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使用者8103765071250

    我用《道德經》裡的語言解釋一下吧。

    道生一,以道為體,則一為用。故“昔之得一者,天得一以清;地得一以寧;神得一以靈;谷得一以盈,萬物得一以生;侯王得一而以為正。”道就是個大包袱,什麼都能包進去,都沒有問題。

    一生二,“無名,萬物之始也;有名,萬物之母也。故恆無慾也,以觀其眇;恆有欲也,以觀其所徼。兩者同出,異名同謂。”,二就是這兩個東西,說陰陽也好,說有無也好,是兩種對立統一的屬性,其實是一回事,但又分論之。所以說是同出而異名。“有無相生,難易相成,長短相形,高下相傾,音聲相和,前後相隨”,二都是“一”的衍生品,有無難易是在用不同的角度來闡釋“二”。比如說我,道生萬物,我即其中之一,與我精神相對應的,是我的肉體,有我則有你,這就是以我為太極點所產生的“二”,從不同角度看有不同的對應關係。

    二生三,有無是二,有無相生是三,難易是二,難易相成是三,在於二者之間發生的作用關係。只有對立統一,沒有運化,是產生不了萬物的,最簡單的例子,有一男一女,假如不發生性行為,是不會有下一代。孤陰不長,孤陽不生。沒有運化則沒有生機。比如我的肉體和精神,如果二者沒有關係,就不會產生“我”。所以說萬物負陰抱陽而生,萬物都是由陰陽(二)運化而生(三)。

    三生萬物,三是如何產生萬物的,“萬物作焉而不辭”,講的是陰陽發生關係後不斷的衍生變化。舉個例子,西方人講“蝴蝶效應”,為什麼這邊蝴蝶扇一扇翅膀,那邊就有龍捲風。道生萬物,蝴蝶可以說是其一,蝴蝶有它的精神,有它的軀體是二,當它的精神驅使它的軀體去煽動翅膀時,就是三,這個翅膀扇動後產生的源源不斷的變化就是三生萬物。從這個角度講,我們每個人其實都主宰著這個世界。這就是天人合一。老子非常抽象的把這一變化表達了出來,而易經是用具體的理象數把這種變化模擬了出來。為什麼《梅花易數》中邵康節先生偶然觀梅花,見兩隻鳥雀爭佔一枝而雙雙墜地,佔出少女折梅受傷。每一個孤立的現象實際上都構成了一個完整的太極。把這一太極乾坤放在整個自然界之中,就會推衍出另一個現象。這個世界的萬事萬物都是有對應關係的。兩鳥爭枝就是蝴蝶扇動的那一下翅膀,而少女折梅受傷就像蝴蝶效應所引起的龍捲風一樣。說蝴蝶效應大家覺得正常,說梅花易數覺得玄,這是東西方思維的一種差異而已。

    老子所說的“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歸根結底,就說了一個東西,兩個字:衍生。從人類出生開始,這是不可阻擋的,小時候,我們混混沌沌,慢慢的有了善惡觀念,有了是非觀念,有了利害觀念以後,我們又試圖趨利避害,一步步走下去,就是這麼一個過程。道教講順成人,逆成仙。講返璞歸真。其實就是讓人們把收心簡事,重新返歸一個混沌自然的狀態。緣道而行,隨遇而安。

    至於怎麼運用,《道德經》裡面也講了,這句話是“善者果而已,不敢以取強。”,這章是講打仗的,講的是打勝了目的達到就算了,不敢以取強,不要認為自己很厲害,要征服對方,從而衍生出不必要的麻煩。做事也是一樣啊,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可能事情發展到二的時候,你還能控制,你的目的達到了,也就算了。當事情發展到三的時候,已經是不可控的了。

    有個問題大家一定要注意,事物外在的衍生變化其實並不要命,最要命的是內在的變化,或者說我們心理的變化。當一件事情發生了,我們會考慮這個事情該怎麼辦,這個過程是最煎熬的,會反覆權衡利弊,乃至於像是在火上烤一樣。

    莊子在《齊物論》中講:大知閒閒,小知間間;大言炎炎,小言詹詹。其寐也魂交,其覺也形開;與接為搆,日以心鬥:縵者,窖者,密者。小恐惴惴,大恐縵縵。其發若機栝,其司是非之謂也;其留如詛盟,其守勝之謂也。其殺若秋冬,以言其日消也;其溺之所為之,不可使復之也;其厭也如緘,以言其老洫也;近死之心,莫使復陽也。喜怒哀樂,慮嘆變,姚佚啟態。樂出虛,蒸成菌。日夜相代乎前,而莫知其所萌。已乎,已乎!旦暮得此,其所由以生乎!

    把人心這種變化描寫的淋漓盡致,生活日漸消沉在這種內心反覆無常的變化中,一會高興,一會悲傷,權衡利弊。常人的心態會認為反覆考量一件事的利害關係能夠有利於結果的利益最大化,按照老子的觀點,禍兮,福之所倚,福兮,禍之所伏。福禍相依,人算不如天算,今天好的結果可能會導致明天不好的結果,反之亦然,琢磨那麼多是沒有意義的。修行是什麼?修行不是不做事,不思考,直心是道,平常心是道,事情發生了,沒有那麼多是非計較,一個念頭出來,是道則進,非道則退,是我個人的選擇,成不成都認了,能守住自己的心神,不被外境所牽引,不在內心衍生出那麼多是非利害,這是步大功夫。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如何判斷多肉植物是不是在休眠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