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曾銘瀾
-
2 # 慧慧2021
數字金融是指透過網際網路及資訊科技手段與傳統金融服務業態相結合的新一代金融服務。根據易觀智庫的產業結構分類,數字金融包括網際網路支付、移動支付、網上銀行、金融服務外包及網上貸款、網上保險、網上基金等金融服務。
網際網路技術優勢正在衝破金融領域的種種資訊壁壘改寫金融業競爭的格局。“網際網路+金融”的實踐,正在讓越來越多使用者享受更加高效的金融服務。目前,利率市場化的推進、金融脫媒的加速、網際網路金融的衝擊“倒逼”銀行調整盈利結構,探索全新業務模式,進行科技創新,提升客戶體驗。轉型之際,銀行必須正視挑戰、抓住機遇,透過轉變發展方式、調整最佳化結構等來轉型升級,透過綜合化和國際化經營,實現健康可持續發展,從而走向創新型和智慧化發展道路。目前,銀行金融業務主要呈現以下特點:
業務數字化。伴隨網際網路、社交媒體、移動終端裝置的快速發展,網際網路經濟浪潮下銀行業務正向數字化轉型,銀行數字化集中體現在客戶資訊數字化、貨幣數字化、銀行產品數字化、營銷數字化、服務數字化等方面,銀行正面臨數字銀行的變革。銀行業正實施數字化戰略,從渠道、產品服務、客戶三方面尋求轉型,不斷推進移動銀行、直銷銀行、網上銀行等網際網路金融業務。銀行業務與社交媒體、電子商務的融合越來越緊密,以智慧手機和平板裝置為代表的終端裝置的迅速普及,使得越來越多的客戶透過移動終端獲取金融服務。
交易電子化。未來銀行將形成以網銀支付為基礎,移動支付為主力,網上支付、電話支付,自助終端、微信銀行、手機銀行等多種電子渠道為輔助的電子銀行業務結構。目前已公佈的各銀行網銀客戶總數超過6.5億,透過電子渠道的交易佔比均在60%以上,電子銀行能夠滿足使用者對辦理銀行業務便捷性的需求,且隨著網際網路的快速發展,電子銀行滲透率的不斷提高,電子銀行交易筆數也將快速持續增長。
產品多樣化。隨著管制政策的放鬆,傳統的存、貸、匯業務為主的銀行業務逐步向以以保險、銀行、投資三大業務為支柱的綜合金融服務機構邁進。新型的網上銀行、電話銀行、個人外匯交易和其他新興業務等也層出不窮,銀行業務經營模式也由單一將逐步走向了混業。
服務渠道多元化。銀行透過網路、電話等方式開展去網點化的金融服務,有效進行了客戶分流,增加業務量。截至2014年年末,部分網銀個人客戶數達到10億戶,電子銀行能夠滿足使用者對辦理銀行業務便捷性的需求,且隨著網際網路的快速發展,電子銀行滲透率不斷提高,電子銀行交易筆數在快速增長。各家銀行積極透過自主創新建立了集網上銀行於一體的電子銀行綜合金融服務平臺,如“空中髮卡”、“搖一搖”轉賬支付、POS網貸及NFC近場支付以及近年來,透過在現有營業網點基礎上打造包括個人網銀、手機銀行、電話銀行、電視銀行等,進一步促進了電子銀行客戶服務體驗的持續提升。
競爭國際化。國際經濟金融環境變化既給中國的大型銀行“走出去”和國際化帶來機遇,又對其繼續保持競爭優勢地位帶來挑戰。在世界經濟全球化及金融一體化潮流的推動下,國際化已經成為各國銀行融入全球市場、參與國際競爭的必然選擇。中國銀行業不僅要關注國內市場,而且也將需要開闢國際市場。中國的各大銀行能否支援“走出去”國家戰略,突破和有側重地發展國際業務,將決定其未來在全球銀行業中的競爭位勢。
面對國內、國際的複雜形勢和競爭環境,傳統銀行封閉的IT架構已經無法滿足大容量、高併發、快速變化的業務需求,現階段部分銀行基礎架構面臨的主要問題是核心業務系統依然依賴大型機系統,IT成本居高不下、自主可控能力有限,銀行要想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立於不敗之地並持續發展,就需要加快金融創新和科技創新來提高核心競爭力。
隨著開放架構,雲計算、大資料、移動網際網路等技術的快速發展以及網際網路金融的興起,網上銀行、微信銀行、電話銀行、理財業務等業務需求爆炸性增長,傳統銀行業務模式面臨挑戰,銀行集中式架構與閉源商用系統相結合造成經營過程中對於成本的浪費較多,在全面應對災難風險時,存在架構靈活性不足、系統切換複雜、資料一致性保障困難等問題,並且後期維護涉及多家廠商的硬體平臺,無法統一管理也使運維複雜。目前,為進一步提高核心競爭力。眾多銀行機構逐步探索創新服務渠道,透過構建開放、彈性、安全、成本可控的IT平臺,實施和部署應用創新。未來,金融機構開放IT平臺是大勢所趨。
回覆列表
從消費者打算盤,都會消費支出能力下降的,消費降級,違約,消費金融企業破產。如果能把工資收入加快提高,消費金融企業沒居民存款,破產後債務債權二銷,多少成燃料。但有的資金銀行拆借,這要控制。資本市場融資,倒就倒,無所謂,沒欠上游錢,沒連鎖反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