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肥兔

    象形文字是由圖畫文字演化而來,是文字的早期形態,它脫胎於原始繪畫,是一種最古老的字型,如埃及的象形文字、蘇美爾文、古印度文以及中國的甲骨文、石刻文。象形文字屬於表意文字,隨著文字的逐漸成熟,文字形體逐漸線條化、筆畫化,其象形的特徵也逐漸脫落,甲骨文的象形性已經很弱了。中國所採用的漢字是現存世上為數不多的仍在使用的象形文字系統之一。

    拉丁文的字母約公元前7世紀~前6世紀時,由希臘字母間接發展而來,成為古羅馬人的文字,屬於表音文字。

    由於現在唯一使用的成熟的表意文字只有漢字,所以象形文字對比拉丁文字的優勢,基本等同於漢字對比字母文字的優勢。

    1.超時空性。以拉丁字母為代表的字母文字,最大的優點就是簡便易學。但隨著語音的歷史演變,以記音為手段的表音文字顯然會造成閱讀的障礙,比如現在的英華人,不經過專家的翻譯根本無法讀懂100年前的作品。語言在空間上的差異叫做方言,因為字母文的表音性,方言的分歧會逐漸加大,最終變成兩種不同的語言。

    而中國文字是表意的,中國文字不需要耳聽,眼看就懂意思。同樣一句話,寫出來南北方都可以看懂。時間上能夠把古今打通,古人東西現在我們完全看得懂,完全能體會,古學今用,能解決我們今天社會各式各樣的問題。

    2.內涵豐富。漢字每一個字幾乎都有其來歷,甚至很多文字都有其故事,各個姓氏都可究其來源,而顯然26個字母不具備這些。由於每個漢字筆劃比較複雜獨一無二所以可以攜帶大量資訊,相當於每個漢字都是有具體意思的DNA資訊,只要掌握3000個漢字就可以足夠吹牛逼表達一切了,而認識1000個字基本就可以看任何書籍了。而英語片語你記1000個是遠遠不夠的。

    3.節省空間。有人做過對比,同等字號的《戰爭與和平》,俄文版的版面是中文版的5倍。用漢語拼音代替方塊漢字,版面也也會大幅增加,將毛澤東的《為人民服務》一文轉寫成漢語拼音,版面空間增加了2.5倍多,所以漢字很省紙。

    4.便於高速閱讀。字母文字(或拼音文字)在閱讀上要經過“圖形→聲音→意義”這樣三個步驟,而漢字則只經過“圖形→聲音+意義”兩個步驟,在頭腦中的反應時間明顯要短於字母文字。而且其在版面空間上的優勢也使得閱讀同樣一句話視覺掃描的距離更短,這些都會縮短閱讀的時間。漢字圖形音義一體的結構也更利於跳讀等快速閱讀。而且很多段子上也有案例,把漢字順序打亂也不會影響閱讀。

    5.漢字的書法價值遠大於其他文字。

  • 2 # 四十五度歷史

    傳遞的資訊量大。

    象形文字以漢字為代表,拉丁文字以英語為代表。兩種文字在規則建立之初並沒有相互對應的聯絡,所以現在看到的互譯只是接近大概意思,正如漢字中的烹飪有很多做法,可以表示出來很多的意思,而英語僅僅只有cook一個單詞。

    每一個漢字都有很多的筆畫,這些筆畫和二十六個字母相比較,他們所傳達的資訊量是不同的。二十六個字母只能不停地排列組合形成新的單詞表達不同的意思,而漢字就不一樣了筆畫構成單個字,單個字湊到一起構成片語,片語構成語句,資訊量完全不在一個量級上,有時候漢語可以簡單表達的意思而英語需要很長一段話來描述。但是兩種語言各有優缺點,雖然在某個層面上象形文字要比拉丁文字表達資訊量要大,但整體上無法比較孰優孰劣。

    現代漢語見過了一千三百二十七個音節,平均每個人只有五個字,也就是說通用的字一共有七千多個,而英語單詞僅僅是四六級詞彙就可以達到六千,雅思託福可以達到一萬,據說詞彙量儲備最豐富的丘吉爾有七萬多詞彙儲備,從數量上看漢語的單字不如英語,但是漢語可以表答的意思確是英語所不能及的。象形文字強調意會,而拉丁文字強調錶意準確。

    在漢語中無論是升調還是降調,表達的意思可能截然相反,微小語調的變化,也會導致傳達資訊量的不同。漢語的語法以及邏輯性不如英語那麼強,這即是缺點也是優點,不足在於表意,優點在於沒有框架的拘束,留下了更多餘地發揮。這和漢字的歷史有很強的關係,在漢語建立之初語法的規則也是不可或缺的一部分,直到後來逐漸簡化大家腦海中都預設的語法通則一旦形成,就可以將這個步驟逐步省略。

    無論拉丁文字還是象形文字,他們的發展歷程都是不斷演進的。一種語言頻繁的變換自己的文字規則和形狀都是不利於文化傳承和發展,我們通常在政治變革期間,為了破舊立新匯兌象形文字進行改革。新中國成立前期白話文的推進,以及後來簡體字的推行。這些文字的修修補補,讓它徘徊在新老之間找到微妙的平衡。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誰念北樓上,臨風懷謝公。表露作者怎樣的感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