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zkksi47256

    現代羽毛球運動起源於英國。1873年,在英國格拉斯哥郡的伯明頓鎮有一位叫鮑弗特的公爵, 在他的領地開遊園會時,有幾個從印度回來的退役軍官就向大家介紹了一種隔網用拍子來回擊打毽球的遊戲,人們對此產生了濃厚的興趣。因這項活動極富趣味性,很快就在上層社會社交場上風行開來。“伯明頓”(Badminton)即成為英文羽毛球的名字。1893年,英國14個羽毛球俱樂部組成羽毛球協會,即全英公開賽的前身。自1992年起,羽毛球成為奧運會的正式比賽專案。羽毛球是一項室內、室外都可以進行的體育運動。依據參與的人數,可以分為單打與雙打,及新興的3打3。羽毛球拍由拍面、拍杆、拍柄及拍框與拍杆的接頭構成。一支球拍的長度不超過680毫米,其中球拍柄與球拍杆長度不超過41釐米,拍框長度為28釐米,寬為23釐米,隨著科學技術的發展,球拍的發展向著重量更輕、拍框更硬、拍杆彈性更好的方向發展。羽毛球的規則第一、羽毛球的發球規則在羽毛球比賽前,雙方採用挑邊的規則(拋硬幣)來決定發球方和場區。挑邊贏者將優先選擇是發球或接發球,還是在一個半場區或另一個半場區比賽。輸者在餘下的一項中選擇。第二、羽毛球的比分規則其次,羽毛球比賽規則從2006年5月開始,正式決定實行二十一分的比賽規則。21分制實行每球得分制,所有單項的每局獲勝分皆為21分,最高不超過30分。每場羽毛球比賽採取三局兩勝制,先到21分的一方贏得當局比賽。如果雙方比分為20比20時,獲勝一方需超過對手2分才算取勝;直至雙方比分打成29比29時,那麼先到第30分的一方獲勝。首局獲勝一方在接下來的一局比賽中先發球。第三、羽毛球雙方站位的規則對於羽毛球單打:當發球員得分數為0或偶數時,雙方運動員均在各自的右發球區發球或接發球;當發球方的分數為奇數時,雙方運動員均在各自的左發球區發球或接發球。對於羽毛球雙打:比賽中,當比分為0或偶數時,球由右發球區對角發向對方場地的右接發球區;當比分為奇數時,球由左發球區對角發向對方場地的左接發球區。比賽中,只有當一方連續得分時,發球員必須在右或左發球區交替發球,而接發球方隊員的位置不變。其它情況下,選手應站在上一回合的各自發球區不變,以此保證發球員的交替。雙打比賽規則一方每次只有一次發球權。發球方失誤不僅丟失發球權也將丟失1分,如果這時得發球權的一方得分為奇數時,則必須是位於左發球區的選手發球,如果此時得發球權的一方得分為偶數時,則必須是位於右發球區的選手發球。雙打比賽規則只有接發球隊員才能接發球,若其同伴接發球或被球觸及則“違例”,判發球方得分,當發球被回擊後,球可由二人中任一人擊回,不得連擊,如此往返直至死球。

  • 2 # 藍風24

    羽毛球起源於亞洲,是種類似毽子de遊戲。相傳十九世紀前後,在印度孟買有種兩人分別站在網的兩邊,以木拍對擊插有羽毛的絨線團的遊戲,名叫「普那」。

    1860年左右,一位從印度回國的英國退役軍官,將這遊戲介紹到英國。這種遊戲傳入英國之後,首先在1873年英國告羅士打郡(Gloucestershire)一條名叫Badminton的畢佛特公爵的山莊定下游戲規則,(這也是羽毛球運動英文名稱的由來)這就是羽毛球運動的最初模式,所以這種新的運動便以伯明頓山莊命名,中文譯名為羽毛球。

    起初,羽毛球比賽是在大房子或樓房的大廳裡進行的,羽毛球則是用香檳酒瓶的軟蓋木塞插上羽毛做成,比賽只限於貴族和上流社會的人參加.後來,隨著「用運動培育紳士風度,淑女風度」這一意識的誕生,羽毛球運動才得以普及和發展。在這種新的思潮影響下,參加比賽的運動員都以尊敬對方,光明磊落等姿態進行比賽。當然,那時的比賽都是業餘性質的,現今,儘管羽毛球運動已經發展成為專業化和商業化,但我們仍可看到比賽場上許多繼承傳統的良好風格。

    起初,羽毛球運動並沒有一致進行的形式,直至1877年在印度的喀拉蚩(Karachi)地區才首次制訂了羽毛球運動的比賽規則。1893年,英國羽毛球協會成立,並重新修訂和統一了羽毛球比賽的規則。直至1934年,國№羽毛球聯會終於成立,成員國包括多個地區及國家。至於亞洲地區方面,亞洲羽毛球聯會亦於1959年在馬來西亞的吉隆坡成立。

    自1899年在英國舉行的全英羽毛球錦標賽起,重要的國№羽毛球賽事相繼出現,當中包括世界羽毛球個人錦標賽、湯姆斯杯(正式名稱應為國№羽毛球挑戰杯的男子羽毛球團體賽)、優霸杯(女子羽毛球團體賽)、蘇狄曼杯(男女子羽毛球混合隊№賽)及世界羽毛球格蘭披治大賽等。不過直至1992年,羽毛球才正式成為奧林匹克運動會的比賽專案之一。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有哪些關於籃球的網路遊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