏杲卿,在安祿山叛亂之時,頑強抵抗而亡的。顏真卿悲痛之情,思念之情溢於言表。在寫該文稿時自然流露而出。可以說是大氣磅礴,一起哈成。從文稿紙上的字墨枯燥現象,足以看出來。該文稿行業內又叫《祭侄顏季明文稿》,情真意切,有的稱其為“天下行書第二”。雖為草稿,但其書法至上,通篇字字真情流露,點畫自然優美,枯筆多處,虛實結合,黑白相間,輕重變化多端,不愧是上等佳作。

  • 5 # 不二齋

    《祭侄文稿》是唐代著名書法家顏真卿寫的一篇祭文,祭祀他的侄子顏季明。

    此卷是紙本,寬28.3釐米,卷長75.5釐米,可以看出,字不是很大,卻氣勢恢宏,被元代著名書法家鮮于樞稱為天下第二行書。

    唐代安史之亂期間,顏真卿和他的堂兄顏杲卿和侄子顏季明共同聲討叛軍。

    與安祿山叛軍在常山和平原展開戰鬥,但是由於平原節度使擁兵不就,城池被叛軍攻破。

    顏杲卿和侄子顏季明先後被叛軍所殺。

    事後,顏真卿派人去善後,只找到了顏杲卿的一隻腳和顏季明的頭顱。

    得到這個訊息後,顏真卿悲痛欲絕,情不自禁,寫下了這篇祭文。通篇氣勢磅礴,一氣呵成,常常寫到連續好幾個字都是枯筆,蒼勁老辣。

    多用篆隸筆法,行書裡還摻雜了不少草書。

    通篇有好幾處塗抹,看來作者更多的是情感的發洩,完全沒有考慮書法的好壞。

    而正是這樣一幅無意於書法的作品,卻成了中國書法史上,繼蘭亭序之後,又一個文字、書法和情感完美結合的高峰。

    你覺得呢?

  • 6 # 愚言7

    我手上沒資料,又不屑去網上抄個答案給你,只能講個梗概了,安史之亂的時候,顏真卿聯合一些地方力量組織抵抗,其中有顏杲卿、季明父子,結果爺倆守城城破被擒,二人大罵賊軍,義不降叛,被殺。戰亂後,顏真卿想收其遺骸入土為安,好像未得,想著總得搞個祭奠吧,以告慰亡靈和顏家的祖宗吧,祭奠要有祭文,顏真卿就起草了這個,這是草稿所以能看見有許多塗改的地方,對自已晚輩過早的離世,他可能有憐惜和自責,也有自豪,對叛軍殘忍殺害侄子他又非常悲憤,多種情緒交織糾纏在一起的情況下完成的此稿,表現為行條的張力十足,歷代寶藏,被譽為天下第二行書,除作品本身的人書合一的境界,還有後人對忠義的崇教在裡面。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滷豬肚怎麼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