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凱恩斯

    個人總結的幾點原因:

    原因一、日本政府施政上傾向於去城市化和去中心化。都知道東京都市圈,如果你說東京都區部,那人口大約946萬,621.97平方公里,人口密度15210人/平方公里,如果是東京都市圈呢,人口3700萬,面積13514平方公里,人口密度2738人/平方公里。北京市總人口2171萬,面積16410平方公里,人口密度1323人/平方公里。乍一看這不挺寬鬆的嘛,但我們細緻統計了五環內的情況,北京六環內人口1633.8萬,面積是2267平方公里,人口密度7207人/平方公里。這還沒考慮五環內部分地標和國家機關佔用的土地。實際上,日本東京也堵,日本政府的政策首要也是疏散功能,並且希望地區之間的差異更小,發展更平衡。可以說日本政府不鼓勵城市化,所謂都市圈擴充套件,恰恰是他們無奈的選擇。不過日本有一點可能比我們有利,實質上東京也不是日本的首都,其行政性集中較少,更多是因為經濟繁榮造成的自然聚集。相對來說壓力還小一點。

    原因二、地鐵網路。路上沒車,那麼人去哪兒了。日本的地鐵才是主要的人口承載工具。以下兩幅圖:

    東京地鐵長度超過2500公里,是上海北京總和。當然差距在於建設時間上面東京更長。所以地鐵代替了很多人的開車出行方式。那麼為什麼要坐地鐵?看下一點。

    原因三,高昂的開車成本。一個停車費,一個交通罰款。沒有免費車位,大多數都是立體停車位。(這方面倒是無需多言,因為中國的道路開車成本的確也在上升,這是個積累的過程)

    綜上,每個地區都有每個地區的活法,我們之所以擁堵,是因為我們還在城市建設的探索階段,尚需要很多配套和完善,諸如地鐵,諸如立體車庫,諸如拓寬道路和增強街區小路建設的投入。而也要有去中心化和疏散的長久打算,地鐵裡面擠沙丁魚體驗也很不好。一切給時間,會好起來的。

  • 2 # 財經宋建文

    優越的自然地理條件,成就了日本首都東京的發展,德川幕府時期,東京就是全國的政治中心,當時的名字為“江戶”,到了1868年德川幕府倒臺,江戶就改名為東京,從此日本天皇就從京都遷到了東京。目前東京市場的人口數量超過1300萬人,東京都市圈的人口超過3700萬人,佔日本總人口的30%左右。

    而目前北京人口只有2200萬人,而東京都市圈的的面積和我們北京的面積差不多,按照面積和人口來算,東京的人口密都比北京要大得多,但是為什麼東京都不像北京那樣“堵”呢?

    我認為,原因主要在於軌道交通的規劃差異,先看一下北京的地鐵圖:

    再看看東京的地鐵圖:

    從兩張圖可以很清楚的看到,東京的地鐵分佈非常密,東京圈的人均軌道交通里程是北京的4倍。再看一個數據:2018年東京人均GDP為7.13萬美元,北京人均GDP為1.91萬美元。東京人均GDP達到北京的3.73倍,但東京人出行以坐軌道交通為主,而北京則主要是以小汽車和計程車為主,車多了就限號,越限越堵。

  • 3 # NIE57330714

    流入東京,東京也就1300萬,在東京,開車太貴了,開不起呀,一個月停車費在偏一點的地方都有5萬日幣,中心區的翻倍,地鐵和公共交通發達,但關鍵是不擠,年輕人都不願意買車。

  • 4 # 走讀日本

    日本確實不太堵車。

    一方面是因為各種交通發達,地鐵線路城市裡基本能覆蓋,實在覆蓋不上的,還有公交系統來補充。不開車就能方面的去上班購物生活,當然是很方便的。

    尤其需要一提的是,日本的交通設計規劃比較完善,大的交通樞紐都是健在城市最中心。比如東京與各地最快同行的新幹線車站,就在繁華的銀座地區,你不需要像中國很多城市那樣,車站越搬越遠,需要坐很遠的車到車站去坐長途車。設計上來說,非常人性化。

    另一方面,也是因為在日本養汽車的費用太貴啦。其實日本的車的價格是並不貴的,比國內便宜很多,但是持有一輛車的成本相當高。包括:

    第一,車險,一年一萬人民幣起步。

    第二,停車費。一般商品樓住宅的停車費是大約每個月1500-2000人民幣。只有自家小院的一戶建不用收費。

    此外,如果開車外出還需要開支停車費。日本的停車費是按小時計費的,如果停上3小時的話,大概要50-80人民幣不等。

    第三,油費,日本的油費不便宜。

    第四,各種人工費。比如說,洗車費,以我在的大阪為例,洗一次車,機器洗100人民幣,人工洗180人民幣一次。比如說,修車,那簡直不得了。

    因此,在日本養車是相當奢侈的一件事,日本人最愛的車還是腳踏車

  • 5 # 凱恩斯

    個人總結的幾點原因:

    原因一、日本政府施政上傾向於去城市化和去中心化。都知道東京都市圈,如果你說東京都區部,那人口大約946萬,621.97平方公里,人口密度15210人/平方公里,如果是東京都市圈呢,人口3700萬,面積13514平方公里,人口密度2738人/平方公里。北京市總人口2171萬,面積16410平方公里,人口密度1323人/平方公里。乍一看這不挺寬鬆的嘛,但我們細緻統計了五環內的情況,北京六環內人口1633.8萬,面積是2267平方公里,人口密度7207人/平方公里。這還沒考慮五環內部分地標和國家機關佔用的土地。實際上,日本東京也堵,日本政府的政策首要也是疏散功能,並且希望地區之間的差異更小,發展更平衡。可以說日本政府不鼓勵城市化,所謂都市圈擴充套件,恰恰是他們無奈的選擇。不過日本有一點可能比我們有利,實質上東京也不是日本的首都,其行政性集中較少,更多是因為經濟繁榮造成的自然聚集。相對來說壓力還小一點。

    原因二、地鐵網路。路上沒車,那麼人去哪兒了。日本的地鐵才是主要的人口承載工具。以下兩幅圖:

    東京地鐵長度超過2500公里,是上海北京總和。當然差距在於建設時間上面東京更長。所以地鐵代替了很多人的開車出行方式。那麼為什麼要坐地鐵?看下一點。

    原因三,高昂的開車成本。一個停車費,一個交通罰款。沒有免費車位,大多數都是立體停車位。(這方面倒是無需多言,因為中國的道路開車成本的確也在上升,這是個積累的過程)

    綜上,每個地區都有每個地區的活法,我們之所以擁堵,是因為我們還在城市建設的探索階段,尚需要很多配套和完善,諸如地鐵,諸如立體車庫,諸如拓寬道路和增強街區小路建設的投入。而也要有去中心化和疏散的長久打算,地鐵裡面擠沙丁魚體驗也很不好。一切給時間,會好起來的。

  • 6 # 財經宋建文

    優越的自然地理條件,成就了日本首都東京的發展,德川幕府時期,東京就是全國的政治中心,當時的名字為“江戶”,到了1868年德川幕府倒臺,江戶就改名為東京,從此日本天皇就從京都遷到了東京。目前東京市場的人口數量超過1300萬人,東京都市圈的人口超過3700萬人,佔日本總人口的30%左右。

    而目前北京人口只有2200萬人,而東京都市圈的的面積和我們北京的面積差不多,按照面積和人口來算,東京的人口密都比北京要大得多,但是為什麼東京都不像北京那樣“堵”呢?

    我認為,原因主要在於軌道交通的規劃差異,先看一下北京的地鐵圖:

    再看看東京的地鐵圖:

    從兩張圖可以很清楚的看到,東京的地鐵分佈非常密,東京圈的人均軌道交通里程是北京的4倍。再看一個數據:2018年東京人均GDP為7.13萬美元,北京人均GDP為1.91萬美元。東京人均GDP達到北京的3.73倍,但東京人出行以坐軌道交通為主,而北京則主要是以小汽車和計程車為主,車多了就限號,越限越堵。

  • 7 # NIE57330714

    流入東京,東京也就1300萬,在東京,開車太貴了,開不起呀,一個月停車費在偏一點的地方都有5萬日幣,中心區的翻倍,地鐵和公共交通發達,但關鍵是不擠,年輕人都不願意買車。

  • 8 # 走讀日本

    日本確實不太堵車。

    一方面是因為各種交通發達,地鐵線路城市裡基本能覆蓋,實在覆蓋不上的,還有公交系統來補充。不開車就能方面的去上班購物生活,當然是很方便的。

    尤其需要一提的是,日本的交通設計規劃比較完善,大的交通樞紐都是健在城市最中心。比如東京與各地最快同行的新幹線車站,就在繁華的銀座地區,你不需要像中國很多城市那樣,車站越搬越遠,需要坐很遠的車到車站去坐長途車。設計上來說,非常人性化。

    另一方面,也是因為在日本養汽車的費用太貴啦。其實日本的車的價格是並不貴的,比國內便宜很多,但是持有一輛車的成本相當高。包括:

    第一,車險,一年一萬人民幣起步。

    第二,停車費。一般商品樓住宅的停車費是大約每個月1500-2000人民幣。只有自家小院的一戶建不用收費。

    此外,如果開車外出還需要開支停車費。日本的停車費是按小時計費的,如果停上3小時的話,大概要50-80人民幣不等。

    第三,油費,日本的油費不便宜。

    第四,各種人工費。比如說,洗車費,以我在的大阪為例,洗一次車,機器洗100人民幣,人工洗180人民幣一次。比如說,修車,那簡直不得了。

    因此,在日本養車是相當奢侈的一件事,日本人最愛的車還是腳踏車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周杰倫在哪幾屆金曲獎中分別得的哪些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