危害 不久前,廣州食品安全資訊網釋出訊息稱,同濟大學的一項研究證實,食用油塑膠桶的增塑劑對人體有害。“用塑膠桶裝食用油,食用油中會溶進對人體有害的增塑劑。”訊息稱,同濟大學基礎醫學院厲曙光教授的課題組,曾經分別採集市場上不同品牌和不同出廠日期的塑膠桶裝大豆色拉油、調和油、花生油,以及市場上銷售的散裝豆油。測定後發現,幾乎所有品牌的塑膠桶裝食用油中,都含有增塑劑“鄰苯二甲酸二丁酯”。據推斷,食用油中檢出的增塑劑,主要來源於塑膠容器。這種增塑劑對男性生殖系統有毒害作用。 臺灣最近爆出了食品新增有毒塑化劑的案件,說是飲料裡的“起雲劑”含有“塑化劑”,吃了會使性別錯亂、生殖器變短。事件牽涉很多食品,飲料、果醬、益生菌粉都有牽連。專家稱,塑化劑的毒性遠高於三聚氰胺,還廣泛分佈於各種食物內。對此,人們最想知道的是,起雲劑是什麼,有什麼用?塑化劑是什麼,對人體有哪些危害?我們該如何分辨食品有沒有新增塑化劑?如果吃了含有塑化劑的食物,我們怎麼才能消除這個危害? 塑化劑用來增加材料柔軟性 塑化劑(Plasticizers),或稱增塑劑、可塑劑,是一種增加材料的柔軟性等特性的新增劑。它不僅使用在塑膠製品的生產中,也會新增在一部分混凝土、牆版泥灰、水泥與石膏等材料中。在不同的材料中,塑化劑所起的效果也不同。在塑膠裡,它可以使塑膠製品更加柔軟、具有韌性和彈性、更耐用。 塑化劑種類很多,但最常被使用的是DEHP[鄰苯二甲酸二(2-乙基己)酯].它主要用在PVC(聚氯乙烯)塑膠製品中,例如保鮮膜、食品包裝、玩具等。很多醫用塑膠用品,例如導管、輸液袋等等,也都含有這種物質。它在塑膠製品中的含量變化範圍很大,從1%到40%都有可能。這次臺灣飲料安全事件中的主角,正是D EH P這種物質。 作為一種塑化劑,DEHP只能在工業上使用,根本不是合法的食品新增劑。以往發生過的DEHP安全事件和調查,主要集中在食品包裝材料汙染、非食品物質的接觸等方面。然而,這次在臺灣地區生產的一些食品飲料中發現大量DEHP,則是另有原因。 根據臺灣媒體報道,原來,這些食品的上游生產廠商在向食品中新增一種“起雲劑”的時候,為了降低成本,使用了更廉價的塑化劑DEHP.被檢測出來後,引發了這次食品安全問題的大關注。最早發現DEHP汙染的臺灣檢測部門工作人員,本來也以為DEHP來自食品包裝汙染,但透過對包裝的檢驗排除了這種可能。後來經過追查,才發現了“毒起雲劑”這個源頭。 起雲劑不是食品新增劑----食用起雲劑,會對人體造成傷害 “起雲劑”是一種正規的食品新增劑,也被稱作乳化香精。它一般用在橙汁飲料等產品中,作用是增加飲料濁度、穩定飲料體系。它屬於增稠劑、乳化穩定劑的範疇,主要成分包括阿拉伯膠、乳化劑、葵花油、棕櫚油等。對這些成分的使用範圍和在食品中的含量限定,國家有明確的規定。 “起雲劑”和塑化劑,是完全不同的兩種物質。只是因為用塑化劑D EH P代替棕櫚油,加到食品中後,能達到和正規“起雲劑”比較相似的效果,所以有不良商家用D EH P來生產“起雲劑”。從作為非法食品新增劑這個角度來看,這起事件和“三聚氰胺”事件具有一定相似性。 兒童更容易受到DEHP的危害 對DEHP安全性的質疑,主要來自於它的類雌激素作用,可能引起男性內分泌紊亂,導致精子數量減少、生殖能力下降等。兒童比成人更易受到傷害。特別是尚在母親體內的男性嬰兒透過孕婦血液攝入DEHP,產生的危害更大。有研究表明,孕婦血液中的D E H P濃度越高,產下的男嬰有越高的風險發生陰莖變細、肛門與生殖器距離變短、睪丸下降不全等症狀。 也有研究發現,與DEHP或類似物質接觸較多的人群中(例如從事PV C塑膠生產行業的人),腫瘤、呼吸道疾病的發病率相對較高,其中的女性易發生月經紊亂和自然流產,男性的精子活性也似乎受到了影響。此外,DEHP在肥胖症、心臟中毒等疾病中也可能發揮一定影響。不過,它在致癌性方面則沒有確鑿的醫學證據。 DEHP在塑膠中並非採用牢固的共價結合,比較容易從塑膠中脫離,進入環境或人體中。 研究認為,普通大眾接觸DEHP的途徑主要是飲食。食物和水可以透過與塑膠包裝接觸而吸收DEHP.2007年6月,歐盟曾在中國出口的油浸式食品中檢出過DEHP,其來源是瓶蓋中軟質墊圈汙染了食物。 此外,兒童將含有DEHP的塑膠玩具放入嘴中也是一個產生危害的途徑。中國生產的某些塑膠玩具曾經多次被歐盟或美國退回,也是因為其中DEHP超標,而這些玩具對於尚處在發育期且喜歡咬玩具的孩子來說是有潛在危害的。
危害 不久前,廣州食品安全資訊網釋出訊息稱,同濟大學的一項研究證實,食用油塑膠桶的增塑劑對人體有害。“用塑膠桶裝食用油,食用油中會溶進對人體有害的增塑劑。”訊息稱,同濟大學基礎醫學院厲曙光教授的課題組,曾經分別採集市場上不同品牌和不同出廠日期的塑膠桶裝大豆色拉油、調和油、花生油,以及市場上銷售的散裝豆油。測定後發現,幾乎所有品牌的塑膠桶裝食用油中,都含有增塑劑“鄰苯二甲酸二丁酯”。據推斷,食用油中檢出的增塑劑,主要來源於塑膠容器。這種增塑劑對男性生殖系統有毒害作用。 臺灣最近爆出了食品新增有毒塑化劑的案件,說是飲料裡的“起雲劑”含有“塑化劑”,吃了會使性別錯亂、生殖器變短。事件牽涉很多食品,飲料、果醬、益生菌粉都有牽連。專家稱,塑化劑的毒性遠高於三聚氰胺,還廣泛分佈於各種食物內。對此,人們最想知道的是,起雲劑是什麼,有什麼用?塑化劑是什麼,對人體有哪些危害?我們該如何分辨食品有沒有新增塑化劑?如果吃了含有塑化劑的食物,我們怎麼才能消除這個危害? 塑化劑用來增加材料柔軟性 塑化劑(Plasticizers),或稱增塑劑、可塑劑,是一種增加材料的柔軟性等特性的新增劑。它不僅使用在塑膠製品的生產中,也會新增在一部分混凝土、牆版泥灰、水泥與石膏等材料中。在不同的材料中,塑化劑所起的效果也不同。在塑膠裡,它可以使塑膠製品更加柔軟、具有韌性和彈性、更耐用。 塑化劑種類很多,但最常被使用的是DEHP[鄰苯二甲酸二(2-乙基己)酯].它主要用在PVC(聚氯乙烯)塑膠製品中,例如保鮮膜、食品包裝、玩具等。很多醫用塑膠用品,例如導管、輸液袋等等,也都含有這種物質。它在塑膠製品中的含量變化範圍很大,從1%到40%都有可能。這次臺灣飲料安全事件中的主角,正是D EH P這種物質。 作為一種塑化劑,DEHP只能在工業上使用,根本不是合法的食品新增劑。以往發生過的DEHP安全事件和調查,主要集中在食品包裝材料汙染、非食品物質的接觸等方面。然而,這次在臺灣地區生產的一些食品飲料中發現大量DEHP,則是另有原因。 根據臺灣媒體報道,原來,這些食品的上游生產廠商在向食品中新增一種“起雲劑”的時候,為了降低成本,使用了更廉價的塑化劑DEHP.被檢測出來後,引發了這次食品安全問題的大關注。最早發現DEHP汙染的臺灣檢測部門工作人員,本來也以為DEHP來自食品包裝汙染,但透過對包裝的檢驗排除了這種可能。後來經過追查,才發現了“毒起雲劑”這個源頭。 起雲劑不是食品新增劑----食用起雲劑,會對人體造成傷害 “起雲劑”是一種正規的食品新增劑,也被稱作乳化香精。它一般用在橙汁飲料等產品中,作用是增加飲料濁度、穩定飲料體系。它屬於增稠劑、乳化穩定劑的範疇,主要成分包括阿拉伯膠、乳化劑、葵花油、棕櫚油等。對這些成分的使用範圍和在食品中的含量限定,國家有明確的規定。 “起雲劑”和塑化劑,是完全不同的兩種物質。只是因為用塑化劑D EH P代替棕櫚油,加到食品中後,能達到和正規“起雲劑”比較相似的效果,所以有不良商家用D EH P來生產“起雲劑”。從作為非法食品新增劑這個角度來看,這起事件和“三聚氰胺”事件具有一定相似性。 兒童更容易受到DEHP的危害 對DEHP安全性的質疑,主要來自於它的類雌激素作用,可能引起男性內分泌紊亂,導致精子數量減少、生殖能力下降等。兒童比成人更易受到傷害。特別是尚在母親體內的男性嬰兒透過孕婦血液攝入DEHP,產生的危害更大。有研究表明,孕婦血液中的D E H P濃度越高,產下的男嬰有越高的風險發生陰莖變細、肛門與生殖器距離變短、睪丸下降不全等症狀。 也有研究發現,與DEHP或類似物質接觸較多的人群中(例如從事PV C塑膠生產行業的人),腫瘤、呼吸道疾病的發病率相對較高,其中的女性易發生月經紊亂和自然流產,男性的精子活性也似乎受到了影響。此外,DEHP在肥胖症、心臟中毒等疾病中也可能發揮一定影響。不過,它在致癌性方面則沒有確鑿的醫學證據。 DEHP在塑膠中並非採用牢固的共價結合,比較容易從塑膠中脫離,進入環境或人體中。 研究認為,普通大眾接觸DEHP的途徑主要是飲食。食物和水可以透過與塑膠包裝接觸而吸收DEHP.2007年6月,歐盟曾在中國出口的油浸式食品中檢出過DEHP,其來源是瓶蓋中軟質墊圈汙染了食物。 此外,兒童將含有DEHP的塑膠玩具放入嘴中也是一個產生危害的途徑。中國生產的某些塑膠玩具曾經多次被歐盟或美國退回,也是因為其中DEHP超標,而這些玩具對於尚處在發育期且喜歡咬玩具的孩子來說是有潛在危害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