靜夜思 李 白 床 前 明 月 光, 疑 是 地 上 霜。 舉 頭 望 明 月, 低 頭 思 故 鄉。 【註釋】: 1.靜夜思:在靜靜的夜晚所引起的思念。 2.疑:懷疑,以為。 3.舉頭:抬頭。 【韻譯】: 皎潔的月光灑到床前,迷離中疑是秋霜一片。 仰頭觀看明月呵明月,低頭鄉思連翩呵連翩。 【賞析一】: 這首詩寫的是在寂靜的月夜思念家鄉的感受。 詩的前兩句“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是寫詩人在作客他鄉的特定環境中一剎那間所產生的錯覺。一個獨處他鄉的人,白天奔波忙碌,倒還能沖淡離愁,然而一到夜深人靜的時候,心頭就難免泛起陣陣思念故鄉的波瀾。何況是在月明之夜,更何況是月色如霜的秋夜。“疑是地上霜”中的“疑”字,生動地表達了詩人睡夢初醒,迷離恍惚中將照射在床前的清冷月光誤作鋪在地面的濃霜。而“霜”字用得更妙,既形容了月光的皎潔,又表達了季節的寒冷,還烘托出詩人飄泊他鄉的孤寂淒涼之情。 詩的後兩句“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則是透過動作神態的刻畫,深化思鄉之情。“望”字照應了前句的“疑”字,表明詩人已從迷朦轉為清醒,他翹首凝望著月亮,不禁想起,此刻他的故鄉也正處在這輪明月的照耀下。於是自然引出了“低頭思故鄉”的結句。“低頭”這一動作描畫出詩人完全處於沉思之中。而“思”字又給讀者留下豐富的想象:那家鄉的父老兄弟、親朋好友,那家鄉的一山一水、一草一木,那逝去的年華與往事……無不在思念之中。一個“思”字所包涵的內容實在太豐富了。 這首五言絕句從“疑”到“望”到“思”形象地揭示了詩人的內心活動,鮮明地勾勒出一幅月夜思鄉圖。詩歌的語言清新樸素,明白如話;表達上隨口吟出,一氣呵成。但構思上卻是曲折深細的。詩歌的內容容易理解,但詩意卻體味不盡。 明人胡應麟說:“太白諸絕句,信口而成,所謂無意於工而無不工者”(《詩藪·內編》)。這首《靜夜思》可以說是李白詩歌的“自然”和“無意於工而無不工”的藝術特色的極好說明。 《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 王維 獨在異鄉為異客,每逢佳節倍思親。 遙知兄弟登高處,遍插茱萸少一人。 【評析】:詩寫遊子思鄉懷親。詩人一開頭便緊急切題,寫異鄉異土生活的孤獨悽然,因而時時懷鄉思人,遇到佳節良辰,思念倍加。接著詩一躍而寫遠在家鄉的兄弟,按照重陽的風俗而登高時,也在懷念自己。詩意反覆跳躍,含蓄深沉,既樸素自然,又曲折有致。“每逢佳節倍思親”千百年來,成為遊子思念的名言,打動多少遊子離人之心。 月夜憶舍弟 杜甫 戌鼓斷人行,秋邊一雁聲。 露從今夜白,月是故鄉明。 有弟皆分散,無家問死生。 寄書長不達,況乃未休兵。 【註釋】 1、戌鼓:戌樓上的更鼓。 2、邊秋:一作“秋邊”,秋天的邊境。 3、長:一直,老是。 【韻義】 戌樓響過更鼓,路上斷了行人形影, 秋天的邊境,傳來孤雁悲切的鳴聲。 今日正是白露,忽然想起遠方兄弟, 望月懷思,覺得故鄉月兒更圓更明。 可憐有兄弟,卻各自東西海角天涯, 有家若無,是死是生我何處去打聽? 平時寄去書信,常常總是無法到達, 更何況烽火連天,叛亂還沒有治平。 【評析】 詩作於乾元二年(759),這時安史之亂尚未治平,作教師於戰亂中,顛沛流 離,歷盡國難家憂,心中滿腔悲憤。望秋月而思念手足兄弟,寄託縈懷家國之情。全 詩層次井然,首尾照應,結構嚴密,環環相扣,句句轉承,一氣呵成。“露從今夜 白,月是故鄉明”句,可見造句,的神奇矯健。 雜詩 王維 君自故鄉來,應知故鄉事。 來日綺窗前,寒梅著花未。 【註釋】 1、來日:指動身前來的那天。 2、綺窗:雕飾精美的窗子。 3、著花:開花。 【韻義】 您是剛從我們家鄉出來, 一定了解家鄉人情事態; 請問您來時我家綺窗前, 那一株臘梅花開了沒開? 【評析】 這是一首抒寫懷鄉之情的詩。原詩有三首,這是第二首。詩以白描記言的手法, 簡潔而形象地刻劃了主人公思鄉的情感。對於離鄉遊子而言,故鄉可懷念的東西很 多。然而詩不寫眷懷山川景物,風土人情,卻寫眷念窗前“寒梅著花未?”真是“於 細微處見精神”,寓巧於樸,韻味濃郁,栩栩如生。 ⑷京 師 得 家 書 〔明〕袁 凱 江水三千里,家書十五行。行行無別語,只道早還鄉。 ⑸與浩初上人同看山寄京華親故 〔唐〕戴叔倫 海畔尖山似劍芒,秋來處處割愁腸。 若為化得身千億,散上峰頭望故鄉。 ⑹聞雁 [唐]韋應物 故園眇何處?歸思方悠哉。淮南秋雨夜,高齋聞雁
靜夜思 李 白 床 前 明 月 光, 疑 是 地 上 霜。 舉 頭 望 明 月, 低 頭 思 故 鄉。 【註釋】: 1.靜夜思:在靜靜的夜晚所引起的思念。 2.疑:懷疑,以為。 3.舉頭:抬頭。 【韻譯】: 皎潔的月光灑到床前,迷離中疑是秋霜一片。 仰頭觀看明月呵明月,低頭鄉思連翩呵連翩。 【賞析一】: 這首詩寫的是在寂靜的月夜思念家鄉的感受。 詩的前兩句“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是寫詩人在作客他鄉的特定環境中一剎那間所產生的錯覺。一個獨處他鄉的人,白天奔波忙碌,倒還能沖淡離愁,然而一到夜深人靜的時候,心頭就難免泛起陣陣思念故鄉的波瀾。何況是在月明之夜,更何況是月色如霜的秋夜。“疑是地上霜”中的“疑”字,生動地表達了詩人睡夢初醒,迷離恍惚中將照射在床前的清冷月光誤作鋪在地面的濃霜。而“霜”字用得更妙,既形容了月光的皎潔,又表達了季節的寒冷,還烘托出詩人飄泊他鄉的孤寂淒涼之情。 詩的後兩句“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則是透過動作神態的刻畫,深化思鄉之情。“望”字照應了前句的“疑”字,表明詩人已從迷朦轉為清醒,他翹首凝望著月亮,不禁想起,此刻他的故鄉也正處在這輪明月的照耀下。於是自然引出了“低頭思故鄉”的結句。“低頭”這一動作描畫出詩人完全處於沉思之中。而“思”字又給讀者留下豐富的想象:那家鄉的父老兄弟、親朋好友,那家鄉的一山一水、一草一木,那逝去的年華與往事……無不在思念之中。一個“思”字所包涵的內容實在太豐富了。 這首五言絕句從“疑”到“望”到“思”形象地揭示了詩人的內心活動,鮮明地勾勒出一幅月夜思鄉圖。詩歌的語言清新樸素,明白如話;表達上隨口吟出,一氣呵成。但構思上卻是曲折深細的。詩歌的內容容易理解,但詩意卻體味不盡。 明人胡應麟說:“太白諸絕句,信口而成,所謂無意於工而無不工者”(《詩藪·內編》)。這首《靜夜思》可以說是李白詩歌的“自然”和“無意於工而無不工”的藝術特色的極好說明。 《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 王維 獨在異鄉為異客,每逢佳節倍思親。 遙知兄弟登高處,遍插茱萸少一人。 【評析】:詩寫遊子思鄉懷親。詩人一開頭便緊急切題,寫異鄉異土生活的孤獨悽然,因而時時懷鄉思人,遇到佳節良辰,思念倍加。接著詩一躍而寫遠在家鄉的兄弟,按照重陽的風俗而登高時,也在懷念自己。詩意反覆跳躍,含蓄深沉,既樸素自然,又曲折有致。“每逢佳節倍思親”千百年來,成為遊子思念的名言,打動多少遊子離人之心。 月夜憶舍弟 杜甫 戌鼓斷人行,秋邊一雁聲。 露從今夜白,月是故鄉明。 有弟皆分散,無家問死生。 寄書長不達,況乃未休兵。 【註釋】 1、戌鼓:戌樓上的更鼓。 2、邊秋:一作“秋邊”,秋天的邊境。 3、長:一直,老是。 【韻義】 戌樓響過更鼓,路上斷了行人形影, 秋天的邊境,傳來孤雁悲切的鳴聲。 今日正是白露,忽然想起遠方兄弟, 望月懷思,覺得故鄉月兒更圓更明。 可憐有兄弟,卻各自東西海角天涯, 有家若無,是死是生我何處去打聽? 平時寄去書信,常常總是無法到達, 更何況烽火連天,叛亂還沒有治平。 【評析】 詩作於乾元二年(759),這時安史之亂尚未治平,作教師於戰亂中,顛沛流 離,歷盡國難家憂,心中滿腔悲憤。望秋月而思念手足兄弟,寄託縈懷家國之情。全 詩層次井然,首尾照應,結構嚴密,環環相扣,句句轉承,一氣呵成。“露從今夜 白,月是故鄉明”句,可見造句,的神奇矯健。 雜詩 王維 君自故鄉來,應知故鄉事。 來日綺窗前,寒梅著花未。 【註釋】 1、來日:指動身前來的那天。 2、綺窗:雕飾精美的窗子。 3、著花:開花。 【韻義】 您是剛從我們家鄉出來, 一定了解家鄉人情事態; 請問您來時我家綺窗前, 那一株臘梅花開了沒開? 【評析】 這是一首抒寫懷鄉之情的詩。原詩有三首,這是第二首。詩以白描記言的手法, 簡潔而形象地刻劃了主人公思鄉的情感。對於離鄉遊子而言,故鄉可懷念的東西很 多。然而詩不寫眷懷山川景物,風土人情,卻寫眷念窗前“寒梅著花未?”真是“於 細微處見精神”,寓巧於樸,韻味濃郁,栩栩如生。 ⑷京 師 得 家 書 〔明〕袁 凱 江水三千里,家書十五行。行行無別語,只道早還鄉。 ⑸與浩初上人同看山寄京華親故 〔唐〕戴叔倫 海畔尖山似劍芒,秋來處處割愁腸。 若為化得身千億,散上峰頭望故鄉。 ⑹聞雁 [唐]韋應物 故園眇何處?歸思方悠哉。淮南秋雨夜,高齋聞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