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氷灀祗煋211

    周人能贏是因為商軍主力不在。

    那個時候部隊機動能力不足。商軍主力都在東南一帶,這時候周人反了紂王只能組織一群奴隸上陣。

    然而奴隸並沒有什麼戰鬥力,同時奴隸屬於被剝削的階級,誰願意給你玩命打仗?所以奴隸都倒戈了。周人能贏的根本原因就在於他們沒遇到正規軍。

  • 2 # 漢史鉤沉

    周文王時期,就聯合大量西北小國。牧野之戰時,周國和聯軍有近五萬步兵。更重要的是有戰車三百輛,和三千精銳虎賁甲士。再看商朝,帝辛把主力全部派去征伐東夷各國了,不說傷亡多少,資訊傳遞極慢的當時,東南主力根本趕不回來。

    所以說牧野之戰,是周文王長期恭順,麻痺帝辛的結果,商朝根本沒有防備。長期親善西北各國的周國就已經組織好精銳聯軍,趁商朝主力遠征之際,突襲商都,所以周的兵力精銳程度遠勝於商朝。

    帝辛在周軍快到國都時才得到訊息,驚慌失措下,他組織了大量奴隸、戰犯出征。史料中對於帝辛軍隊的描述一說是十七萬,一說是七十萬,根據當時人口數量來說,十七萬可能性更大一些。雙方軍隊數量表面是3:1,可帝辛除了少量忠心地禁衛軍和部分正規守軍,絕大多數是奴隸、戰犯。他們不僅不忠心,大多對商朝還有仇恨心理。所以面對周軍戰車碾壓,很快譁變,商朝禁衛軍和正規軍隊數量本就不如周朝聯軍,陣型又被衝亂,很快就全線崩潰,周朝贏得了牧野之戰的勝利。

  • 3 # 牧漁子

    既然要從武器方面分析,就不得不提周人使用的戰車和青銅劍。當年的英法聯軍打進京城的時候,清廷士兵騎射技術再好,也沒能阻止洋槍隊的進攻。商軍人多,但非主力軍隊,周聯軍人少,但均是精銳,商朝最終兵敗亡國。

    紂王的東征北伐觸動力周邊方國的利益,周武王集結了反商力量大舉伐商。談起這周武王,他可是個聰明人物,雖然自己聯合了大量的方國勢力,各路諸侯也齊聲相應。但他很清楚地知道,周聯軍的力量沒有商王朝的力量強大。所以他是有備而來,趁虛而入。當時,商王朝的主力軍隊沒有在中原地區,而是正在東征東夷人。東夷人一直是商朝的一大威脅,多次進犯,擾亂殷地。紂王曾多次征討東夷,把商王朝的勢力擴張到淮河流域。不過,商軍的主力部隊都在東南方向,給了周聯軍機會。聯軍大舉進入黃河下游地區,會師孟津時,商朝留在朝歌和周邊的軍隊不過兩萬人,其餘的都是戰俘和奴隸臨時武裝起來的。

    商朝的軍隊裝備已經有了戰車、長戈、長矛、弓箭、頭盔、甲冑等。打仗時,一般弓箭手在前,戰車位於中心,戈兵在後。只要敵人在射程之內,由弓箭手發起第一輪攻擊,然後戰車衝入敵陣,步兵跟進收割。甚至傳說商王朝還有象軍參與過征討東夷。周軍在武器裝備上則已經更勝一籌。因為周人地處渭河流域,常年和羌人征戰,學習了河西地區羌人的作戰方式,戰車的裝備量遠大於商軍。而且戰車的製作方法效仿遊牧民族,奔襲能力更強。馬匹方面,周軍的馬來自西部,更加適合作戰馬使用,而商軍的馬則是來自中原農耕地區,不適合長途奔襲,同時也耐力不足。

    另外,商軍臨時武裝起來的軍隊,所持武器主要是長矛和長戈,因為武器數量不足,還有不少使用的是木製武器或農具。最要命的是,商軍的戰車基本都沒有在朝歌附近,而是被主力軍隊帶走了。而周聯軍不但帶了大量的戰車,還給衝鋒部隊裝備了青銅劍。青銅劍雙面開刃,劍身雖短,但殺傷能力強。長戈一般是由木製戈身,青銅戈刀組成,用繩子綁起來,打仗的時候沒有那麼堅固,存在近身後無法發揮攻擊力、容易折斷等缺陷。面對戈兵,周聯軍的虎賁隊只要用盾牌遮擋了商軍的第一次攻擊,近身後就是青銅劍的屠宰場。但青銅劍的最大缺點就是太貴了。可見周武王這一戰壓上了所有的家底兒。

    牧野的戰場上,周軍投入戰車300乘,虎賁3000名,步兵數萬。那個年代的戰車就相當於今天陸軍坦克,雙馬拉一輛戰車,車上司乘一名用於駕車,主將一名持弓箭、戈兵1名持長戈。所謂虎賁就是裝備了青銅劍的猛士組成的精銳部隊。加上同盟軍,總人數約在5萬人左右,胸前皆裝備了護甲。進攻時,戰車負責衝散敵陣,虎賁猛擊對方士氣,步兵跟進收割戰果。商軍沒有足夠的戰車衝擊周聯軍,即使有戰車,商軍的打法還沒有上升到戰車和步兵協同作戰的程度,更不用說馬匹、車輛裝備、護甲都不如周軍了。所以,戰鬥一開始,十幾萬多數由戰俘和奴隸組成的商軍就被衝得七零八散,本來就是被逼上戰場的,乾脆倒戈相向,和周軍一起打進了朝歌。紂王卒。

    雖然武器裝備有所差異,但是商周兩軍的武器其實沒有明顯的代差,只不過周軍佔據了天時、地利、人和,而這精銳的裝備優勢就顯現出來了,兩軍士氣明顯不同的情況下,牧誓祭天,群雄協力,周武王打下了這千秋功業。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頸椎生理彎曲變直後一直睡木質的頸椎枕,會有副作用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