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壓海棠的黎叔

    我非常電影應該先觀看再付錢的看法。這個想法雖然會給傳統的靠電影票盈利模式帶來很大的衝擊,但是裡面充滿了新商業模式的創新商機,聽我來分析:

    傳統電影是先看一些電影宣傳,但是電影內容絕對保密的情況下讓觀眾去買票,然後去電影院觀看,並且電影的內容對電影票的價格並沒有大的影響,電影票的價格只和影院的硬體條件有關係,這就形成一刀切的局面。這也是觀眾會罵電影是爛片的根本原因,如果做了電影后付費,我保證沒有一個觀眾會說這電影是爛片。

    我覺得電影本質上就是一種可供消費的內容,好的內容觀眾應該支付更高的價格,壞的內容觀眾應該支付較低的價格或者不用付費。這是一種公平。

    那麼什麼是好的內容呢?對於觀眾來說,觀眾喜歡的內容對於他個人來說就是好的內容,對於觀眾不喜歡的內容對於他來說就是不好的內容。這樣電影的好壞標準就從電影製作人的手裡真正交到了觀眾手裡,好賴看觀眾個人的喜歡。

    網際網路上已經有很多後付費的模式,並且取得巨大成功的案例了。

    這裡面核心的問題就是觀眾。電影在找觀眾這一點上就顯得無比關鍵,因為只有適合的觀眾才會支付費用,不適合的觀眾推送給他看,看了也白看。電影的創作者要非常清楚電影的內容和觀眾的匹配程度,透過內容分發機制和人群劃分機制進行匹配,再加上社交運營讓某種型別的電影形成穩定的粉絲群體,這樣良性的生態就起來了。

    總體上觀眾的體驗會好很多,人們對於自己喜歡的東西花大價錢那叫心甘情願,人們對於自己不喜歡的東西花很少的錢也覺得是上當受騙。所以這樣就真正做到了壞的內容不花錢的體驗了。

    電影的收入也不會因此減少,固定的粉絲,特定的人群會支付頭部高額的觀影費用,不支付費用的觀眾利用起流量量透過廣告,電商轉化等方式去盈利。

    這一套電影后付費模式會產生越來越多觀眾超級喜歡的內容,會給電影創作帶來更大的一個春天。

  • 2 # 濟州府大鵬哥

    如果我沒有記錯的話,馬未都這話來自於他跟竇文濤的談話類節目《圓桌派》。

    看多了馬未都的節目,你就會知道,他是一個老派的人物,行事做派像極了我們的長輩,幹什麼事情,都講規矩,身上深深的烙上了上個世紀艱苦的經歷。

    他說的看電影先進場,其實是受夠了爛電影的影響,上映前的鋪天蓋地的宣傳,過度的吹捧,比如鎖場,軟文等等,把觀眾騙到電影院,沒看完,很多人就大呼上當的爛片。

    馬未都這個人,雖然現在以收藏文物,鑑定古董出名,但他以前是一個編輯,跟馮小剛,王朔,姜文等人都有很好的關係,說是大院子弟也沒錯。

    他的出身背景,工作經歷,人生閱歷,決定了他看問題的角度,是高屋建瓴,看問題往往能看到本質。

    而且,以他現在的地位跟年齡來說,64歲的馬未都,他有時候的話,過於犀利。就像一把飽經歲月滄桑的菜刀,不僅沒繡,而且還鋒利的很。

    不得不說,現在的電影,觀影裝置比以前是先進的多,特效也多得嚇人,但是電影的情感的表達,卻往往流於膚淺。

    尤其是流量明星們的加入,讓電影整體的質量,大打折扣。

    菜好不好吃,是由廚子,跟選材決定的,但流量明星就相當於貨不對板,做這道菜強行用流量明星的材料,口味就不對。

    比方說鵬哥喜歡吃的宮保雞丁,很多時候你根本吃不到正宗的宮保雞丁,而是葡萄雞丁,為何?宮保雞丁費時費力,還要炒花生米,葡萄雞丁啟一瓶葡萄罐頭,燴上雞肉,完活。

    馬未都說的,看電影進場,滿意了再付錢,其實就相當於以前在天橋賣藝求打賞的藝人,你的節目好,有吸引力,才能留住觀眾,你捧個盤子去請賞,人家覺得值,才會給。

    但這種說法不現實啊,拍電影跟投資院線都不是小錢,要是上映的都是爛片,豈不是收不到錢,哈哈;還有一點,馬未都高估了現在人的道德底線,一樣米養百樣人,電影明明很好看,他偏偏說不好看,不給錢,你能怎麼辦?如果大部分都是這樣的人,電影製片方,電影院,又能掙誰的錢呢?不掙錢,誰又會拍電影呢?

    其實,鵬哥我的愚見,一方面提高演員們演電影的門檻,沒有演技,不會演電影的流量明星們,你先靠邊站,啥時候會演戲了,你再來摻合;

    另外一方面,提高相關電影從業人員的准入標準,別什麼樣的人都能混進影視圈,導演,副導演,攝影,服裝,道具,群演,統統都要考核上崗;

    第三,設立電影分級制度,拍不同的電影,給不同的人群看,而不是通通呈現給大眾,這樣,電影的針對性更強,也會更用心。

    暫時就說這麼多,稍稍有點小激動。

    我很喜歡馬未都,因為他說的話深入淺出,講道理輕鬆又深刻,而且祖籍還是俺們山東滴,老鄉一個。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4399有什麼經典又好玩的遊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