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老鄭教我做美食
-
2 # 具體的體驗
你可以參考一下,去紐西蘭不可錯過一下幾個地方。D1 基督城----特卡波湖----庫克山國家公園D2 皇后鎮----瓦納卡湖----箭鎮D3 米弗峽灣---蒂阿瑙D4 達尼丁奧馬魯D5 奧斯伯頓
你可以參考一下,去紐西蘭不可錯過一下幾個地方。D1 基督城----特卡波湖----庫克山國家公園D2 皇后鎮----瓦納卡湖----箭鎮D3 米弗峽灣---蒂阿瑙D4 達尼丁奧馬魯D5 奧斯伯頓
初識奧克蘭
紐西蘭是個絕對意義的旅行國家,道路設施、公共場所都為旅行者考慮得非常周到,甚至給人感覺旅行者才是這個國家的居民。同時,紐西蘭又是一個高度發達的資本主義國家,是一個成熟的旅遊市場。正是如此,雖然遠離中國,但若作為自助旅行的第一站卻是非常合適甚至完美的。
我們遇到的人當中紐西蘭本地人卻不多。實際上紐西蘭總人口不到500萬,在稍大的城鎮裡,我們遇見的很多人都是這兩年才從國外來到紐西蘭,他們或者是留學生,或者是持有打工簽證、打工度假簽證的年輕人,或者是國外旅客。在更小的小鎮上,才容易遇到真正的本地人。
我們入住奧克蘭市中心的Wordorf Hotel。從陽臺望去,天空幾淨透亮,藍得淡雅傾心,雲朵塊塊分佈,好似閒庭散步。遠處的矮山縱貫平躺,把顏色分隔成人間與天堂。近處的車、房和樹也各自相待如賓、安靜得體。
奧克蘭冷冽清爽的空氣和高遠澄碧的藍天讓我們讚不絕口。我喜歡北京香山的秋高氣爽,也喜歡廣州大夫山的自然氧,但這些都是在市郊才有的體驗,而在紐西蘭最大的城市奧克蘭,即使是在中午時分的市中心也一樣能收穫這份愜意。
作為一個多元文化的國家,奧克蘭是這個國家的縮影。隨著19世紀首批歐洲人踏上這片土地,奧克蘭一度成為紐西蘭首都。現在,奧克蘭是紐西蘭最國際化的城市,擁有146萬常住人口,並且時刻歡迎來自世界各地的朋友,多樣的選擇吸引著眾多的人在這裡生活、工作、投資、學習。在毛利語中,奧克蘭被稱作Tāmaki-makau-rau,大意是純潔的少女和一百個情人,不知道這背後是否藏著一個浪漫的故事?
奧克蘭有著多座死火山,城市本身就是沿著火山口地形建設,因此坡道多而富於變化。這座城市的風格和香港、澳門很像,清晰高掛的店鋪招牌,隨地形上上下下、時窄時寬的街道,路上各色人種或悠然自得或行色匆匆。
王子碼頭
奧克蘭因所擁有的海岸和港口彰顯其名,“帆船之都”的稱號也正得益於綿延的海岸線和精良的港口設施。從東邊的奧克蘭港口一路往西,依次是marsden wharf、captain cook wharf、queens wharf、princes wharf,可以說奧克蘭人開啟家門就站在了港口面前!站在王子碼頭,無限養眼的碧海藍天,曾經作為英國海關辦公樓的簡約派建築,豎立在街頭的國際帆船賽獲獎帆船和停靠在碼頭數不清的私家帆船,讓我閉上眼就出現一幅繁華的碼頭景象。
我們一路從市中心朝王子碼頭走來,將步行終點設定在了fish market。
fish market
在《紐西蘭印象》裡,這是一個品種豐富的市場,我們想應該就如國內的菜市場般大小吧。抱著這樣的期待,我們到達王子碼頭後一路走一路四處眺望。港口邊上有一排裝修精緻的紅磚房,被改裝成酒吧和餐廳,就是沒有一點市場的影子。
fish market是一個迷你市場,儘管空間不大,但仍然努力隔出了三個明確的區域:海鮮區、蔬菜和調料區、咖啡簡餐區。我們買了泡麵、青口、三文魚、金奇異果、西紅柿和生菜。太陽漸漸落下,天空塔斜影越拉越長,路上的行人已明顯不如下午那麼熱鬧,我好像聽到了落日追趕的腳步聲。
DIY的晚餐
我拉起羽絨服的拉鍊,裹緊脖子,返程。回到酒店,經歷了時空轉換的疲倦身軀終於倒在大床上,無比放鬆和舒適。不論是留在近鄉,還是身在他鄉,其實人在疲倦的時候一個小窩就足以安放身體和精神。
DIY的晚餐看起來很美,但青口和泡麵只是簡單水煮,而奇異果和西紅柿怎麼看起來都只是點綴而非果腹之用,少了華人做飯油煙味的誘惑。最後,我們把沒吃完的三文魚也煮了,在寒夜裡用熱湯給自己續上一碗溫暖。
回想在紐西蘭的第一天,我們的三餐是這樣的:早上飛機餐、中午漢堡、晚上泡麵,終日粒米未進。我們努力策劃一場旅行,但旅行並非想象中的輕鬆和富足。儘管如此,我在第一天就愛上了這個太平洋國家。一切都才剛開始不是嗎?
事實上,紐西蘭當地的旅遊從業者在淡季時並不掙錢,甚至還可能虧本,但旺季帶來的收入足以讓他們過上一年好日子。而且,淡季沒什麼生意正好趁機給自己放假。真是聰明的紐西蘭人,會享受的紐西蘭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