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貓影視劇

    說到紀曉嵐,相信很多人都不會陌生,前些年的一部《鐵齒銅牙紀曉嵐》更是火遍了大江南北,讓人們更熟悉了一代才子紀曉嵐的聰明勁——善於計謀,智慧無雙。且乾隆有時候還被玩的團團轉,和珅更是常常被欺負,鐵三角的組合一時間成為了老百姓們茶餘飯後的有趣話題。

    但是,這些內容都是電視的虛構和演繹吧,真實歷史上的紀曉嵐,有著三大愛好,吃肉,抽菸,女人,缺一不可,每天的肉食量異常的大,煙更是不離身,女人方面更是像一種病,離不開。但是,不得不說的是,紀曉嵐的才華堪稱一絕,也善於玩手段,號稱大清乾隆朝的“不倒翁”。

    都知道,自古鹽稅是歷朝歷代的重要稅收之一,到了清朝的時候,鹽產業一直是朝廷在營運,鹽稅更是佔了大清全部稅收的大半,因此朝廷一直非常看重兩淮的鹽稅。而在乾隆33年的時候,就發生了一件讓乾隆龍顏大怒的貪汙案,而這件事中,紀曉嵐的親家公更是沉陷其中。下面,就請跟隨小編一起來看看這個有趣的歷史故事——

    話說乾隆33年的一天,正在批閱奏摺的乾隆收到了一封八百里加急的檔案,乾隆急忙開啟一看,原來這是一封兩淮鹽政使給乾隆的奏摺,裡面寫著上任鹽政使利用手中的權利,大開方便條利——鹽引。在20年的時間裡,兩淮地界,所有負責鹽買賣的地方官竟然互相勾結,共同貪汙侵吞了高達1090萬兩白銀。

    看到這裡,乾隆震怒了,沒想到這兩淮的官員竟然中飽私囊,貪汙如此鉅額的錢財,簡直是大清的蛀蟲,怒不可言的乾隆急忙下令對兩淮的所有鹽官進行秘密調查,並且派兵突擊查抄,以能更快捷的掌握主動和證據。

    但是,這個密令卻被紀曉嵐無意間知曉了,而當時的鹽官之一的盧見曾是紀曉嵐的兒女親家,為了能保住這位親家,紀曉嵐是思慮再三,決定派人秘密的通知親家,方便親家能在被突擊查處之前轉移財產和證據,銷燬一些不利自己的東西。

    雖然想著通報親家,但卻也怕被人抓住了把柄,畢竟當時正處於風口浪尖上,龍顏大怒的乾隆,更是要求嚴格徹查,搞不好,自己也要賠進去,但又是親家,不救的話又顯得有些對不住。於是乎,這紀曉嵐動用了自己那個聰明的腦袋,想了一個一般人都看不出來的法子。

    紀曉嵐將一小撮的茶葉和一小撮的鹽放入一個信封中,然後派人快馬趕往親家盧見曾的府上。這盧見曾一看是紀曉嵐寄來的信件,心裡以為是平時的信件,聊聊家常什麼,但是,當他開啟信封時,看到信封裡面的東西,臉色突然大變,斗大的汗珠直冒,原來,這聰明的紀曉嵐怕被人抓住了把柄,利用信封裝鹽和茶,用障眼法的方式告訴盧見曾,乾隆要鹽(嚴)茶(查)封。

    心驚膽顫的盧見曾看完後,急忙吩咐下人,把家中貴重的物品,還有賬房上的錢財統統轉移到山裡老家去,重新把家庭改動了一番,一些奢侈的東西全部賣掉或者扔掉。

    然而,雞蛋再密也有縫,儘管有紀曉嵐的告密,但乾隆派來的人仍然查到了盧見曾貪汙的罪證,盧見曾獲罪被下了獄。而紀曉嵐最後也被乾隆知道了,事前告密的行為,乾隆賞其才學,不忍殺他,最後只把他發配到了烏魯木齊。

  • 2 # 洗劍讀史

    盧見曾(1690—1768),康熙六十年(1721)進士。

    盧見曾這個人,形貌矮瘦,時人稱之為“矮盧”。學詩於大家王漁洋,時人評價其“主東南文壇,一時稱為海內宗匠”, 是清代有影響的文學家,刻有《雅雨堂叢書》。

    紀曉嵐的長女,就嫁給了盧見曾的孫子盧蔭文。

    乾隆元年(1736),盧見曾升任兩淮鹽運使,這可是個肥差。

    據《兩準鹽法志》記載,當地鹽商勾結官府侵佔灶戶(鹽民)鹽池,在所有權問題上,雙方久訟不決,鹽民深受其害。

    盧見曾到任後,作出了“灶屬商亭,糧歸灶納”的判決,並核發文契,維護了鹽民利益。廣大鹽民追念盧見曾,於1920年自動籌資修建了“盧公祠”以為紀念。

    然而,盧見曾卻因此得罪了當時那些貪官汙吏及不法鹽商,他們紛紛蜚語誣告,乾隆皇帝龍顏大怒,準備徹查兩淮鹽運。

    也就是這一時間段,因為紀曉嵐在京為官,訊息靈通,為了使盧見曾有所準備,他將一把茶和一把鹽裝到一個信封裡,派人送到了揚州,交給了盧見曾,盧見曾見了茶鹽(查鹽),儘管有所準備,但乾隆皇帝盛怒之下,還是將盧見曾絞死獄中。

    紀曉嵐因為通風報信之故,於乾隆三十三年(1768年),也因此被髮配到烏魯木齊,直到乾隆皇帝準備修四庫全書,才由劉統勳(劉墉的父親)舉薦求情,於乾隆三十六年(1771年)得以回到北京。

    同年,劉統勳經過周密調查,上書乾隆皇帝,為盧見曾昭雪,只可惜逝者已矣,經此變故,盧見曾的子嗣雖多為大儒,卻均辭官隱居。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吉他右手大拇指撥絃吉他大拇指怎麼撥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