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使用者6185728128592

    魔幻現實主義是20世紀40年代產生於拉丁美洲的一個文學概念,文學流派。傳統文學大類分做現實主義,批判現實主義,浪漫主義,一般來說寫現實的就叫現實主義,想像力強的,奇幻的叫浪漫主義。如西遊記,都是浪漫主義。

    魔幻現實主義畢竟還是源自現實主義,那魔幻現實主義既然是以現實為基礎,怎麼又魔幻了呢?其實是現實中帶有魔幻的因素,當然這個魔幻不是講上天入地,也不是魔法咒語,現實的魔幻在於反常規,悖離意識形態,看起來比較不正常,不符合一般人的心理。

    魔幻現實主義的第一個特徵就是“變現實為幻想而又不失真實”。當然,最根本的核心是“真實”二字,所有魔幻現實主義作家的創作都以此作為基本。不管作品採用什麼“魔幻”、“神奇”的手段,最終目的還是為了反映和揭露現實,委內瑞拉的烏斯拉爾·彼特里是第一個將魔幻現實主義這一術語引進拉美的人,但有一個拉美人在這之前已經寫成了一部魔幻現實主義作品。

    他的魔幻現實主義代表作品有:《瓜地馬拉傳說》,《總統先生》。我們來看看他的另一篇代表作《玉米人》中的片段: “他飽飲了一頓河水,消解了毒藥在腹內引起的乾咳。把五臟、血液痛快地衝洗了一遍,從死神的魔掌中掙脫出來。他抓住死神的腦袋和胳臂,象齷蹉的襯衫一樣扔進河裡,讓河水把它沖走。”

    伊龍酋長就這樣戰勝了死神,戰勝了毒藥。河水當然不能清洗被毒藥侵蝕過的血液,在荒誕不經的描述背後,是印第安人對部落首領高度崇拜的傳統。最初的狩獵經濟使得印第安人形成了“動物即人”,甚至是獸人的世界觀,作為領袖的酋長當然也不例外。 類似這種神話故事和民間傳說正是魔幻現實主義文學的第二個特徵 。

    如果僅僅是民間傳說,那魔幻現實主義跟封神榜也沒什麼區別。我們再來看一段《玉米人》的描述:“我們都是玉米做成的,拿做成我們身體的東西做買賣,就等於賣我們身上的肉。表面上看不一樣,其實兒子也好,玉米也好,都是人肉。”

    上面怪誕的描述,如果不結合印第安人處在落後貧困的生存境地,世世代代都與世隔這樣的背景去看,讀者恐怕難以理解。以玉米為主要作物的墨西哥印第安人對“人”和“玉米”的關係有著特殊的認知,他們認為人靠食用玉米維持生存,死後化作養育玉米的肥料,如此迴圈往復,從而繁衍,因此,他們將玉米奉作神明,這當然和印第安以及整個拉丁美洲農耕經濟的現實基礎不無聯絡。小說以玉米為喻,反映的正是土著印第安人對自然的崇拜。而連線神話與現實也就成為魔幻現實主義最重要的一個特點。

    如果《玉米人》的作者是這一文風的開山鼻祖,那真正把魔幻現實主義推上熱搜榜第一,成為那個時代作家們眼中的偶像的是加西亞·馬爾克斯,代表作《百年孤獨》被認為是魔幻現實主義流派的巔峰之作,1982年馬爾克斯獲得了諾貝爾文學獎。

    授獎理由是:“由於其長篇小說以結構豐富的想象世界,其中糅混著魔幻與現實,反映出一整個大陸的生命矛盾。”隨即魔幻現實主義文學在世界範圍內掀起了文學狂潮。

    陳忠實的小說《白鹿原》帶有很強的魔幻色彩,處處描寫一些科學無法解釋的事件,小說開篇,男主人公白嘉軒六娶六喪,以香豔又奇詭的開頭吸引了讀者的眼光,“白嘉軒後來引以為豪的是一生裡娶過七房女人。”這句話很容易讓我們想到《百年孤獨》的第一句:“多年以後,奧雷連諾上校站在行刑隊面前,準會想起父親帶他去參觀冰塊的那個遙遠的下午。”相似的手法,用一句話體現了浩瀚的時空觀,過去現在未來都在這句話中呈現,馬爾克斯這一絕妙的筆法後來被很多中國作家所借鑑模仿。

    我們再回看陳忠實的《白鹿原》,可以說這個開頭擁有巨大的張力,除了給人以宏大的時空感,還為我們展現了一個封建的男權的價值觀:七房老婆是一個男性炫耀的資本,是一個家族雄厚勢力的證明。在白嘉軒看來,六娶六喪的原因是因為他的命硬,剋死了老婆,但在書中描寫裡,他的老婆死狀一個比一個詭異,尤其是第六任老婆胡氏。她擁有驚人的美貌和剛烈的性格,但在和白嘉軒同房後中了邪,聲稱自己看到死去的五個女人的鬼魂。於是白嘉軒請“法官”來捉鬼,這堪稱是全書最魔幻的片段之一。

    莫言的《豐乳肥臀》《生死疲勞》《蛙》、阿來的《塵埃落定》、賈平凹的《古爐》等,都是具有魔幻現實主義色彩的作品。

    魔幻與現實交織纏繞,共同譜寫著世間百態。

    之所以說魔幻是因其中的神奇與怪誕,其目的不過是更加地突出現實,終究還是為了關心著祖輩,關心著神話,關心著一片土地的血與淚,因此“魔幻”只是手法,反映“現實”才是目的。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生吃栗子對身體有什麼好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