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學的感情基調錶現為悲觀和放達;文學的主題是生死、遊仙和隱逸;文學中滲透著儒學、玄學與佛學思想;文學中反映了寒門之士的抑鬱不平;大量出現文學家族;創作形式異彩紛呈;文學理論和批評的興盛及文學的自覺。
1、文學的感情基調錶現為悲觀和放達
這一時期的文人,有許多都被莫名其妙地捲進了政治鬥爭的旋渦。自身遭遇使他們感覺到自己對社會、對自我都無能為力,表現在這些人身上,有的是悲觀絕望,而有的則是用放浪形骸的行為來發洩無望的情懷。這樣,就使這一時期的文學形成了悲觀與放達的感情基調。
2、文學的主題是生死、遊仙和隱逸
這一主題是與文人們悲觀和放達的感情基調是一致的。生死的主題,主要是感慨人生的短促,死亡的不可避免,以及如何面對生與死等。隱逸的主題,主要是嚮往和歌詠隱逸的生活,以及招隱與反招隱。
2、文學中滲透著儒學、玄學與佛學思想
這一時期,國家處於長期分裂狀態,戰爭連綿不斷,人民的流離失所,一方面使社會經濟遭到嚴重破壞,廣大人民生活十分艱苦。另一方面,也使得人們的思想得到了空前的解放,玄學、儒學、佛學並行,這就不可避免地要影響和滲透到文學創作中來。
4、文學中反映了寒門之士的抑鬱不平
魏文帝用人的政策,形成了“上品無寒門,下品無勢族”的局面,這就自然地使得許多才高的寒士心中產生了不平之氣,這些不平,反映到文學創作中,也就成為了這一時期文學的一個特徵。
5、大量出現文學家族
這一時期,出現了許多文學家族,如“三曹”父子、“三張”(張載、張協、張亢)兄弟、“二陸(陸機、陸雲)兄弟等。
6、創作形式異彩紛呈
(1)、這一時期的主要成就是詩歌,文人的五言詩取得了卓越的成就,而南北朝的民歌,也取得了很大的成就。
(2)、這期的散文雖然逐漸被駢文所代替,但也有一些優秀的散文傳世。
(3)、萌芽於先秦、兩漢的小說,到了六朝開始興盛。為後世小說、戲曲的發展奠定了基礎。
7、文學理論和批評的興盛及文學的自覺
文學理論和文學批評方面,出現了許多文學理論和文學批評的著作。如,曹丕的《典論·論文》、劉勰的《文心雕龍》、鍾嶸的《詩品》等。
文學的感情基調錶現為悲觀和放達;文學的主題是生死、遊仙和隱逸;文學中滲透著儒學、玄學與佛學思想;文學中反映了寒門之士的抑鬱不平;大量出現文學家族;創作形式異彩紛呈;文學理論和批評的興盛及文學的自覺。
1、文學的感情基調錶現為悲觀和放達
這一時期的文人,有許多都被莫名其妙地捲進了政治鬥爭的旋渦。自身遭遇使他們感覺到自己對社會、對自我都無能為力,表現在這些人身上,有的是悲觀絕望,而有的則是用放浪形骸的行為來發洩無望的情懷。這樣,就使這一時期的文學形成了悲觀與放達的感情基調。
2、文學的主題是生死、遊仙和隱逸
這一主題是與文人們悲觀和放達的感情基調是一致的。生死的主題,主要是感慨人生的短促,死亡的不可避免,以及如何面對生與死等。隱逸的主題,主要是嚮往和歌詠隱逸的生活,以及招隱與反招隱。
2、文學中滲透著儒學、玄學與佛學思想
這一時期,國家處於長期分裂狀態,戰爭連綿不斷,人民的流離失所,一方面使社會經濟遭到嚴重破壞,廣大人民生活十分艱苦。另一方面,也使得人們的思想得到了空前的解放,玄學、儒學、佛學並行,這就不可避免地要影響和滲透到文學創作中來。
4、文學中反映了寒門之士的抑鬱不平
魏文帝用人的政策,形成了“上品無寒門,下品無勢族”的局面,這就自然地使得許多才高的寒士心中產生了不平之氣,這些不平,反映到文學創作中,也就成為了這一時期文學的一個特徵。
5、大量出現文學家族
這一時期,出現了許多文學家族,如“三曹”父子、“三張”(張載、張協、張亢)兄弟、“二陸(陸機、陸雲)兄弟等。
6、創作形式異彩紛呈
(1)、這一時期的主要成就是詩歌,文人的五言詩取得了卓越的成就,而南北朝的民歌,也取得了很大的成就。
(2)、這期的散文雖然逐漸被駢文所代替,但也有一些優秀的散文傳世。
(3)、萌芽於先秦、兩漢的小說,到了六朝開始興盛。為後世小說、戲曲的發展奠定了基礎。
7、文學理論和批評的興盛及文學的自覺
文學理論和文學批評方面,出現了許多文學理論和文學批評的著作。如,曹丕的《典論·論文》、劉勰的《文心雕龍》、鍾嶸的《詩品》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