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介 桑德羅·波提切利是15世紀末佛羅倫薩的著名畫家,他畫的聖母子像非常出名。受尼德蘭肖像畫的影響,波提切利又是義大利肖像畫的先驅者。 原名:亞里山德羅·菲力佩皮(Alessandro Filipepi),“波提切利”是他的綽號,意為“小桶”。 波提切利生於一個義大利佛羅倫薩的中產階級家庭,先是和馬索·非尼古埃拉一起學習,製造金銀首飾,後又成為菲力浦·利皮的學生,作為對利皮的報答,他培養了利皮的兒子菲力浦·諾。波提切利經常受僱於美迪西和他們的朋友們。這些與政治和文化的聯絡使他創作題材非常廣泛。在1481年,波提切利應招到羅馬畫壁畫,這是他唯一一次離開佛羅倫薩到外面作畫。據說波提切利從15世紀90年代起追隨“沙瓦耐羅拉”風格,這在他後期所作的宗教畫中得到體現,他的晚期作品少了些裝飾風味,卻多了些對宗教的虔誠。 在15世紀80年代和90年代,波切利是佛羅倫薩最出名的藝術家。他的風格到了19世紀,又被大力推崇,而且被認為是拉菲爾的前奏。 他是歐洲文藝復興早期佛羅倫薩畫派的最後一位畫家。 生平 1470年,他自立門戶,開設個人繪畫工作室,很快就受到美第奇家族的賞識,向他訂購了大量的畫作。與強大的美第奇家族保持著良好的關係也使畫家獲得政治上的保護,並享有有利的繪畫條件。此外也是透過這一層關係,波提切利得以接觸到佛羅倫薩上流社會和文藝界名流,接觸各方面多種的知識,開拓了視野,併為他的藝術打下精雕細琢、富麗堂皇、華美多采的貴族印記。 在15世紀80年代和90年代,波切利是佛羅倫薩最出名的藝術家。他的風格到了19世紀,又被大力推崇,而且被認為是拉斐爾的前奏。 在美第奇家族掌權期間,波提切利為他們做了多幅名畫,聲名大噪。1477年他以詩人波利蒂安歌頌愛神維納斯的長詩為主題,為羅倫佐·美第奇新購置的別墅繪製了著名的《春》(The Allegory of Spring)。這幅畫已經和《維納斯的誕生》(The Birth of Venus)一起,成為波提切利一生中最著名的兩幅畫作。 《三博士來朝》 另一幅為世人所熟知的畫作是他的《三博士來朝》。 這幅畫為他在整個歐洲贏得了聲譽,並也因此於1481年7月被教皇召喚到羅馬,為西斯廷禮拜堂作壁畫。 1485年完成的《維納斯的誕生》是波提切利的另一幅傑作,表現的是希臘神話中代表愛與美的女神維納斯從大海中誕生的場景,這幅畫的繪畫風格在當時頗為與眾不同,不強調明暗法來表現人體造型,而更強調輪廓線,使得人體有淺浮雕的感覺,而且極適合裝飾作用。畫面中的女神肌膚潔白,金色的長髮飄逸,無愧為是完美的化身;但臉上卻又掛有淡淡的憂愁、迷惘和困惑。 另一幅為世人所熟知的畫作是他的《三博士來朝》。 這幅畫為他在整個歐洲贏得了聲譽,並也因此於1481年7月被教皇召喚到羅馬,為西斯廷禮拜堂作壁畫。 然而,社會政治形勢多變,1492年,佛羅倫薩發生政治鉅變,勞倫佐去世,美第奇家族遭放逐,宗教極端主義的薩沃納羅拉掌權。波提切利也是他的追隨者之一,並曾在臭名昭著的“虛榮的篝火”中燒燬過多幅自己的畫作。或許是因為這個原因,波提切利的後半生聲名下滑,晚年貧困潦倒,只能靠救濟度日。在生命的最後幾年,他不問世事,孤苦伶仃。1510年,波提切利死於貧困和寂寞之中,安葬於佛羅倫薩的“全體聖徒”教堂墓地。 部分作品賞析 維納斯的誕生 《維納斯的誕生》這幅畫中情節和形象塑造是依據美第奇宮廷御用詩人波利齊阿諾的長詩。詩中描述維納斯從愛琴海中誕生,風神把她吹送到幽靜冷落的岸邊,而春神芙羅娜用繁星織成的錦衣在岸邊迎接她,身後是無垠的碧海藍天,維納斯憂鬱惆悵地立在象徵她誕生之源的貝殼上,體態顯得嬌弱無力,對迎接她的時辰女神和這個世界毫無激情,不屑一顧。這個形象告訴觀賞者,女神是懷著惆悵來到這充滿苦難的人間的。這種精神狀態正是畫家自己對現實態度的寫照。《維納斯誕生》還有另一層涵義。當時在佛羅倫薩流行一種新柏拉圖主義的哲學思潮,認為美是不可能逐步完善或從非美中產生,美只能是自我完成,它是無可比擬的,實際上說的就是:美是不生不滅的永恆。畫家用維納斯的形象來解釋這種美學觀念,因為維納斯一生下來就是十全十美的少女,既無童年也不會衰老,永葆美麗青春。維納斯的造型很明顯是受古希臘雕刻中維納斯形象的影響,從體態和手勢都有模仿卡庇託利維納斯的痕跡,但是缺少古典雕像的健美與嫻雅。這種造型和人物情態實際上成了波提切利獨特的藝術風格。
簡介 桑德羅·波提切利是15世紀末佛羅倫薩的著名畫家,他畫的聖母子像非常出名。受尼德蘭肖像畫的影響,波提切利又是義大利肖像畫的先驅者。 原名:亞里山德羅·菲力佩皮(Alessandro Filipepi),“波提切利”是他的綽號,意為“小桶”。 波提切利生於一個義大利佛羅倫薩的中產階級家庭,先是和馬索·非尼古埃拉一起學習,製造金銀首飾,後又成為菲力浦·利皮的學生,作為對利皮的報答,他培養了利皮的兒子菲力浦·諾。波提切利經常受僱於美迪西和他們的朋友們。這些與政治和文化的聯絡使他創作題材非常廣泛。在1481年,波提切利應招到羅馬畫壁畫,這是他唯一一次離開佛羅倫薩到外面作畫。據說波提切利從15世紀90年代起追隨“沙瓦耐羅拉”風格,這在他後期所作的宗教畫中得到體現,他的晚期作品少了些裝飾風味,卻多了些對宗教的虔誠。 在15世紀80年代和90年代,波切利是佛羅倫薩最出名的藝術家。他的風格到了19世紀,又被大力推崇,而且被認為是拉菲爾的前奏。 他是歐洲文藝復興早期佛羅倫薩畫派的最後一位畫家。 生平 1470年,他自立門戶,開設個人繪畫工作室,很快就受到美第奇家族的賞識,向他訂購了大量的畫作。與強大的美第奇家族保持著良好的關係也使畫家獲得政治上的保護,並享有有利的繪畫條件。此外也是透過這一層關係,波提切利得以接觸到佛羅倫薩上流社會和文藝界名流,接觸各方面多種的知識,開拓了視野,併為他的藝術打下精雕細琢、富麗堂皇、華美多采的貴族印記。 在15世紀80年代和90年代,波切利是佛羅倫薩最出名的藝術家。他的風格到了19世紀,又被大力推崇,而且被認為是拉斐爾的前奏。 在美第奇家族掌權期間,波提切利為他們做了多幅名畫,聲名大噪。1477年他以詩人波利蒂安歌頌愛神維納斯的長詩為主題,為羅倫佐·美第奇新購置的別墅繪製了著名的《春》(The Allegory of Spring)。這幅畫已經和《維納斯的誕生》(The Birth of Venus)一起,成為波提切利一生中最著名的兩幅畫作。 《三博士來朝》 另一幅為世人所熟知的畫作是他的《三博士來朝》。 這幅畫為他在整個歐洲贏得了聲譽,並也因此於1481年7月被教皇召喚到羅馬,為西斯廷禮拜堂作壁畫。 1485年完成的《維納斯的誕生》是波提切利的另一幅傑作,表現的是希臘神話中代表愛與美的女神維納斯從大海中誕生的場景,這幅畫的繪畫風格在當時頗為與眾不同,不強調明暗法來表現人體造型,而更強調輪廓線,使得人體有淺浮雕的感覺,而且極適合裝飾作用。畫面中的女神肌膚潔白,金色的長髮飄逸,無愧為是完美的化身;但臉上卻又掛有淡淡的憂愁、迷惘和困惑。 另一幅為世人所熟知的畫作是他的《三博士來朝》。 這幅畫為他在整個歐洲贏得了聲譽,並也因此於1481年7月被教皇召喚到羅馬,為西斯廷禮拜堂作壁畫。 然而,社會政治形勢多變,1492年,佛羅倫薩發生政治鉅變,勞倫佐去世,美第奇家族遭放逐,宗教極端主義的薩沃納羅拉掌權。波提切利也是他的追隨者之一,並曾在臭名昭著的“虛榮的篝火”中燒燬過多幅自己的畫作。或許是因為這個原因,波提切利的後半生聲名下滑,晚年貧困潦倒,只能靠救濟度日。在生命的最後幾年,他不問世事,孤苦伶仃。1510年,波提切利死於貧困和寂寞之中,安葬於佛羅倫薩的“全體聖徒”教堂墓地。 部分作品賞析 維納斯的誕生 《維納斯的誕生》這幅畫中情節和形象塑造是依據美第奇宮廷御用詩人波利齊阿諾的長詩。詩中描述維納斯從愛琴海中誕生,風神把她吹送到幽靜冷落的岸邊,而春神芙羅娜用繁星織成的錦衣在岸邊迎接她,身後是無垠的碧海藍天,維納斯憂鬱惆悵地立在象徵她誕生之源的貝殼上,體態顯得嬌弱無力,對迎接她的時辰女神和這個世界毫無激情,不屑一顧。這個形象告訴觀賞者,女神是懷著惆悵來到這充滿苦難的人間的。這種精神狀態正是畫家自己對現實態度的寫照。《維納斯誕生》還有另一層涵義。當時在佛羅倫薩流行一種新柏拉圖主義的哲學思潮,認為美是不可能逐步完善或從非美中產生,美只能是自我完成,它是無可比擬的,實際上說的就是:美是不生不滅的永恆。畫家用維納斯的形象來解釋這種美學觀念,因為維納斯一生下來就是十全十美的少女,既無童年也不會衰老,永葆美麗青春。維納斯的造型很明顯是受古希臘雕刻中維納斯形象的影響,從體態和手勢都有模仿卡庇託利維納斯的痕跡,但是缺少古典雕像的健美與嫻雅。這種造型和人物情態實際上成了波提切利獨特的藝術風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