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飛鳥與魚
-
2 # 蜀北一
帝堯,中國上古時期華夏部落聯盟首領,五帝之一,13歲受封於陶,15歲改封與唐,遂號陶唐氏,二十歲時繼部落首領之位,定都平陽。
按照《史記.五帝本紀》中的記載,“唐國,帝堯之裔子所封,漢曰太原郡,在古冀州太行恆山之西,其南有晉水”。而《漢書.地理志》記載“晉陽本唐國,堯始於都此”。也就是說,帝堯的都城,其實一開始是在今天的太原晉陽一帶。帝堯和其部落在晉陽一帶生活了一段時間之後,由於某種原因或者變故,他帶領部落族人順著汾河的方向向南遷徙,最終到達了臨汾一帶,並建立都城,也就是後來史籍中的平陽。
《尚書疏證》記載“堯為天子實先都晉陽,後遷平陽府”。《詩譜》中也說“堯始居晉陽,後遷河東”。可見,臨汾的平陽,是帝堯的第二個都城。根據近年來的考古發掘,在臨汾陶寺村發掘出的陶寺遺址,被越來越多的學者推測其就是帝堯的都城平陽。而陶寺村,不就是當年帝堯所受封的陶嗎?
在陶寺遺址中,不僅發掘出龐大的宮殿區,平民居住區,手工作坊區,墓葬區,倉儲區,城牆遺址,還出土了最為關鍵的觀象臺。帝堯就是在這裡,透過這個觀象臺觀測天象,並推測出的二十四節氣,以此指導人們耕作。由此可見,根據史書的記載以及結合考古發掘的情況來看,帝堯的都城平陽,應該就是今天人們所看到的陶寺遺址了。
堯廟位於臨汾市秦蜀路南端,為山西省重點文物保護單位。臨汾史稱平陽,《尚書》載"堯都平陽"。司馬遷《史記》雲:"學者多 稱五帝尚矣,然《尚書》獨載堯以來"。足見華夏文明自堯始。堯廟現佔地5.33公頃,主要有山門、五鳳樓、堯井亭、廣運殿、寢宮等古建築群,以及距今已1600餘年的漢代奇樹柏抱槐、柏抱楸、鳴鹿柏、夜笑柏等景觀。 汾河公園
臨汾市汾河公園始建於2009年5月,位於臨汾城區汾河岸畔。整個園區分為精品治理區和上、下游生態溼地治理區。精品區分地域展示區、素質拓展區、體育休閒區、科普活動區、藝術休閒區和青少年活動區六大功能區域。公園以生態修復為建設主題,體現仿山西明清建築風格,打造中國古典山水園林,搭建以堯文化為特色的博大精深本土文化展示交流平臺。2011年5月汾河公園的開園,新增城市綠地11平方公里,新增水面4平方公里,城市綠化覆蓋率提高16個百分點,成為臨汾客廳、城市綠肺,展現一川清水、兩岸錦繡的優美景觀,對提升臨汾城市品位,提高市民生活質量,促進臨汾社會經濟發展具有重大意義。公園建成後先後被授予“山西省四星級公園”、“臨汾市十佳主題公園”等榮譽稱號。
廣勝寺位於山西省洪洞縣縣城東北17公里霍山腳下,寺始建於東漢桓帝建和元年(147年),原名俱廬舍寺,亦稱育王塔院,唐代改稱廣勝寺。唐大曆四年(769年),中書令汾陽王郭子儀撰置牒文,奏請重建。宋、金時期,廣勝寺被兵火焚燬,隨之重建。元成宗大德七年(1303年),平陽(今臨汾)一帶發生大地震,寺廟建築全部震毀。大德九年(1305年)秋又予重建。此後,明嘉靖三十四年(1555年)和清康熙三十四年(1695年),平陽一帶又發生地震,但這兩次地震寺宇未遭大的損壞,除上寺飛虹塔及大雄寶殿明代重建外,其餘均為元代建築。廣勝寺分上、下兩寺和水神廟三處建築。上寺在霍山巔,翠柏環抱,古塔聳峙,琉璃構件金碧輝煌。下寺在山麓,隨地勢起伏而建,高低錯落,層疊有致。飛虹塔是五座佛祖舍利塔和中國現存四座古塔之一,也是迄今為止發現的唯一留有工匠題款、最大最完整的琉璃塔。它和曾在這裡珍藏的《趙城金藏》、水神廟元代壁畫,並稱為“廣勝三絕”。 小西天位於山西省隰縣西北一里處的鳳凰山巔,建築格局坐西向東。明崇禎二年東明禪師建立,距今380年曆史。大雄寶殿是全寺的精華所在,殿的正面是五方佛,面北兩側是釋迦牟尼佛的十大弟子站像,還有數以千計的懸塑人物和飛禽走獸,內容描寫的是當時人們心中西方極樂世界的樣子。殿中的彩塑是用瀝粉貼金製作的近似於宮廷的龍鳳和璽彩繪。這種彩畫形式屬明清建築彩畫中的最高等級,也屬於皇室專用的彩畫;由於等級高、造價昂貴,儲存下來的十分難得。
壺口瀑布是中國第二大瀑布,世界上最大的黃色瀑布。西臨陝西省延安市宜川縣壺口鄉,東瀕山西省臨汾市吉縣壺口鎮,為兩省共有旅遊景區。山西側的壺口瀑布在壺口的正面,可以下到瀑布下近距離觀賞瀑布和黃河,山岩多 視角好。景區內有觀瀑洞(龍洞),是一天然石洞,在瀑布的下方,從下往上看瀑布,瀑布壯觀無比。部分圖片來源網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