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黥布者,六人也,姓英氏。秦時為布衣。少年,有客相之曰:「當刑而王。」及壯,坐法黥。布欣然笑曰;「人相我當刑而王,幾是乎?」人有聞者,共俳笑之。布已論輸麗山,麗山之徒數十萬人,布皆與其徒長豪桀交通,乃率其曹偶,亡之江中為群盜。陳勝之起也,布乃見番君,與其眾叛秦,聚兵數千人。番君以其女妻之。章邯之滅陳勝,破呂臣軍,竊怪大王與楚何親也。」淮南王曰:「寡人北鄉而臣事之。」隨何曰:「大王與項王俱列為諸侯,北鄉而臣事之,必以楚為彊,可以託國也。項王伐齊,身負板築,以為士卒先,大王宜悉淮南之眾,身自將之,為楚軍前鋒,今乃發四千人以助楚。夫北面而臣事人者,固若是乎?夫漢王戰於彭城,項王未出齊也,大王宜騷淮南之兵渡淮,日夜會戰彭城下,大王撫萬人之眾,無一人渡淮者,垂拱而觀其孰勝。夫託國於人者,固若是乎?大王提空名以鄉楚,而欲厚自託,臣竊為大王不取也。然而大王不背楚者,以漢為弱也。夫楚兵雖彊,天下負之以不義之名,以其背盟約而殺義帝也。然而楚王恃戰勝自彊,漢王收諸侯,還守成皋、滎陽,下蜀、漢之粟,深溝壁壘,分卒守徼乘塞,楚人還兵,間以梁地,深入敵國八九百里,欲戰則不得,攻城則力不能,老弱轉糧千里之外;楚兵至滎陽、成皋,漢堅守而不動,進則不得攻,退則不得解。故曰楚兵不足恃也。使楚勝漢,則諸侯自危懼而相救。夫楚之彊,適足以致天下之兵耳。故楚不如漢,其勢易見也。今大王不與萬全之漢而自託於危亡之楚,臣竊為大王惑之。臣非以淮南之兵足以亡楚也。夫大王發兵而倍楚,項王必留;留數月,漢之取天下可以萬全。臣請與大王提劍而歸漢,漢王必裂地而封大王,又況淮南,淮南必大王有也。故漢王敬使使臣進愚計,原大王之留意也。」淮南王曰:「請奉命。」陰許畔楚與漢,未敢洩也。
原文:黥布者,六人也,姓英氏。秦時為布衣。少年,有客相之曰:「當刑而王。」及壯,坐法黥。布欣然笑曰;「人相我當刑而王,幾是乎?」人有聞者,共俳笑之。布已論輸麗山,麗山之徒數十萬人,布皆與其徒長豪桀交通,乃率其曹偶,亡之江中為群盜。陳勝之起也,布乃見番君,與其眾叛秦,聚兵數千人。番君以其女妻之。章邯之滅陳勝,破呂臣軍,竊怪大王與楚何親也。」淮南王曰:「寡人北鄉而臣事之。」隨何曰:「大王與項王俱列為諸侯,北鄉而臣事之,必以楚為彊,可以託國也。項王伐齊,身負板築,以為士卒先,大王宜悉淮南之眾,身自將之,為楚軍前鋒,今乃發四千人以助楚。夫北面而臣事人者,固若是乎?夫漢王戰於彭城,項王未出齊也,大王宜騷淮南之兵渡淮,日夜會戰彭城下,大王撫萬人之眾,無一人渡淮者,垂拱而觀其孰勝。夫託國於人者,固若是乎?大王提空名以鄉楚,而欲厚自託,臣竊為大王不取也。然而大王不背楚者,以漢為弱也。夫楚兵雖彊,天下負之以不義之名,以其背盟約而殺義帝也。然而楚王恃戰勝自彊,漢王收諸侯,還守成皋、滎陽,下蜀、漢之粟,深溝壁壘,分卒守徼乘塞,楚人還兵,間以梁地,深入敵國八九百里,欲戰則不得,攻城則力不能,老弱轉糧千里之外;楚兵至滎陽、成皋,漢堅守而不動,進則不得攻,退則不得解。故曰楚兵不足恃也。使楚勝漢,則諸侯自危懼而相救。夫楚之彊,適足以致天下之兵耳。故楚不如漢,其勢易見也。今大王不與萬全之漢而自託於危亡之楚,臣竊為大王惑之。臣非以淮南之兵足以亡楚也。夫大王發兵而倍楚,項王必留;留數月,漢之取天下可以萬全。臣請與大王提劍而歸漢,漢王必裂地而封大王,又況淮南,淮南必大王有也。故漢王敬使使臣進愚計,原大王之留意也。」淮南王曰:「請奉命。」陰許畔楚與漢,未敢洩也。
譯文:黥布,是六縣人,姓英。秦朝時是個平民百姓。小時候,有位客人給他看了相說:“當在受刑之後稱王。”到了壯年,犯了法,被判處黥刑。黥布愉快地笑著說:“有人給我看了相,說我當在受刑之後稱王,現在,大概就是這種情形了吧?”聽到他這麼說的人,都戲笑他。黥布定罪後不久被押送到驪山服勞役,驪山刑徒有幾十萬人,黥布專和罪犯的頭目、英雄豪傑來往,終於帶著這夥人逃到長江之中做了群盜。陳勝起義時,黥布就去見番縣令吳芮,並跟他的部下一起反叛秦朝,聚集了幾千人的隊伍。番縣令還把自己的女兒嫁給他。章邯消滅了陳勝、打敗了呂臣的軍隊之後,黥布就帶兵北上攻打秦左、右校的軍隊,在清波打敗了他們,就帶兵向東挺進。聽說項梁平定了江東會稽,渡過長江向西進發,陳嬰因為項氏世世代代做楚國的將軍,就帶領著自己的軍隊歸屬了項梁,向南渡過淮河,英布、蒲將軍也帶著軍隊歸屬了項梁。項梁率師渡過淮河向西進發,攻打景駒、秦嘉等人的戰鬥中,黥布驍勇善戰,總是列於眾軍之首。項梁到達薛地,聽說陳王的確死了,就擁立了楚懷王。項梁號稱武信君,英布為當陽君。項梁在定陶戰敗而死,楚懷王遷都到彭城,將領們和英布也都聚集在彭城守衛。正當這時,秦軍加緊圍攻趙國,趙國屢次派人來請求救援。楚懷王派宋義擔任上將軍,範曾擔任末將軍,項籍擔任次將軍,英布、蒲將軍都為將軍,全部歸屬宋義統帥,向北救助趙國。等到項籍在黃河之畔殺死宋義,懷王趁勢改任項籍為上將軍,各路將領都歸屬項籍統轄。項籍派英布率先渡過黃河攻擊秦軍,英布屢立戰功佔有優勢,項籍就率領著全部人馬渡過黃河,跟英布協同作戰,於是打敗了秦軍,迫使章邯等人投降。楚軍屢戰屢勝,功蓋各路諸侯。各路諸侯的軍隊都能逐漸歸附楚國的原因,是因為英布指揮軍隊作戰能以少勝多,使人震服啊!項籍帶領著軍隊向西到達新安,又派英布等人領兵趁夜襲擊並活埋章邯部下二十多萬人。到達函谷關,不得入,又派英布等人,先從隱蔽的小道,打敗了守關的軍隊,才得以進關,一直到達咸陽。英布常常擔任軍隊的前鋒。項王分封將領們的時候,封英布為九江王,建都六縣。漢元年(前206)四月,諸侯們都離開項王的大本營,各回到自己的封國。項王擁立懷王為義帝,遷都長沙,卻暗中命令九江王英布等人,在半路上偷襲他。這年八月,英布派將領襲擊義帝,追到郴縣把他殺死。漢二年,齊王田榮背叛楚國,項王前往攻打齊國,向九江徵調軍隊,九江王託辭病重不能前往,只派將領帶著幾千人應徵。漢王在彭城打敗楚軍,英布又託辭病重不去輔佐楚國。項王因此怨恨英布,屢次派使者前去責備英布,並召他前往,英布越發地恐慌,不敢前往。項王正為北方的齊國、趙國擔心,西邊又憂患漢王起兵,知交的只有九江王,又推重英布的才能,打算親近他、任用他,所以沒有攻打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