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鷹志

    這個說法是不準確的,並沒有史料說明找到朱允文,只是找到了一些蛛絲馬跡。

    建文帝朱允炆到底下落如何?在民間眾說紛雲,然而史記卻沒有明確的記載。朱棣也苦尋了21年,終於在死前放下了心結......這裡面又有怎樣的故事呢?這就要從建文帝登基那說起了。

    朱允炆,明朝第二位皇帝明太祖朱元璋之孫、懿文太子朱標次子,1398年6月30日-1402年7月13日在位,年號建文,故後世稱建文帝。建文帝上位後面對藩王勢力的越來越強大,就實行削藩的政策,這一政策當然就受到他的那些叔叔們(各路藩王)的反抗,其中的燕王朱棣就直接反叛了。

    朱棣有著極高的軍事才能,於是一場叔侄之間的大戰拉開帷幕。朱棣率軍從自己的封地燕京一路南下勢如破竹,歷時四年使得江山易主。朱棣大軍攻入皇宮後,皇宮失火,建文帝就此失蹤,這也成了朱棣的一塊心病。

    建文帝到底去哪了呢?這也成了歷史之迷。有說法建文帝在那場大火裡燒死了;也有說建文帝逃出皇宮後出家做了和尚;也有說建文帝出海逃往了南洋。各種說法都沒得到證實,在這樣 的情況下,朱棣是沒法安心的,所以他就派出了他的心腹胡濙

    去尋找,可這一尋找就是21年,一直都沒音訊,21年後胡濙終於帶著朱允炆的訊息回來了。

    對於此事,《明史》記載:“帝已就寢,聞濙至,急起召入。濙悉以所聞對,漏下四鼓乃出,先濙未至,傳言建文帝蹈海去,帝分遣內臣鄭和數輩浮海下西洋,至是疑始釋”。也就是說當時胡濙是帶回了確確訊息的,經過一晚上的祥談,朱棣終於釋然了......

    雖然還是沒辦法知道建文帝的下落,但有一點是可以肯定的,那就是建文帝已對朱棣沒威脅了。

    由此也可推測,1、建文帝已死了。2、建文帝或許真的出家了,再也無心成為帝王了。總之只要對自已沒影響了,那朱棣就可以安心了。就此也就再無人關注建文帝的下落了,建文帝的生死也就成謎了。

  • 2 # 人者仁義也

    不過目前推測應該是假的。我們慢慢的看:

    按照正史的記載:在1402年六月,當時的燕王軍已經兵臨南京城下,李景隆背叛朝廷,開城門,燕軍入京。就在這個時候,南京城的皇宮發起了大火,建文帝就不知所終,朱棣到達皇宮之後,曾經逼問宮人建文帝的下落,太監指著幾個燒焦模糊的屍體,說是建文帝和其皇后,太子。朱棣也不清楚,最後宣告天下這就是建文帝的遺體,將屍體埋入陵寢。讓人斷絕對建文帝東山再起的念頭。只是有人傳說建文帝從宮中的地道跑出南京城,從此之後在四川,雲南,貴州一代就流傳建文帝做僧人的傳說。

    傳聞建文帝逃亡之後,最終定居的是雲南,比如雲南的武定獅子山就有建文帝的生活的傳說,在傳說中,建文帝以應文的身份生活在獅子山正續禪寺,當時被安排去挑水,當時的飲用水在三里外的山腳下,一天下來,建文帝挑水乾的十分勞累,在傍晚的時候,他走了一半路,就在山間休息,拿著扁擔戳了一下地面,不由自主得說:“要是這裡有水就好了。”結果第二天扁擔戳的地方冒出了清泉。當然了,這個故事過於玄奇。

    建文帝流亡雲南的傳說中,建文帝逃亡雲南,是因為當時的建文帝的父親朱標和雲南的沐氏關係良好,其次雲南靠近邊境,可以流亡海外,所以建文帝逃亡雲南以求庇護。此後就一直生活在雲南,而後在明宣宗的時候來到巴蜀一帶,在正統年間返回京師。

    不過值得一提的是,雲南這個地方也有明初鉅富沈萬三流亡的傳說,正史上沈萬三確實被流放雲南。但是後來人說沈萬三和建文帝還相遇了,並且資助建文帝修建寺廟修行,並且還派自己的女兒沈線陽保護建文帝。

    雖然說了這麼多,但是建文帝逃亡的傳說很有可能是懷念建文帝的忠臣和民眾編造的。

    當政的建文帝在明初的百姓和大臣心目中是十分賢德的皇帝。按照正史的記載,建文帝賜田租減半,充軍者回家。其次取消朱元璋為報復江浙人民支援張士誠而制定的對兩地加倍徵收田賦。寬鬆了明太祖時期的重刑重罰,最後撤州九個、撤縣三十九個、撤各種稅收機構四百餘個,精簡機構,減輕人民負擔。當時的人據記載:“天下莫不頌其德焉”,“父老嘗言,建文四年之中……治化幾等於‘三代’”。

    當時大臣拒不投降朱棣。其中建文帝的大臣黃子澄,齊泰,方孝孺誓死不降;朱棣到達南京城時,龔泰從城牆上跳下去表示抗議;朱棣進入南京城時,來迎降不過百來號人。可見朱棣不受當時的儒家官僚喜歡。

    這些人出於對建文帝的懷念,很有可能相信建文帝還活著。於是就有了這些傳說。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秋冬季節適合釣什麼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