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詩夜城主
-
2 # 矩陣
穿越是不現實的,如果有人現代人穿越回去,就不僅僅是手機出現在畫作上這麼簡單了,生活上的方方面面可能都會受到影響,比如某一時期突然出現了很多發明,且都是出自一個人之手,回顧歷史並沒有這樣的事發生,現實是枯燥的,偶爾小幻想一下還是不錯的
-
3 # 燈影書畫
19世紀的油畫為什麼會出現智慧手機?乍一看,還真震驚了一下。一瞭解,原來是有人憑想象對一幅油畫的解讀。
說來也很簡單,原是近期一位叫德·拉塞爾的英國讀者在欣賞奧地利19世紀畫家瓦爾德穆勒的一幅名為《期盼的人》的油畫作品時,看到畫面中一女孩一邊走一邊低頭看書的情景,因為這是一幅印象派油畫,有些朦朧,女孩捧書的動作很像是現在常見的人們邊走邊看手機的情景,於是這位英國讀者把這一“驚奇”發現發到網上,遂引發人們熱議。
藝術就是這樣。一方面,藝術作品本身蘊含著藝術家的思想情感和豐富的想象力,一方面,人們在欣賞藝作品時會產生共鳴和很多想象,而且欣賞者的想象往往要比藝術家創作作品時的想象更豐富更廣闊甚至更深遠。這就是為什麼一千個讀者眼裡會有一千個哈姆雷特的原因,這也是藝術的魅力所在。
歐洲文藝復興時期繪畫巨達芬奇創作的《蒙娜麗莎》,令無數人產生共鳴和聯想。針對蒙娜麗莎的微笑,就有各種各樣的解讀。有人說那微笑是發自內心的歡悅的笑,有人說那微笑是一種抑制內心痛苦強裝出來的苦笑,有人說那微笑是一種充滿自信的微笑,有人說那微笑是一種對人雍容大度的微笑等等,使《蒙娜麗莎》的微笑越發帶有一種神秘的色彩。其實蒙娜麗莎的微笑到底是什麼意思,達芬奇本人沒有說過,人們只是猜測而已。甚至還有人說,達芬奇的《蒙娜麗莎》畫的就是達芬奇本人,表達的就是達芬奇豐富而複雜的內心世界。
在西方繪畫中,有不少畫中帶有鏡子的油畫,如提香的《梳妝的維納斯》、安格爾的《靜坐的穆特瓦西耶夫人》、魯本斯的《照鏡子的維納斯》等等,結果有很多讀者在欣賞中就對畫中的鏡子進行分析,比如透過鏡子來猜測畫中人物身份的,透過鏡子來研究當時生活時尚的,還有人總是想象那鏡子裡面一定藏有什麼秘密。
後印象派大師梵高有一幅用白布包裹著一隻耳朵的自畫像,很多人就根據這幅畫的細節來想象梵高這耳朵是怎麼傷的,到底是他自己抑鬱發作後自傷的,還是和好友高更因為一個女人而被高更傷的,關於這方面,也有很多很多的說法。
但不管是藝術家如何想象,還是欣賞者如何想象,都不能改變藝術來源於生活這個鐵律。所以說十九世紀的畫家畫出一個女孩邊走邊看智慧手機的油畫這是不可能的,也是不成立的。即令有著超凡想象力被稱為“魔幻藝術大師”的超現實主義畫家達利也做不到。達利的想象可以讓鐘錶彎曲,雖然鐘錶不會彎曲,但那時生活中畢竟有了鐘錶。而他卻怎麼也想象不出智慧手機。因為那時連初級手機都還沒有出現。
回覆列表
天吶,19世紀的油畫中竟然出現了智慧手機,不得不佩服那時候的藝術家有如此眼界,藝術對未來的預知能力真是不容小覷,本來就是啊,一幅畫作是畫家在不同時間、不同地點的所見所聞、所思所想,包括對那些將要發生或者不可能發生的事情的描繪,
視覺效果引起的想象力我們稍微簡單瞭解一下19世紀的油畫風格,再來討論智慧手機是否出現在19世紀的油畫中。19世紀是歐洲藝術史上最早的多元化時代,這是因為在此之前從沒有一個百年裡能相繼出現那麼多種藝術史上舉足輕重的油畫風格,
比如,崇尚理性的新古典主義、追求個性解放的浪漫主義、冷靜務實的寫實主義,以及夢幻的印象主義,都是19世紀的特有產物,反映出當時的社會與思想,每一種流派的特點都是19世紀的時代特點,可以這麼認為,19世紀的藝術圈多元化的發展,必然帶動經濟的發展,藝術與科技也必然有著直接的關係,
即便如此,19世紀的西方世界並還沒有誕生智慧手機,所以19世紀的油畫中也沒有出現智慧手機,開篇就提到了,一幅畫作是畫家的所見所聞,沒看過手機,又怎麼畫手機呢?對吧,況且畫家是搞藝術的,又不是搞科研,那麼為什麼有人認為19世紀的油畫中出現了智慧手機呢?
其實是19世紀五六十年代的奧地利畫家所創作的油畫作品《期盼的人》,畫中的女孩在林間小路上,低著頭閱讀捧在手裡的小書,遠遠看去,就好像現在的人低著頭在玩手機(書的形狀就像手機的形狀),而且畫作採用的是印象主義的表現手法,帶給人一種夢幻的感覺,以至於現在的人認為智慧手機出現在畫作中。(下圖:《期盼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