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詩書君

    劉邦先於項羽入關之後,聽了手下的建議,派兵守函谷關。等到項羽來到函谷關的前的時候,一看有兵把守,很是生氣,就派兵一路打到了戲西。這個時候的劉邦屯兵灞上,他手下有一個曹無傷的人想要討好項羽,就跑到項羽的軍營之中說劉邦的壞話,項羽手下的范增同時添油加醋,讓項羽更加的生氣。

    項羽劉邦在懷王面前約定好先入關為王,而且劉邦能夠先進入關中多虧了項羽能夠消滅的秦軍主力。而且關中地區良好的地理位置易守難攻,王關中進可以平定天下,退可以固守秦地。這才是項羽生氣的重要原因。知道了項羽生氣的原因,就能夠知道項羽為什麼放了劉邦。

    鴻門宴上座次是這樣的:“項王、項伯東鄉坐。亞父南鄉坐。亞父者,范增也。沛公北鄉坐,張良西鄉侍。”這個座次就有玄機在裡面。

    古人之坐以東向為尊,即交際之禮亦賓東向而主人西向。鴻門宴上項羽在東向,說明這次宴會根本不是賓主宴會,而是一場上下級之間的聚會,而劉邦坐在最北邊,地位最低,用這種不動聲色的方式向項羽表示了屈服。作為貴族的項羽,當然能夠明白劉邦的意思,看到劉邦能夠臣服,他的火氣自然就減少了。

    經過鉅鹿一戰一戰之後,項羽從楚國上將軍一躍成為諸侯上將軍,雖然名號上提升了不少,實際上掌握的兵力還是楚國的軍隊,諸侯軍隊跟著他不過是為了能夠在滅亡秦國之後分一杯羹而已,就是說有共同的利益才能把所有的諸侯捆綁在一起。

    鴻門宴上,項羽和劉邦還不是敵對的關係,項羽的所作所為多有的諸侯都看在眼裡,如果項羽殺死了劉邦,就意味著他想要自己獨吞滅秦國的勝利果實,那麼手下的人肯定會一陣大亂。後來的田榮和彭越不就是因為沒有得到封地而一再反抗,才給了劉邦還定三秦的機會。

    范增在鴻門宴上想要殺掉劉邦,和他建議項梁找來懷王一樣愚蠢。不僅破壞了項家的威信,還找來了頂頭上司對項家指手畫腳。項羽知道人心不穩,不殺劉邦反而做一個順水人情就能夠讓自己的地位鞏固,實際上證明他也是對的。實際上楚漢爭霸失敗的原因不是鴻門宴上項羽沒殺劉邦,而是沒有估計到田榮和彭越的反叛。

  • 2 # 帝國的臉譜

    鴻門宴以其殺氣騰騰的架勢、驚險曲折的過程、出人意表的結局而成為了歷史上最著名的飯局,讓無數後人關注、咀嚼、嘆息。暗殺劉邦,是項羽擺鴻門宴的初衷,是楚軍剪除漢軍戰略構想的題中之義。然而,作為擺鴻門宴始作俑者的項羽,最後為什麼又傻里傻氣地放走了劉邦呢?

    劉邦還軍灞上後,有人勸他據守函谷關,將項羽和諸侯軍阻擋於關外,而且說:“關中地勢險要,富甲天下,按照懷王熊心的承諾,誰先入關誰為‘關中王’,如今你先入關,當仁不讓是‘關中王’,但項羽卻封章邯為‘王關中’,項羽既背棄懷王承諾,你莫若調兵遣將,據守函谷關,自王關中。”確實,劉邦對“關中王”一直夢寐以求,項羽的分封也確實違背了楚懷王原意,劉邦因此派人據守函谷關,阻擋項羽入關。

    對於項羽來說,楚懷王都不放在眼裡,何況你劉邦?於是,項羽立即安排英布率軍進攻函谷關。守關的不過一偏將所率幾千兵丁,在項羽數十萬諸侯大軍面前如同小兒科,三下五除二就衝散打敗了,函谷關隨即攻破。項羽攻破函谷關後,率諸侯軍進駐戲地,在鴻門安營紮寨。項羽這時的憤怒是可想而知的,劉邦不但同室操戈,而且恩將仇報,你說他氣不?於是,也就有了後來磨刀霍霍殺氣騰騰的鴻門宴。

    至於項羽在鴻門宴上為何放走劉邦,一是項伯的作用巨大。項伯是項羽的叔叔,叔侄關係親密,因當年犯事,過失殺人,依罪要償命,出逃後,幸遇張良營救,才逃過一劫。項羽為報劉邦拒絕入關之仇,在曹無傷的挑撥下,準備發兵攻打劉邦。項伯知恩圖報,便給張良報信,讓張良避禍。結果在張良的斡旋下,項伯不但與劉邦結成了親家,而且答應回來做項羽的工作,動員項羽放棄進攻劉邦,在項伯的勸說下,項羽果然放棄了進攻劉邦,於是,劉邦親赴鴻門,出席項羽宴會,負荊請罪。

    項羽之所以放走劉邦,第二個原因是項羽意氣用事。劉邦到達鴻門後,在張良的措置下,雙方得到了較好的溝通,項羽也有釋前嫌的意願,雖然老夫子范增在旁添油加醋,鼓動項羽殺掉劉邦,但在項伯的幫助下,在樊噲的拼死保護下,范增的如意算盤落了空。

    其實,項羽不殺劉邦,還有一個重要原因,就是項羽的團隊意識在起作用。想想,劉邦與項羽同為義軍領袖,又曾經同在項梁手下出力,多年並肩作戰,是一個戰壕裡的戰友,戰友之間鬧點矛盾,怎麼會輕易兵戎相見、非置對方於死地呢?所以,項羽特意擺鴻門宴,其初衷雖然打算暗殺劉邦,因為上述原因,最後放走了劉邦。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寶寶換牙了門牙不齊怎麼回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