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姑蘇行》採用崑曲音調,具有江南風味。樂曲典雅,表現了古城蘇州(古稱姑蘇)的秀麗風光和人們遊覽時的愉悅心情。寧靜的引子,是一幅晨霧依稀、樓臺亭閣、小橋流水誘人畫面。抒情的行板,使遊人盡情的觀賞精巧秀麗的姑蘇園林。中段是熱情的小快板,遊人嬉戲,情溢於外。接著再現主題,在壓縮的音調中,更感旋律婉轉動聽,使人久久沉浸在美景中,流連忘返,令人尋味。此曲韻味深長,發揮了曲笛音色柔美,寬厚而圓潤的特徵,再結合南方笛子演奏常使用疊音、打音、顫音等技巧,使樂曲表現更加動人完美。《姑蘇行》是一首深受廣大人民群眾喜受的竹笛經典名曲,亦是每一個吹笛者的必修曲目。這首樂曲旋律優美親切、風格典雅舒泰、節奏輕鬆明快、結構簡練完整,是南派曲笛的代表性樂曲之一。樂曲如同一幅描繪江南美景的水墨丹青,亦如一蠱雨前清茗——其清香沁人心脾。此曲的作者是著名笛子演奏家江先謂先生。 江先謂先生1924年出生于山東威海。12歲起即跟哥哥學藝,民族樂器中的吹拉彈打他都能演奏。14歲隨全家赴大連賣藝維持生活。1949年參加革命,並考入解放軍前線歌舞團獨奏演員。 他在民族樂器演奏方面是位多面手,竹笛專業主要是靠自學,江南絲竹音樂演奏風格的掌握尤其地道。六十年代他採用江南民歌和崑曲音調為素材,創作並演奏了《姑蘇行》和《腳踏水車唱山歌》,並因此而享譽笛壇。 江先謂曾在1959和1965年兩次隨中國藝術團先後到過奧地利、蘇聯、波蘭、印尼等國演出。 《姑蘇行》這首樂曲的旋律取材於崑曲音樂,曲式為“慢(A)——快(B)——慢(A1)”加引子組成的三段體結構。樂曲技巧採用的是江南絲竹中典型的“顫、疊、贈、打”的手法,手指要靈活並具有彈性。同時,要求氣息飽滿、流暢;音色上要追求“潤、厚、松”與甜美。 引子,散板。其音樂表現的是一個“晨”字。力度弱起漸強,旋律音域由低向高進行,如旭日漸漸東昇,描寫出了江南春早、萬物榮欣、一派祥和的迷人景象。 A段,優雅的行板。這裡的演奏要突出一個“行”字,而且是優雅、欣然的“行”,如同徜徉在如蘇園林的美景中。因此速度應穩健而流暢。指法上,強調江南絲竹中“顫、疊、贈、打”手法的運用(樂譜中有詳細的標記,應嚴格照譜演奏)。要注意換氣位置的準確,因此錯誤的換氣位置會破壞旋律句法的完整。同時,換氣位置的處理也是江南絲竹音樂風格的一個組成部分。吹奏弱音段時,口鋒要精細,發音要純,並顯得玲瓏剔透。 B段,熱情小快板。其演奏要突出一個“舞”字,這裡的“舞”有舞榭歌臺上的“舞”、花園中萬紫千紅的“舞”、遊人心中心神盪漾的“舞”,亦有音樂與演奏技法上的“舞”;突出旋律的起伏、流動與力度的強弱對比;手指靈巧、富有彈性,彷彿在笛上“舞”動。同時,速度不宜過快,應突出一種優雅的“舞感”。 A1段,稍慢的行板。音樂中表現的是一個“歸”字,如同夕陽西下,遊人念念不捨地歸去。演奏手法上仍採用A段“顫、疊、贈、打”的技法,但氣息應柔和一些並逐漸減弱,直至曲終
《姑蘇行》採用崑曲音調,具有江南風味。樂曲典雅,表現了古城蘇州(古稱姑蘇)的秀麗風光和人們遊覽時的愉悅心情。寧靜的引子,是一幅晨霧依稀、樓臺亭閣、小橋流水誘人畫面。抒情的行板,使遊人盡情的觀賞精巧秀麗的姑蘇園林。中段是熱情的小快板,遊人嬉戲,情溢於外。接著再現主題,在壓縮的音調中,更感旋律婉轉動聽,使人久久沉浸在美景中,流連忘返,令人尋味。此曲韻味深長,發揮了曲笛音色柔美,寬厚而圓潤的特徵,再結合南方笛子演奏常使用疊音、打音、顫音等技巧,使樂曲表現更加動人完美。《姑蘇行》是一首深受廣大人民群眾喜受的竹笛經典名曲,亦是每一個吹笛者的必修曲目。這首樂曲旋律優美親切、風格典雅舒泰、節奏輕鬆明快、結構簡練完整,是南派曲笛的代表性樂曲之一。樂曲如同一幅描繪江南美景的水墨丹青,亦如一蠱雨前清茗——其清香沁人心脾。此曲的作者是著名笛子演奏家江先謂先生。 江先謂先生1924年出生于山東威海。12歲起即跟哥哥學藝,民族樂器中的吹拉彈打他都能演奏。14歲隨全家赴大連賣藝維持生活。1949年參加革命,並考入解放軍前線歌舞團獨奏演員。 他在民族樂器演奏方面是位多面手,竹笛專業主要是靠自學,江南絲竹音樂演奏風格的掌握尤其地道。六十年代他採用江南民歌和崑曲音調為素材,創作並演奏了《姑蘇行》和《腳踏水車唱山歌》,並因此而享譽笛壇。 江先謂曾在1959和1965年兩次隨中國藝術團先後到過奧地利、蘇聯、波蘭、印尼等國演出。 《姑蘇行》這首樂曲的旋律取材於崑曲音樂,曲式為“慢(A)——快(B)——慢(A1)”加引子組成的三段體結構。樂曲技巧採用的是江南絲竹中典型的“顫、疊、贈、打”的手法,手指要靈活並具有彈性。同時,要求氣息飽滿、流暢;音色上要追求“潤、厚、松”與甜美。 引子,散板。其音樂表現的是一個“晨”字。力度弱起漸強,旋律音域由低向高進行,如旭日漸漸東昇,描寫出了江南春早、萬物榮欣、一派祥和的迷人景象。 A段,優雅的行板。這裡的演奏要突出一個“行”字,而且是優雅、欣然的“行”,如同徜徉在如蘇園林的美景中。因此速度應穩健而流暢。指法上,強調江南絲竹中“顫、疊、贈、打”手法的運用(樂譜中有詳細的標記,應嚴格照譜演奏)。要注意換氣位置的準確,因此錯誤的換氣位置會破壞旋律句法的完整。同時,換氣位置的處理也是江南絲竹音樂風格的一個組成部分。吹奏弱音段時,口鋒要精細,發音要純,並顯得玲瓏剔透。 B段,熱情小快板。其演奏要突出一個“舞”字,這裡的“舞”有舞榭歌臺上的“舞”、花園中萬紫千紅的“舞”、遊人心中心神盪漾的“舞”,亦有音樂與演奏技法上的“舞”;突出旋律的起伏、流動與力度的強弱對比;手指靈巧、富有彈性,彷彿在笛上“舞”動。同時,速度不宜過快,應突出一種優雅的“舞感”。 A1段,稍慢的行板。音樂中表現的是一個“歸”字,如同夕陽西下,遊人念念不捨地歸去。演奏手法上仍採用A段“顫、疊、贈、打”的技法,但氣息應柔和一些並逐漸減弱,直至曲終